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惠州舊影】淡水河:惠陽母親河的歷史變遷

  在中國,有兩條同叫“淡水河”的河流,一條在寶島臺灣,一條在祖國大陸的南端——廣東深圳、惠州境內。

  廣東淡水河發源于深圳梧桐山北麓,全長95公里,橫跨深圳、惠州兩市,流經深圳橫崗、龍城、龍崗、坪山、坪地、坑梓等地,由坑梓嚇陂村進入惠州市惠陽區,再流經惠陽區秋長、淡水、惠陽經濟開發區、永湖和惠城區三棟等地,最終經惠城區馬安鎮流入西枝江,是西枝江一級支流、東江二級支流。


攝于1940年的淡水鐵橋。嚴藝超翻拍

  淡水河古稱“上下淮水”

  淡水河古稱“上下淮水”。據清雍正《歸善縣志》:“上下淮水,源出梧桐山。東流,受李溪水、蔣田水、米塘水;至鼓角山北旋,又受麻溪水;至官橋,合于西江,遂北流。受麻莊水,又受金斗水、豐湖水,入于龍江。”

  上下淮水因歸善縣的上下淮都而得名。“都”是明清時期縣級以下的一級行政區劃,所謂“合保為都,合都為鄉,合鄉為縣”。明清時的上下淮都(又稱上下淮社)管轄范圍不僅涵蓋今天的惠陽區大部,還西至深圳龍崗、坪山等地。

  考諸史志,淡水河之名直到民國時期才有,同時又稱“淮水”“淡水江”。民國《惠陽新志》提及淡水鐵橋時稱:“淡水橋在圩東北,跨淮水,長二百尺。”


橋東淡水碼頭與惠平車站相鄰。嚴藝超翻拍

  淡水河過去有多美麗和繁華?

  淡水河過去到底有多美麗和繁華?2003年12月出版的《云巢構想與深惠發展》一書中,有大量描寫上世紀70年代初淡水河的段落。該書執筆作者呂添(筆名“為而”)成長于惠陽永湖淡水河畔,在他的筆下,50多年前淡水河的畫卷徐徐展開。

  1972年春夏之交的一個早晨,惠州橋東的淡水碼頭人頭攢動,當時還是高中生的呂添登上惠帆203號客船,前往淡水探望伯父。當時,從惠城區到淡水,陸路交通工具很少,客運、貨運都用船。惠帆203號的林船長是呂添的姨父,在淡水河上航行了20多年。

  “嘟——”船笛鳴響,載著30多名乘客的惠帆203號開始移動。沿著西枝江逆流而上,穿過西枝江大橋、河南岸,以及湖山村——鵝布角——竹仔園——文頭嶺大“U”字型河灣后,逆流而上,駛入淡水河。

  河道兩岸都是天然蓄洪區,村莊離河道較遠,也較分散。舉目遠眺,一片連綿的草壩地就像北方的大草原,牛群處處可見,水鳥滿天飛。特別是白鶴,成群游蕩,猶如綠毯上的一串串珍珠,在陽光下光彩奪目。河灘上還有金色的沙子,細幼潔凈。船航行不久,呂添感覺口渴。他走到船邊,彎下腰雙手一捧,清澈的河水灌進了口里,甘甜的味道流入心田。

  船很快到了鹿頸、淡塘地段,河水澄碧,河道寬闊。靠鹿頸河岸邊是竹林,竹林后面是一片大樹林,樹林里有各種大小鳥巢,鴉在叫,鶴在飛,成群的麻雀在喧嘩。對岸的淡塘,則是一片綠草如茵的低水壩,牛群和牧人安靜地躺在綠茵的懷抱中。

  “船已進入永湖魚潭窯——鼓角山下了。”船駛入永湖圩鎮時,林船長特意提醒呂添,因為,這里是呂添的故鄉。呂添對魚潭窯印象深刻。1971年,呂添進入新開辦的永湖中學上高一。夏天炎熱時,學生們直接跳入淡水河洗澡。


清康熙輿圖的上下淮水與鼓角山。嚴藝超翻拍

  魚潭得名,是因為該河段多彎且水深,魚蝦很多。由此,永湖圩聚集了很多漁民,岸上還建了漁民村。當地的漁民一般是三兩條船一伙,用網捕魚。隔夜放網、放釣的漁民,天剛亮便到河邊的漁船上收獲。在漁船上,漁民們還指揮著一群鸕鶿捕魚。在永湖,惠帆203號所過之處,都有放網和垂釣者,河道、竹林、漁人,形成了一幅原生態的漁竹圖。

