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以茶為媒促農文旅融合發展
地派舉辦首屆采茶節,多個文旅項目現場簽約投資額達2.15億元
茶山茶園一片碧綠,踏青采茶看表演,一派歡聲笑語。日前,2023年龍門縣地派鎮首屆采茶節在地派鎮陳洞村云景茶緣景區舉辦,開啟了以山茶為媒的“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序幕。
活動現場,采茶、制茶、品茶、茶文化表演等環節精彩紛呈,既可欣賞《龍門山歌》《舞火狗》等地方傳統民俗非遺項目表演,還可與茶農互動,體驗茶園古法采茶樂趣。當天風和日麗,茶園新芽吐露,三五成群的游客手提小竹籃在茶壟里徜徉,在一片詩情畫意中收獲屬于春天的儀式感。
中外游客體驗采茶樂趣
典雅的茶文化氛圍中,一批外國朋友也興致勃勃體驗了采茶樂趣,選、采、捻、提、炒、殺、品,過足了中國茶“癮”。一名來自法國的游客告訴記者,中華茶文化在世界享有盛名,他一直期待有機會來中國親身體驗采茶。在了解到本次活動后,他特意帶著家人來到地派,當了一回“洋茶農”。當天,在向導的幫助下,他不但學會了如何辨別嫩茶葉和采摘的知識,還通過手機直播,將這有趣的活動分享給了另一端的法國朋友。來自俄羅斯的游客Ben對茶園的生態環境贊不絕口,在品味了春茶后風趣地說要把地派的茶葉和美好的體驗一起“打包帶走”,讓他的朋友都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外國小朋友與茶農一道體驗采茶樂趣。
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打響地派山茶品牌,建設可可茶產業專業鎮,并通過招商引資做大做強山茶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探索農業生態觀光旅游項目,帶動周邊群眾參與山茶和可可茶種植,拓展增收渠道,打造龍門農業休閑旅游品牌。
“當前,龍門力推文旅項目建設,優化旅游產業結構,積極打造‘一鎮一色’‘一村一品’的旅游新亮點,圍繞‘養生、養心、養肺、養眼、養胃’五養全域康養產業體系,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走‘生態+品牌+產業’特色融合發展之路,助推鄉村旅游發展。”龍門縣副縣長鄔淑嫻表示,地派鎮位于龍門縣西北部,生態優美,群山環繞,坐擁優質“山、水、泉、房、茶”資源。目前,地派鎮正全力打造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希望通過此次采茶節讓各地賓客感受地派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助力地派鄉村產業振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桂峰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將打造成廣東乃至全國山地生態旅游新標桿
“地派鎮環天堂湖周邊分布有上萬畝野生可可茶古茶樹,其中古洞村有上千畝檢測結果為高可可堿、低咖啡堿大葉喬木茶樹種群。”活動現場,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文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2022年,古洞村建成了可可茶母本園,對保護可可茶野生古樹以及可可茶樹普及種植和推廣起到積極作用。未來,地派鎮將持續推進可可茶產業化健康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品牌建設,利用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扶持政策,力爭將地派建設成為可可茶產業專業鎮,為龍門縣打造世界可可茶產業之鄉而努力。
在采茶節活動現場,游客與茶農踏青采茶。
地派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賴文城介紹,目前,地派鎮在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工作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隨著龍門交通路網逐步完善,地派鎮桂峰山及周邊逐漸成為周邊城市游客向往的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地派以奮力打造全域鄉村旅游強鎮為目標,正通過“美化一座山(桂峰山)、護好一湖水(天堂湖)、深挖一眼泉(溫泉)、做好一山茶(茶葉專業合作社)、建好一間房(民宿項目)”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地派全鎮種植山茶1100余畝,種植茶樹約130萬棵。山茶產業成為地派鎮以黨建為引領、聚力“一村一品”、實施“一村一策”的生動實踐,也為農特產品向旅游產品轉化,提升產品附加值打下了基礎。
當天的活動上,還有多個文旅項目現場簽約,投資額達2.15億元,至此,地派鎮今年以來簽約落地項目投資額已達3.5億元。當前,計劃投資15億元的“灣區S353”文旅項目正加快推進;投資總額20億元的桂峰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也如火如荼建設中,將被打造成廣東乃至全國的山地生態旅游新標桿。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集中展示新時代地派鎮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成效,接下來,在推進旅游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中,地派鎮將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明確茶產業發展的方向和定位,不斷做大做強品牌,推動茶產業發展;積極開發獨具地派IP的文創產品,促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有機融合,圍繞“生態立鎮、旅游旺鎮”發展定位,打造全域鄉村旅游強鎮,助力龍門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