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曾是極具生活情懷的行當,壞掉的鞋子經由修鞋匠之手,就能化腐朽為神奇,重獲“新生”。曾經,在惠州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見到修鞋的手藝人。一個裝滿針頭線腦布片鞋釘的老舊木箱,一臺老式手搖補鞋機,幾只供顧客坐著換鞋的小馬扎,撐起了一個小小的修鞋攤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老行當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只有為數不多的修鞋匠秉著對傳統手藝的堅持,仍然堅守在街頭巷尾,讓我們在喧囂的城市中能尋到一片安靜的角落,覓到一份認真的慢態度。秦代倫就是其中一位。
上油、刷洗、拋光,60歲的秦代倫坐在小板凳上,在鞋底邊緣穿針引線、敲打磨合。過去的43年里,他每天都忙乎著為顧客修補皮鞋,樂之不疲。
本身我在江北這個位置(修鞋)幾十年了,都是老客戶,如果我今天不開檔了(休息),一走,好多電話就打來,說我要修鞋啊,這樣那樣的事兒。
老秦1981年從重慶來到惠州, 最初在一家制磚工廠打工,學會了修理自行車、補胎等技術,而后又開始學習做鞋、補鞋。為了提高收入,他選擇出來擺攤修鞋,一干就是幾十年。
做手藝活說實話,比在工廠上班收入要多一點,以前也便宜,一雙鞋子縫線,一塊五到兩塊,但數量多,一天可以從早上忙到晚上。那個時候補鞋的人少,打工的人多,特別是到了九幾年的時候,1989年到1990年那個時候,補鞋跟修單車越來越旺。
就這樣,老秦靠著勤勞的雙手,從1塊錢補一雙鞋的地攤檔,做到了如今在江北開起了修鞋店,他的鐵打手藝“圈粉”無數,除了修鞋補鞋,他還能修皮具、修電動車!百|優價廉,真誠熱情”是顧客們對老秦師傅的評價,也是他這四十多年積累的“生意經”。說話間,又有一波老顧客上門光顧了。
你穿到腳上試一下。
前來找老秦修鞋的巫女士告訴記者,每當自己家中有壞掉的鞋子時,她都會來到這里找老秦修補一下,如果連老秦也修補不好,自己才會把壞鞋子扔掉。她說老秦修鞋技術高,速度快,目前修補一雙皮鞋價格在15到20元左右,如果需要定制一雙手工皮鞋,價格在200元左右,價格公道。
顧客 巫女士
應該是跟老板認識好多年了,有十年了,我們都是來找他,什么問題他都能幫忙搞好。
老秦說,現在到了退休年紀,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學徒可以幫忙打理店面的,為了不讓傳統的修鞋手藝失傳,他打算堅持干下去,期待能有接班人。
秦代倫:一年到頭,我們出去耍(休息)的時間都很少,我也有徒弟,但是很多人現在都不做這一行了,特別是九幾年的時候,我們手藝徒弟都很多,那時候收徒弟還要錢(學費),現在根本就每人做這行了,莫說要收錢,不要錢他們都不學,像我小孩,你教他做這行他根本不干。
記者:為什么呢?
秦代倫:這個活臟嘛!累、臟就別說了搞那鞋子,累就是說你一天到晚在檔口里面最少要坐著14、15個小時。人啊,要有滿足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小編點評
手藝不僅是謀生的工具,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堅守、一種責任。若干年以后,不知道我們還能不能在街頭看到修鞋匠和修鞋攤。但我們都記得,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為普通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任時代如何變化,和老秦師傅一般默默堅守的手藝人,他們身上傳遞出的那種自力更生的生活態度,始終影響、感染著每一個人。他們正在用認真、勤勞和堅持,將生活變得富有美感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