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陽區打造新型閱讀空間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
歸善書房: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在全區13間歸善書房,書籍可以互通借閱,讀者可以“這個書房借,那個書房還”;定期舉行讀書分享會、新書發布會;家風家訓課堂、書畫培訓、音樂演奏等公益活動更是吸引周邊社區、農村群眾前來“湊熱鬧”……
自2018年6月第一間歸善書房投入使用以來,惠陽區已建成13間歸善書房,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時間、空間限制,構筑了上下聯動、資源共建共享、運行規范有序的總分館服務體系,讓市民更加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氣質。
歸善書房環境優雅書籍多,充分滿足市民閱讀需求。惠州日報記者朱金贊 攝
惠陽區建成13間歸善書房
惠陽區圖書館和大劇院之間,淡水街道府西南二街一處綠蔭下,占地約40平方米的歸善書房·總館站環境優雅,配有3000余冊圖書,市民只需在門口刷卡處刷二代身份證或RFID讀者證就能進入書房,充分體驗閱讀的樂趣。
小而美的城市書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這是惠陽區第一間歸善書房,于2018年投入使用,可容納30人,藏書3000冊。該書房是全市第一家24小時自助書房,市民的閱讀場景向普及化、便捷化、智能化方向不斷發展。書籍可在總館和所有歸善書房中互通借閱,讀者只需用惠陽區圖書館讀者證、身份證、二維碼讀者證、微信、支付寶其中一種便可自助進行借書、還書。惠陽全區圖書通借通還,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要。
歸善書房環境優雅。
古人命名書房,隆重其事,取個性化、雋永之名,今亦如是。惠陽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歸善書房的“歸善”,源于惠陽曾經的名字,這里文化底蘊深厚、鐘靈毓秀,鄧承修、鄧仲元、葉挺、葉亞來等多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孕育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華僑文化。惠陽十分重視提升精神文化,大力推進歸善書房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豐富、便捷的文化服務。
歸善書房是惠陽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和區圖書館針對群眾日益提高的閱讀需求組織建設的自助式、智能化便民書房,也是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全民閱讀服務品牌。截至目前,惠陽區建成13間歸善書房,分布在居民小區、商場、公園、學校等人流密集區域。
打造群眾身邊的新型圖書館
與傳統的圖書館不同,歸善書房集借閱、休閑、學習、交流于一體,將城市風景與靜謐書房有機融合,不斷深化全民閱讀內涵,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群眾身邊的新型圖書館。
位于淡水星河社區的歸善書房·丹堤站是一座社區型圖書館,于2019年6月建成開放,占地約400平方米,圖書3萬多冊。只需刷身份證或讀者證,市民就可以進入歸善書房,暢游無盡書海,享受快捷便利。
歸善書房·丹堤站管理人員徐中哲介紹,該書房采用社區志愿者參與管理的方式,并引進丹麓書社合作運營,打造新型閱讀空間。自投入運營以來,歸善書房·丹堤站滿足了社區居民的閱讀需求,平日不少居民前來看書,寒暑假和周末更是吸引大量中小學生暢游書海。
閑暇時沉浸在閱讀之中,讓身心都得到溫暖。
徐中哲表示,平日社區居民一個月借閱量為300冊左右,到了寒暑假,一個月的借閱量達上千冊。“看到家長帶著小孩來閱讀、給孩子講解故事的場景,特別溫馨。”有意思的是,星河社區居民十分珍視這座家門口的圖書館,將家里閑置的圖書捐給書房。另外,各地讀者也紛紛向該書房捐書,累計捐贈書籍1萬多冊,形成了讀者與書房的良性互動。
除了圖書借閱、捐贈,該書房還常年舉辦讀書會,開展書法、繪畫、篆刻等交流、培訓活動,社區家風家訓課堂也設立于此,歸善書房成了社區公共文化新空間,滿足了群眾美好精神文化需求。
2018年,惠陽區圖書館總分館制試點成為全省示范。歸善書房成為惠陽區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重要補充,推動惠陽區形成了共建共享、上下聯動的圖書館服務集群,形成全區廣覆蓋、寬領域、高標準的智慧圖書館服務網絡,有效填補了公共閱讀服務的盲區,進一步打造“書香惠陽”,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體驗者說
惠陽區淡水街道星河社區居民、志愿者劉星說,歸善書房給了社區居民很多便利,是社區居民熱愛的親子閱讀空間。借閱圖書也很方便,大家在家門口就可以借閱書籍。同時,書房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成了社區居民家門口的文化新空間。
數說書房
惠陽區將一個個散落的圖書館連接起來,形成了以1個區級圖書館為總館,鏈接9個鎮(街)分館、27個服務點、13間歸善書房的圖書館總分館體系。13間歸善書房總藏書量39021冊,總面積1051平方米,今年1~7月接待讀者191507人次,借書14702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