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盤活土地資源發展“菜心經濟”
平陵街道竹龍村每日銷售菜心3~5噸
惠州日報訊 (記者黃宇翔)龍門縣平陵街道竹龍村一蔬菜種植基地阡陌交錯的農田里,連片菜心長勢良好,菜農們在地里穿梭,忙著采摘新鮮蔬菜,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蔬菜基地里菜農們采摘新鮮菜心。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當前,竹龍村菜心種植基地迎來了豐收。位于公莊河邊的竹龍村在鄉村振興路上有獨特的辦法,那一棵棵翠綠的菜心,就是村民增收的“秘密武器”。
“我們村于2019年引進雙盛菜場項目,由企業在村里租地331畝用于種植菜心。當前,菜心畝產約300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3元至4元。”竹龍村黨支部書記徐平華介紹,菜心種植成熟周期短,從種下菜種到采摘裝車,大約只要半個月。每年8月到來年4月都是種植菜心的黃金時期。竹龍村地處石灰巖地帶,土地鈣質較高,地勢平坦與日照充足等良好條件都非常適合菜心生長,造就了竹龍菜心清甜可口。菜農抓住菜心種植成熟周期短的特點,以分批分片輪作的方式種植,確保種植期內每天都有菜心上市。
“原來這一片300多畝都是撂荒地,現在成了綠油油的菜地,村容村貌馬上提升起來了。”徐平華介紹,撂荒地復耕復種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也帶來了不少就業機會,提高了村集體收入。
“我從貴州到這里有一段時間了。現在熟練了之后,一天能采摘200多斤菜心,工資多勞多得。”種植基地內,來自貴州的菜農小阿妹熟練地割下菜心,整齊地碼放在臂彎里,不一會就采摘了滿滿一筐。像小阿妹這樣的菜農,在這個基地里還有很多。由于村里的年輕勞動力不足,近年來,蔬菜基地吸引了貴州等地不少菜農前來務工。
一片片迎著陽光茁壯成長的菜心,正在為竹龍村發展“菜心經濟”、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平均每日從竹龍村銷售出去的菜心有3噸至5噸,主要供應東莞的蔬菜批發市場,一部分菜心通過東莞這個集散地銷往珠三角各地商超,還有一部分經東莞相關單位檢驗包裝后銷往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