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解讀:惠州GDP增速何以領跑全省?

  原標題:

  惠州GDP增速何以領跑全省

    錨定高質量發展向上突破,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日前,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讓惠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關注的焦點:去年GDP實現5401.24億元,增長4.2%,增速居全省第一;13項主要經濟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和規上工業增加值等7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

  一系列亮眼的經濟數據,勾勒出去年惠州經濟發展的生動圖景,也意味著“萬億工業大市”惠州,全省“第五城”的地位日趨穩固,形成了向上突破的良好發展態勢,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諸多復雜形勢,去年惠州GDP增速領跑全省的背后,有著怎樣的發展邏輯?又如何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恒力(惠州)PTA項目建設加速推進;葜萑請笥浾咄踅 攝

  謀在先聚勢能

  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深刻認識新征程上廣東要走在前列,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站在中海殼牌二期觀景臺向外望去,管道縱橫交錯,油罐鱗次櫛比,大亞灣石化園區大半景致盡收眼底。

  在這片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的園區內,?松梨诨葜菀蚁、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兩大全球“巨無霸”項目相繼落戶建設,成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在危與機、穩與進、攻與守的縱橫捭闔中,唯有通過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才能奔向發展的新藍海。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自覺把惠州發展融入國家、全省大局,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系統性思考,前瞻性謀劃,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守”的定力;葜荼3质昴ヒ粍Φ哪托,專注于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一張藍圖干到底,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惠州聚焦實體經濟不動搖、聚焦現代產業集群不動搖、聚焦產業園區不動搖,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集中資源要素狠抓實體經濟、大抓工業投資,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發展實力不斷壯大,經濟總體態勢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和增長后勁。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边^去4年里,惠州工業投資保持年均33.8%的高增長。其中,去年工業投資增長42.1%,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高達43.2%,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占比高9.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惠州經濟內生增長潛力持續增強,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勁動能。

  ——“攻”的進取;葜菥o緊牽住重大項目“牛鼻子”,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引進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牢牢穩住經濟基本盤。

  近年來,惠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狠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全力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和建設“3+7”工業園區,依托大項目支撐大產業,依托大產業推動大發展,大手筆實施“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全面推進大灣區建設,構筑高質量發展“四梁八柱”。

  據統計,近年來,惠州新引進投資超50億元的引領性產業項目42宗,投資總額2100億元以上。今年惠州列入省重點項目建設計劃達179宗項目,總投資近70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過1000億元,排名全省第三,僅次于廣州、深圳。

  如今,中海殼牌二期、TCL模組及整機項目建成投產,?松梨诨葜菀蚁、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廣東太平嶺核電廠、恒力(惠州)PTA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世界500強企業聚“惠”勢頭迅猛,項目扎堆搶灘成為“惠州現象”。


航拍太平嶺核電站建設現場。

  鍛長板揚優勢

  堅持制造業當家,集中資源建設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在仲愷高新區,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項目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液晶面板模組快速完成生產,并“隔墻供應”到旁邊的TCL電視工廠。

  如今,惠州擁有全國配套最齊全的“基板-面板-模組-整機”全產業鏈發展集群,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模組和電視整機一體化生產基地,電視產銷量、電視面板市場份額均居世界前列。

  在惠州走一走,項目成片、產業成鏈、企業成串,隨處可見這樣的鮮活案例。

  面對新一輪區域競爭,惠州始終保持清醒,堅定不移做好惠州的事,以綜合競爭力提升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鍛長板。惠州堅持“揚長避短”,樹立長板意識,把長板真正變成惠州經濟發展的優勢,全力服務大戰略、承載大項目、打造大產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惠州最大的優勢是發展空間大,陸地面積1.1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廣州、深圳、東莞三市總和;區位條件好,毗鄰廣深港,屬于大灣區沿海城市……這些都是惠州的長板,為了把這一長板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年來,惠州持續苦練內功:

  一方面,堅持制造業當家,堅定推動土地資源向工業傾斜,每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保障工業項目。去年,這一比例高達81%,共9622畝用于工業項目及配套用地建設需求。另一方面,有承載項目的土地還不夠,惠州持續完善“外聯內暢”的立體交通網絡,拉開城市框架、提升發展能級。對外加快建設“三橫一縱”“豐”字交通主框架,對內加快推進“兩環十射”快速進出城骨干路網體系,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在惠州加速流轉。

