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門積極探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新路徑,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蓄勢賦能
培育“文旅農康”多元結合特色產業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浪潮中,龍門正加快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美麗幸福示范縣……”近期,龍門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臺賽在縣工人文化宮舉行,全縣11個鄉鎮(街道、旅游區)輪流上臺,“曬”出成績單,“賽”出新思路。最終龍城街道成為龍門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臺賽“擂主”,南昆山生態旅游區和地派鎮獲得二等獎,龍潭鎮、龍江鎮和龍田鎮獲得三等獎。
龍門縣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協調發展,在強縣促鎮帶村上攻堅突破,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實現城鄉共生共榮、一體發展。當前,全縣各級各部門正積極探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龍門路徑”,推動全縣基層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蓄勢賦能。
地派鎮通過采茶節開啟以山茶為媒的“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序幕。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攝
先后打造4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
根據有關規劃,龍門先后打造“三生體驗·康養農旅”“生態田園·恬美瑤鄉”“愉悅龍門·工貿文旅”“百里風情·運動天堂”4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通過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整治5年提升行動,全縣成功打造美麗宜居村122個,優美的環境和宜人的景色村村相連,群眾的幸福感顯著提升。
當前,龍城街道斥資約2.2億元,重點打造了“生態田園·恬美瑤鄉”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和“愉悅龍門·工貿文旅”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示范帶建設涉及王坪、城西、黃竹瀝、花圍、江廈、三洞、青溪和水西8個行政村,通過“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不僅系統性提升了覆蓋村莊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助推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而且有效拉動當地道路交通、土特產銷售及餐飲、住宿、休閑旅游等相關產業“一條龍”提升,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項目第一期投資是1.38億元,將帶動城西村整體經濟的發展。”城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火生說,當前,城西村正將鄉村振興示范帶與城西村實際情況相結合,積極引入新項目,帶動村民進一步致富。
據了解,城西村借助示范帶建設契機,引來了總投資約1.3億元的百果里農業綜合體項目。該項目集旅游、創意、教育、拓展等相關產業于一體,融合多種功能,促進農業向產業化、規;较蜣D變,不僅滿足鄉村旅游綜合性消費需求,而且推動形成產業集聚、功能互補的農業產業鏈。
同樣的改變還發生在永漢鎮低冚村。低冚村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厚,2017年被納入廣東省第一批“紅色村”黨建工程建設示范點。在探索以“紅色+綠色”路徑推進鄉村振興期間,低冚村通過黨建引領,不斷提升村容村貌。據永漢鎮低冚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炯東介紹,如今的低冚村已經成為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龍門縣首個革命傳統教育和鄉村振興戰略實踐基地,村集體經濟年平均收入已達20萬元,整個村子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面貌。
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增至5個
2021年以來,龍門深入貫徹中央、省、市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的有關部署,奮力創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以強化黨建為引領,產業振興為重點,探索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當前,龍門積極探索鄉村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龍田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增至5個、專業村增至25個,麻榨鎮下龍村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5個,龍門年桔等5個農產品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22年,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0萬+”的行政村從2021年的48個增至147個,占比94.2%。
“我們在夯實農業產業基礎的同時,依托資源稟賦培育發展‘文旅農康’多元結合的龍門特色產業!饼堥T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以來,龍門新培育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家,打造了盛華農業公園等3個市級農業公園和1個市級田園綜合體;聯通藍田瑤族鄉上東村、永漢鎮低冚村、龍華鎮功武村等特色旅游景點,打造了多條市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躍居全省十強。
今年3月,龍門縣地派鎮首屆采茶節在地派鎮陳洞村云景茶緣景區舉辦,開啟了以山茶為媒的“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序幕。此次活動是地派鎮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地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建設和招商選資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顒悠陂g,多個文旅項目現場簽約,投資額達2.15億元,至此,地派鎮今年以來簽約落地項目投資額已達3.5億元。當前,計劃投資15億元的“灣區S353”文旅項目正加快推進;投資總額20億元的桂峰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也如火如荼建設中,將被打造成廣東乃至全國的山地生態旅游新標桿。
近日,龍門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6.69億元,同比增長8.0%。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龍門接待游客總量約32.39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約9.03萬人次,旅游收入約1.61億元。
深化實施鎮村干部“大儲備”
人才振興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龍門深化實施鎮村干部“大儲備”,精準儲備鎮村干部儲備人選,全縣公開選聘鎮級儲備人選74名、村級儲備人選461名,其中333人經法定程序進入“兩委”班子,儲備人選轉正率達72.23%!皟晌备刹磕挲g、學歷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平均年齡41.4歲,比上屆降低7歲,35歲以下的占比30.5%;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兩委”干部占比提高至67.6%,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至21.8%。隨著鄉土人才隊伍愈發壯大,龍門進一步明確了選人用人基層導向,聚焦基層一線選拔重用優秀干部66名,職級晉升63名。用好駐鎮幫扶力量,選派10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共計99名市縣中層及以上干部,26名駐村“第一書記”、53名選調生等深入一線助力鄉村振興。
在人才儲備加持下,龍門大力實施黨建引領行動。通過建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月歷式”清單推進機制和季度“亮牌”提醒機制,鄉村振興的成效凸顯。在有序推動“三個結對共建”工作過程中,龍門還注重引導組織系統、政法系統、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及派出單位等53個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結對工作,推動解決了一批基層的急事、難事。全面實施農村黨組織、黨員、村(社區)“兩委”班子“星級評定”,累計投入403萬元專項經費獎勵58個“星級村”。同時,在52個行政村試點推行“黨群積分銀行”,營造黨群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圍,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