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暴雨洗凈青山,趁著天氣晴好,龍門縣龍華鎮西溪村村民抓緊曬制西溪筍。走進西溪村,各家各戶房前,竹匾上整齊地鋪著片片金黃色筍片。
“制作西溪筍可是個功夫活。”村民李培坤蹲在自家門前,手起刀落,麻利地將剝去筍殼的鮮筍切成長段。“這還只是第一步。”他介紹道,“接下來得蒸煮去澀,再切成薄片,置于烈日下暴曬兩三天。”曬制期間,村民需每日翻動筍片,確保其均勻享受“日光浴”,直至色澤金黃、干透爽脆。
作為龍門“舌尖上的名片”之一,西溪筍眼下正是采收的旺季,經過曬制的筍片呈金黃色、薄如蟬翼。村民們說,經傳統工藝制作的西溪筍干,不僅保留了鮮筍的爽脆,更濃縮了山林的風味,深受游客以及海外友人喜愛。
金黃筍片串起了富民產業鏈。村里的筍干不僅供應本地小賣部和農家樂,還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曬的是筍干,盼的是好日子。”陽光下,村民們翻動筍片的身影,成了鄉村振興最生動的剪影。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李松權 實習生張倩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