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門龍城城西村打造農業綜合體項目聚力建設綠美鄉村
打造“好風景” 帶來“好光景”
“我們是慕名而來參觀的,沒想到龍門還藏著一個這么精致的農村!”近日,專門從市區到龍門縣城西村拍照的李女士,和朋友們拍下了獨具人文特色的鄉村風貌。
城西村位于龍門縣龍城街道,從前這里的村民以木匠、建筑工匠的精湛手藝小有名氣。近年來,借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城西村聚力建設綠美鄉村,通過打造百果里農業綜合體項目,盤活村里的閑置資源,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打造花園式村莊
走進城西村圍心村民小組,只見村道平坦開闊,村莊干凈整潔,村民家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條,四處樹木成蔭,綠葉鮮花相互映襯,滿目欣欣向榮。村內,田園特色民宿、鄉村咖啡廳、生態采摘園等項目抓緊建設,一幅風景秀麗的生態田園畫卷在徐徐展開。城西村村民陳志華開心地說:“家門前的院子漂亮了,村里的環境也變好了。”
城西村風景秀麗。這是百果里農業綜合體項目。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肖泓 攝
而這個改變源自一年多以前,惠州市百果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借鑒陜西袁家村、浙江安吉縣的鄉村文旅發展經驗,通過整村改造的方式,盤活城西村1100平方米閑置農房和720平方米閑置宅基地,建設百果里農業綜合體項目,打造鄉村旅游新標桿,以滿足惠州及周邊城市的市民休閑度假需求。
“我們要用‘繡花功夫’打造成一步一景、宜居宜游宜商的花園式村莊。”惠州市百果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龍門縣龍城街道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秘書長陳海強告訴記者,2023年以來,他們積極響應綠美鄉村建設,總共捐種了690株喬木和灌木,助力“百千萬工程”。同時,還打造了近180畝的水果采摘場,種植的水果種類達20多種,還利用200多畝荒地,建成農業科普園。
與此同時,城西村也致力提升村莊整體環境,堅持適地適種、合理布局的原則,完成主干道沿線綠化美化。今年該村計劃投入資金3.3萬元,推進鄉村綠化工作,對村莊整體環境進行深度美化,讓村民享受更多“綠色紅利”。
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打造“好風景”,帶來“好光景”。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讓當地村民源源不斷地享受著“綠色紅利”,也成為城西村經濟發展的厚實資本。
百果里農業綜合體項目里隨處可見的花草景觀、墻繪壁畫和農房改造的民宿餐館,其設計大多出自城西村人之手。早在20世紀80年代,城西村就因木匠、建筑工匠的精湛手藝小有名氣。為此,城西村于2019年4月成立了廣東省首個村級行業協會——龍門縣龍城街道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
在百果里農業綜合體項目建設中,城西村的工匠們積極投身綠美惠州生態建設,在家鄉煥新中當主力、唱主角,不斷刷新村莊顏值,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村民徐瑞磷是協會里的一名工匠,去年參與到該項目中做泥水工。“能夠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既賺到了錢,又能照顧家里,我很開心。”徐瑞磷告訴記者,在工地他每天做工8小時,可以掙400元左右。“等一期施工完了還有二期,而且后續還能做維護、管理等工作。”
另外,陳海強透露,百果里還要打造城西村的大米品牌,在廣州、深圳等城市設立銷售點,打通城西村“土貨”銷售渠道。
百果里農業綜合體項目的運營,不但改善了村貌,還直接帶動村民增收。據了解,該項目向村民租用了不少閑置地以及閑置農房,同時還將通過合作每年給村集體固定分紅。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8萬元、村民小組集體收入31.7萬元。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周智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