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省人大代表鄧中青關注科技成果轉化“卡脖子”問題
建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當前,我國不僅存在核心關鍵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也存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鏈條中間環節的“卡脖子”問題。日前,在廣州參加省兩會的省人大代表鄧中青針對從科研創新到產業落地中間存在的堵點和瓶頸問題,建議加快建設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高水平知識產權運用機制和市場運營體系。
現狀:非科技成果類知識產權占較大比重
“我國知識產權交易總體規模雖然較大,但外觀設計專利、商標、地理標志、著作權及版權等非科技成果類知識產權占較大比重,導致大量政策資源被非科技成果類虹吸和稀釋。”鄧中青指出,財政資金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水漫灌”“蜻蜓點水”現象。
2012年2月1日,香港知識產權交易所在香港正式開展業務,如今已成為國際知名的知識產權交易機構。與內地相比,港澳地區科技創新知識產權市場起步較早、規制成熟、交易活躍、服務體系健全,是我國開展知識產權國際合作的重要樞紐平臺。
鄧中青認為,從目前來看,廣東與港澳地區在專利等知識產權檢索追溯領域的合作范圍和深度有限,跨域信息共享存在一定障礙,在內地與港澳地區專利互評互認互通方面沒有發揮改革先行區的示范作用,還沒有成為港澳居民從事知識產權評價、代理、仲裁等相關工作的首選就業地。
建議:依托港澳打造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合作高地
針對當前知識產權現狀,鄧中青建議相關部門深化信息互通、職能銜接、平臺共建,推動財政資助科技創新成果更多申報專利等知識產權并進入市場交易。依托各地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平臺,全面提升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
如何正確評估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的價值?鄧中青建議從科研人員中培育一批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專業人員,賦予其執業資質,鼓勵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舉辦或領辦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市場主體。鼓勵科研機構、產權交易機構、企業等通過多元化股權合作形式聯合舉辦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綜合性中介服務機構,讓知識產權中介機構不僅是促成交易的牽線紅娘,更能成為市場需求的敏銳觸角,從而使研究成果更能適銷對路。
如何依托港澳打造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合作高地?鄧中青建議,建設與粵港澳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目標相匹配的知識產權市場體系和服務平臺。在廣州南沙建設粵港澳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設立港澳專利批予及商標注冊延伸窗口。推動港澳知識產權交易機構在內地設立分支機構,推動更多內地企業在香港知識產權交易所OTC報價板掛牌。推進內地與港澳專利互評互認互通。
感想:繼續關注財政預算審計監督和民生工作
作為惠州惠正青華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鄧中青經常參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為企業出具專項審計報告。她結合民建廣東省委員會的一個專項調研,作為民建會員的鄧中青在參加省兩會時提出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建議。
鄧中青是連任三屆的老代表。她告訴記者,無論是過去和將來,她的履職方向都是關注財政預算審計、監督和社會民生。之前,她提出了加大部門預算執行審計范圍、建立生育養育成本共擔機制、推動三孩政策的落地實施等建議。鄧中青說,她將繼續發揮特長,一方面從專業角度提出議案建議,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幫助更多新任代表迅速熟悉新身份,提出更多好建議,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