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門扎實貫徹落實綠美廣東各項工作,構建綠美龍門生態建設新格局
今年擬建設13個義務植樹基地
生態優勢是龍門最大的優勢,也是最突出的發展底色。在龍門,青山綠水環繞,風景秀美絢麗,公園綠地花團錦簇……當前,龍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扎實貫徹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各項工作,推進全縣林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龍門全縣將規劃建設義務植樹基地13個。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以綠美廣東大行動為核心實施六項行動計劃
鏟土挖坑、彎腰扶苗、揮鍬填土、提水澆灌……新栽種的樹苗在和煦的春日里展現出勃勃生機。近期,龍門縣林業局聯合龍門縣委宣傳部、惠州市生態環境局龍門分局、團縣委等有關部門在縣城濱江碧道開展主題為“推進綠美龍門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大家干勁十足,種下綠色希望,以實際行動助推綠美龍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龍門全面實施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切實提升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扎實有效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按有關工作部署,2023年,龍門全縣規劃建設義務植樹基地13個,面積2800畝,植樹207000株。
“非常充實,感受到了大自然值得大家去愛護!被顒又校c家長一同參加活動的小志愿者黃嘉懿在種下一棵小樹苗后開心地說。經過大家辛勤勞作,濱江碧道增添了一棵棵樹苗,吐露春意與活力。
“數百名龍門干部群眾齊心種下紫花風鈴木、小葉紫薇、大腹木棉、鳳凰木等樹苗超1500株!饼堥T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龍門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加快推進縣城濱江碧道綠化美化項目實施,打造濱江綠美景觀帶,提升濱江碧道森林景觀,為人民群眾休閑娛樂提供好去處。
據了解,龍門以綠美廣東大行動為核心,全面實施重點生態區域建設、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碳中和林業、高品質森林生態產品供給、森林城市群品質提升、林業助力鄉村振興等六項行動計劃,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增強固碳中和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融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加快推進實施中央國土綠化項目的建設,構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格局,建設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綠美環境,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龍門樣板。
成立全市首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當前,龍門縣還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率先探索成立了全市首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日前,記者在惠州市首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龍門縣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看到,這里種植了黃花風鈴木、紅花風鈴木、宮粉紫荊、山杜英等鄉土闊葉樹種3000多株。
龍門縣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由龍門縣人民檢察院和縣林業局共建,位于龍城街道鸕鶿村和龍潭鎮土湖村之間(原龍門縣林業局經濟林場),占地670畝,是龍門縣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集“生態修復、鄉村振興、成果展示、警示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場所。
“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建成以來,推動了黨建示范、智慧共用、訴源治理、鄉村振興和科普教育細化深入,促進了地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維護了林業生態安全秩序穩定!饼堥T縣林業局林長辦負責人林永健介紹,該基地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的“生態高顏值、群眾高福祉”示范基地。隨著進一步深入開發,基地功能將不斷完善,如預留休閑用地,打造“網紅旅游打卡點”,帶動周邊農村推進鄉村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預留研學用地,鼓勵、指導社會公眾到基地開展公益生態修復活動等。
近年來,龍門推深做實林長制各項工作,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實行“林長制+”工作模式,推動龍門林業生態從“綠起來”到“美起來”,助力綠美龍門高質量發展。林永健表示,接下來,該基地將進一步發揮好社會宣傳教育功能,依法能動履職,不斷提高建設水平,提升服務質量,推進生態環境法治文化建設,為龍門縣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貢獻智慧與力量。
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創建綠色發展示范區
2023年龍門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厚植綠色生態優勢,增強綠色動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體到拓展綠色生態空間方面,今年,龍門將積極響應“綠美廣東”號召,著力創建綠色發展示范區,完成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屏障(南昆山地帶森林保護修復)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
多年來,龍門縣持續推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強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綠美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等,奮力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范縣。
據龍門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7年底,全縣擬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5.42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4.10萬畝,森林結構明顯改善,森林質量持續提高,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城鄉綠美環境顯著優化,綠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凸顯,自然保護地體系更加完善,創建全國自然保護地建設綜合示范縣成效明顯,綠美龍門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在長期計劃方面,到2035年,全縣將完成林分優化提升25.32萬畝,森林撫育提升46.80萬畝,混交林比例達到60%以上,森林結構更加優化,森林單位面積蓄積量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增強,使綠美生態成為普惠的民生福祉。
為此,龍門縣相關職能部門正著力貫徹落實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各項工作,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人民至上、增進福祉,求真務實、科學綠化等基本原則,強化工作措施,進一步發揮綠美龍門生態建設綜合效益,提高綠美龍門的經濟效益,增強綠美龍門的社會效益,挖掘綠美龍門的文化價值,構建綠美龍門生態建設新格局。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