  ——育生態。惠州堅持“又大又快”“以大帶小”構建產業協作生態圈,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大企業勇當“鏈主”;葜莅l揮大項目、“鏈主”企業帶動效應,不斷做長做精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近年來,惠州培育形成了TCL、中海殼牌、伯恩光學、德賽、億緯鋰能、欣旺達、利元亨等一大批行業頭部企業,力爭到2025年,全市年產值超千億元企業3家、超500億元企業5家、超百億元企業30家、規上工業企業超7000家。

  中小企業脫穎而出。在“鏈主”企業帶動下,一大批競爭力強、高成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有力支撐了惠州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惠州共有3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67家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企業獲得工信部重點“小巨人”企業資金支持。力爭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5000家、3000家,形成一批具有生態鏈主導能力、產業鏈關鍵掌控力的高質量企業群。

  ——建集群。惠州堅持“集中集約”,全力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和建設“3+7”工業園區,推動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形成更具韌性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唯大產業方可支撐大發展,唯集群集聚方可發展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經過多年積累,惠州產業已由散轉聚、由大轉強,構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2+1”現代產業集群。惠州錨定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產業,持續鍛長板、揚優勢、強支柱,加快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聯合廣深莞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

  產業園區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是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創造的主陣地。為此,惠州以“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為目標,以建設“3+7”工業園區為抓手,推動產業集中集約發展,打造主導產業明晰的特色園區!3+7”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達277.3平方公里,惠州將實施園區提檔升級行動,力爭到2025年,“3+7”工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5萬億元,合計工業產值占全市的比重超75%,為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

  重實干善作為

  堅持實干擔當,營造推動高質量發展大環境

  “恒力項目落地后,我們全力以赴大膽干。”在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崔志遠看來,“恒力專班”就是全天候、全鏈條、全周期為項目服務,助力再次刷新“恒力速度”。

  “中國人的實干令人感動!焙懔Γɑ葜荩㏄TA項目德籍設備調試專家“老麥”感嘆,在專班幫助下20天內拿到簽證,順利到惠州上班。

  這是惠州以奮斗姿態搶時間、搶機遇,一刻不耽誤地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全力推動項目建設的一個生動案例。

  高質量發展沒有捷徑,唯有務實務實再務實;葜菀詴r不我待的緊迫感抓大環境、建好環境,全面推動工作力量向制造業加強、政策措施向制造業傾斜、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一流營商環境,把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持續做優做強。

  ——工作力量向制造業加強。惠州堅持“項目為王”,實施項目專班制度,全流程服務重大項目,一線解決項目問題。

  建立“1+6+1”重大工程建設指揮部專班運作體系,以1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指揮部、6個專項指揮部、1個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專班的組合方式運作,集結全市各部門力量解決項目用地報批、環評審核、征地拆遷等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去年,全市19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12.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11%,同比上年高出2個百分點。

  ——政策措施向制造業傾斜。繼“穩經濟127條”“工業穩增長24條”“惠州制造業十條”等系列措施后,惠州出臺提升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推動政府從以行政管理為中心向以服務對象為中心轉變。

  設立投資服務總窗口、“周六延時”服務企業、深入拓展“一網通辦”……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實施,為企業和項目提供便捷貼心的“惠服務”。去年9月以來,惠州市、縣(區)政務服務中心周六延時服務上線涉法人業務,“周六不打烊”2.0版3個月就為企業辦理600多宗業務。

  ——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土地、水電、流程等硬資源要素向產業集聚的同時,惠州還將“人才”“技術”等軟資源向產業匯聚,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實施“揭榜掛帥”制、設立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推出“人才政策3.0版”、舉辦“人才周”活動……構建全方位創新生態,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推動制造業科技力量持續發展壯大。去年,惠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947.54億元,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98.38億元。

  風勁揚帆正當時,奮楫爭先譜新篇。當前,惠州正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自覺肩負起省委賦予的使命任務,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加快建設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乘勢而上做大經濟總量,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為廣東經濟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張旭華 袁暢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李向英 馮麗均

編輯:小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淀区| 德兴市| 且末县| 克拉玛依市| 临江市| 旌德县| 兴仁县| 元江| 洛川县| 莆田市| 兴化市| 麦盖提县| 滨州市| 惠来县| 眉山市| 靖西县| 察雅县| 行唐县| 新竹市| 鸡泽县| 宁乡县| 汽车| 河源市| 华阴市| 汕头市| 垫江县| 宁陕县| 鄂州市| 错那县| 尼木县| 张家界市| 长泰县| 临潭县| 临湘市| 登封市| 黄浦区| 寻乌县| 法库县| 诸城市| 山西省|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