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二十一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收官
417個參賽項目帶來精彩“科創盛宴”
遠程氣候實時復制系統、車內安全預警裝置、智能地震帳篷……2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一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市華羅庚中學舉行。現場,參賽師生們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青少年“科創盛宴”,417個參賽項目無不展現出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其中不乏具有實用價值的小發明、小創造。
經過3天緊張有序的比賽,大賽評審委員會根據“三自三性”和“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經科學、嚴格評審,共評出各類項目一等獎66項、二等獎227項、三等獎123項,同時評選出一批優秀科技輔導員、優秀組織獎,并將從中選出優秀創新項目參加第38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大賽現場。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大賽分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大板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點亮夢想。本次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集中展示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一次最高規格的科技盛會,旨在為全市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搭建一個科技創新活動成果展示、交流的平臺,提高廣大師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該賽事已成為我市科技教育活動的一個閃亮品牌。
據了解,本次大賽分為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大板塊,包括科技創新項目發明類、科技創新項目論文類、科技輔導員科教制作類等。在項目成果展示區,參賽師生們紛紛秀出看家本領,展示自己的科技創新成果、奇思妙想的實驗裝置等,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目前系統可以實現模擬氣候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光照以及土壤濕度。”本屆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發明類一等獎獲得者、惠州市第五中學學生林芷如介紹,她們帶來的參賽項目是遠程氣候實時復制系統,通過網絡實時將目標地氣候數據傳輸到本地,以此控制調節本地溫室設備,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地用本地溫室實時復制模擬目標地氣候狀況,廣泛用于農產品種植等領域。該項目曾獲得2022年惠城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創新項目發明類一等獎。
在展示現場,惠州東江小學帶來了停車開門自動報警提醒裝置、氣生根能“獨木成林”的調查研究《誰說植物的根只長在土里》、顏料自制及擴展繪畫媒材教育活動方案《用不完的“顏料”》等3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停車開門自動報警提醒裝置廣受關注。惠州東江小學六年級學生黃駿峰介紹,該裝置遇到車門周邊有物體或行人時,紅外線燈就會感應,蜂鳴器接收信息后會發出警報,及時提醒駕駛人留意周邊情況后再開門,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全市8支代表隊869人417個項目參賽
據介紹,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引導青少年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增強青少年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大力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發展。目前,全市共擁有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3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27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03個。
我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活動,相繼打造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報告會”“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技館雙進活動”“無人機競賽”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品牌,極大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形成了全社會重視和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國家和廣東省已成功舉辦3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惠州市成功舉辦了21屆。在2022年第37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市喜獲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一等獎3項,其中1項選送國賽。
據了解,本屆大賽由惠州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主辦,惠州日報社、市華羅庚中學協辦。全市各縣(區)、市直共有8支代表隊869人417個項目參賽。大賽評委會根據“三自三性”和“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共評出各類項目一等獎66項、二等獎227項、三等獎123項,并將從中選出優秀項目參加第38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同時評出了一批優秀科技輔導員和優秀組織獎。
專訪
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
更注重高端制造業 本土技術人才培養
科學啟蒙對青少年成長有何重要意義?惠州在科技人才引育方面要注意哪些?2月18日上午,在第二十一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接受《惠州日報》專訪,為惠州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在創新的同時,還要學好基礎知識、文化,將來才能進行更大更新的創新。”夏佳文認為,舉辦科技創新大賽,對廣大青少年很有科學啟發作用,不僅起到激發科學興趣的作用,也讓大家感受到科技創新的奇妙。當然,創新還需要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積累,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對原有知識或經驗進行反叛,這就是創新。
夏佳文認為,在青少年階段,科學啟發特別重要,尤其是初中或高中時期。當年,他就是在中學時代受到物理老師的鼓勵,聽老師講了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等科學家的科學故事,無形當中對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青少年小時候沒有固定的世界觀,可塑性非常強,所以要讓他們從小就有科學偉大、創造偉大的想法,從小崇尚科學。”
“技術要自主,人才也要自主。惠州在引進人才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加強本土人才培養,這樣才能做到人才自主。”在科技人才引育方面,夏佳文認為我市已經形成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人才引進沒有錯,還要更加注重本土人才培養,尤其是青年技術人才的培養。作為制造業大國,高端制造業一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技術工人,再加上精密復雜的儀器設備,以及基礎的數字計算機能力來組成。“高端制造業需要大量技術人才,這需要注重本土培養。”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劉豪偉 劉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