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
做好融合大文章 鄉村振興譜新篇
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要求,是事關全局的“國之大者”。2022年,惠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推進惠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惠州鄉村振興走在粵港澳大灣區前列。
柏塘鎮萬畝茶園,滿山茶飄香,農民采茶忙。
惠陽區秋長街道官山村湖秋忽村民小組,150畝撂荒地復耕復種。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牢牢守住“兩條底線”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我市開年后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工作,將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全力以赴保障糧食生產。據初步統計,2022年上半年我市累計完成糧食播種面積94.49萬畝,比2021年同期增加8.13萬畝,占省下達惠州市169.8萬畝糧食生產任務的55.6%。當前,我市正扎實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冬種生產擴面增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堅決完成省下達的糧食指標任務。
——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目前,全市納入防返貧監測對象的有147戶763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脫貧人口有20156人。我市將進一步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嚴格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大力推進就業、產業和消費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紅線”。
“東江畫廊”示范帶楊村坑節點風景如畫,豐富了游客田園生活體驗。
龍門縣陳村村遍地綠茵茵的廣金錢草成為村民的“致富草”。
美麗鄉村活力迸發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2015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到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
“近年來,惠州依托良好的區位、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振興領域精彩紛呈。”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立足特色資源,惠州已形成絲苗米、甜玉米、馬鈴薯、荔枝、梅菜、鮮蔬、茶葉、花卉、南藥、三黃雞、金鮸魚等優勢特色產業,打造了一批農業知名品牌,建成了一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同時,惠州市已獲批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1個,認定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形成了梯次發展和“一縣一園”格局。
“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讓沿線鄉村舊貌換新顏。
龍門陳洞村茶園內,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2021年惠州市提出創建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將其作為推動我市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目前,惠州啟動建設了汝湖、良井、白盆珠、柏塘、龍田、泰美、梁化7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探索“生產在農戶、基地在鄉村、加工在鄉鎮、流通在縣城、增收在農民”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
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帶動全域高質量發展。我市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帶13條。根據相關工作方案,惠州將率先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建設沿線美麗農村路、美麗鄉村、美麗圩鎮等示范亮點,打牢鄉村文旅、農工貿等營商環境基礎,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示范帶建設,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釋放內生動力,打通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通道。
惠城鄉間稻浪滾滾,匯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攝
龍門縣陳村村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內,農戶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7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
1 汝湖 2 良井 3 白盆珠 4 柏塘 5 龍田 6 泰美 7 梁化
1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 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
2 惠陽區蔬菜產業園
3 惠東縣蔬菜產業園
4 惠東縣馬鈴薯產業園
5 惠東縣粵港澳流動漁民
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
6 惠東縣生豬產業園
7 博羅縣南藥產業園
8 博羅縣絲苗米產業園
9 博羅縣預制菜產業園
10 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
11 龍門縣三黃胡須雞產業園
文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圖 (除署名外)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