  隨后,船駛入永湖與淡水的連接地段,兩岸都是濕地,長滿密密麻麻的黃竹。竹林延綿數公里,形成一條綠帶,成為永湖的一大景色。這片竹林,在洪水泛濫時可以泄洪,能有效維護河岸的耕地和居民用地。民國詩人黎澤闿有詩《由淡水至永湖舟中作》云:“初程過淡水,之折水程賒。山復多妨路,江寬半占沙。地余兵后瘠,船是客中家。前望猶漫渺,吾生未有涯。”

  船駛到了1971年建成的永湖大橋。下游不遠處,是幾百年來永湖東西兩岸人們的過渡碼頭。當時,永湖有公家船隊和小船廠,永湖渡口于是成為永湖經濟流通的樞紐,常有數十艘船在附近停靠。“漁船、貨船穿梭河中,像一個小漁港。”回憶起當年的景象,呂添感慨地說。

  船繼續向南行駛,進入了鼓角山水路,熱鬧的永湖圩漸漸消失。鼓角山的雄奇,是淡水河的一大特色。清光緒《惠州府志》記曰:“鼓角山,在府城南四十五里,左右兩峰如鼓角拱抱郡城,淮水經其下。”從山谷河道而過,猶如走進另一個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槳聲、風吹竹林聲聲聲入耳。

  船很快駛入了惠陽淡水、秋長一帶的小平原,淡水河猶如一條綠帶,穿過肥沃的田野。漸漸地,船又由寧靜的風景駛入熱鬧,來到了牛龍逕碼頭。這是惠城至淡水航行的四大碼頭之一,開圩時間較長,可與永湖圩媲美。岸上熙熙攘攘,往來的村民很多,下船的客人占了大部分。林船長和船員把船穩住,并指揮搬運工人搬雜貨。呂添趁機上岸活動,岸上有小吃店、商店等,還有賣牛場,很是熱鬧。

  船離開牛龍逕,又拐了多個彎,呂添遠遠望到了著名的淡水鐵橋。這也預示著,經過40多公里水路、耗時三四個小時的旅程就要完成了。呂添揮別林船長,獨自一人前往伯父家。出了碼頭,便是淡水橋頭市場,這是農產品的集散地,也是食品、供銷部門的主要領地。緊接著就是咸魚街、大魚街、雜貨街,云集著天南地北的商賈小販。淡水黃金酥丸的香味,從淡水老街一直飄到鐵橋邊。在古代,淡水河名為“上下淮水”,后來以淡水河為名,就是因為淡水圩的名氣。

 
清乾隆輿圖的鼓角嶂與碧甲司。嚴藝超翻拍

  淡水圩依河而生 水路航運發達

  淡水圩依河而生,水路航運發達。在淡水城北門有淡水河碼頭,是淡水圩最大的碼頭,是內河運輸的咽喉。在下游不遠處,有淡水圩的第二大碼頭水門河碼頭。憑借著淡水河的優勢,淡水圩上聯龍崗,下接惠州。據民國《惠陽新志》記載,淡水河“淡水以下通小輪,龍崗、西坑以下通小舟”,由此可知淡水圩碼頭作為淡水河樞紐的重要性。

  從淡水圩開往惠州的貨船,多運載谷米、蒜頭、木柴、炭、雜貨和沙梨。豐水期可載運三、四百擔,順流而下兩天可以到達惠州;在枯水期運載量要減半,行駛過程半以竹篙撐船,半以人力在岸邊拉繩牽引,時間需要三四天。雖然在1933年淡龍公路(淡水——龍崗)建成通車,1934年惠淡公路(惠州——淡水)建成通車,但是淡水河上仍有大部貨船在航行,因為運貨成本較低。

  1960年,由于龍崗清林徑水庫建成,流入淡水河的水源大量減少,淡水河航道的作用逐漸減弱。上世紀70年代后期,隨著陸路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水路的客源和貨源大為銳減。1984年9月,惠州到淡水的客運航線停止,淡水河碼頭漸漸荒廢了。現在,在淡水河碼頭、水門河碼頭的位置,修建了仿古橋頭堡,水門河的地名也被保留下來,成為老街坊的記憶。

  (嚴藝超) 陽母親河的歷史變遷

編輯:海晏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清丰县| 寿光市| 仁化县| 井陉县| 洪雅县| 泽库县| 拉孜县| 成都市| 固安县| 沂南县| 亚东县| 郴州市| 正定县| 汝城县| 义马市| 富裕县| 邹平县| 宜阳县| 武鸣县| 唐河县| 佛坪县| 华坪县| 鱼台县| 广灵县| 台东县| 张家界市| 阳谷县| 漠河县| 临颍县| 永寿县| 房产| 嘉善县| 土默特左旗| 含山县| 平定县| 双城市| 江川县| 灵宝市| 南川市|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