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陳智揚和妻子王以旋在水長東咖啡瓷藝館門前。
水長東咖啡瓷藝館內是“竹筒屋”形制,別有洞天。
咖啡館內裝修格調古樸文藝,精致典雅。
水東街有“千年商街”之美譽。
在店門前圍爐煮茶也很愜意。
水東街不少民國騎樓保存較為完整。
女主人將自學燒制的漢新窯陶瓷搬到了店里。
店面招牌用惠州彩瓷盤子堆彩“水”“長”“東”三字。
“我倆打算守著這家咖啡瓷藝館到老。”年逾5旬的陳智揚和妻子坐在店門外的茶座旁,悠閑地曬著太陽、喝著下午茶。一旁的水東街人流如潮,時有游客或顧客入內,無不對店鋪的建筑和裝飾表示贊嘆。
這家位于橋東水東東路158號的水長東咖啡瓷藝館,占地面積近150平方米,為民國騎樓建筑。得益于廣東歷史文化街區水東街的升級改造,房屋主人陳智揚回流創業,活化利用這幢老建筑,將其打造成為網紅打卡點。
陳智揚的這幢祖屋,從他祖輩手里傳下來,如今已是惠州市歷史建筑,為水東街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民國騎樓。其底層前部為梁柱敞廊,立面為三段式,墻面、山墻裝飾獨特,屋頂飾有柱頭和鏤空扇面山花,具有西洋騎樓建筑特色。入內,則是“竹筒屋”形制,別有洞天。
“抗戰時期日軍侵惠曾經數次轟炸、焚燒水東街,這座騎樓均幸免于難,得以保存下來。” 陳智揚家人曾經營缸瓦、磚頭等貨物,高峰期生意很興旺。他自小奔跑于騎樓下,在店里長大,對它深有感情。陳智揚后來外出工作、做生意,騎樓出租給他人經營。
水東街有著“千年商街”之美譽。2014年,惠州開展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整治,水東街一期完成改造。2020年,水東街二期改造實施。至此,水東街成為惠州文旅新地標。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水東街榜上有名。這也是繼去年拿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后,水東街“喜提”的第二個國家級“金字招牌”。
這一切,陳智揚都看在眼里,他開始思考著如何找回童年的生活。
陳智揚與妻子王以旋是高中同學。王以旋從小喜歡美術,學畫畫幾年后,兼職做了化妝品行業。他們早年在廣州做化妝品生意,近年逐漸將業務轉至惠州。眼看著兒女漸漸長大甚至成家,兩夫妻思量著尋覓一處舒適空間,休閑過日子。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水東街自家老房子。
“年紀大了,想做回自己喜歡的事情。”從去年5月起,他們開始搗鼓這幢老房子,裝修格調古樸文藝,木質座椅、字畫、綠植、陶瓷妝點,古韻雅致,屋頂垂吊的油紙傘和屋內擺列的陶瓷,又顯得溫潤文藝,就連店面招牌,也是用惠州彩瓷燒制三個盤子,分別堆彩“水”“長”“東”三字,別具特色。“妻子是資深文藝愛好者,將自學燒制的漢新窯陶瓷搬到了店里。”陳智揚介紹,水長東咖啡瓷藝館主打瓷藝和咖啡、茶飲、糕點等輕飲食,還時常舉行書畫雅集等活動,時下興起的圍爐煮茶,也可以在這里舉行。
越來越多的游客和本地市民走進水東街,來到陳智揚的店里參觀、消費。每一次,陳智揚和妻子都熱情地招呼著客人。客人不多時,他們便與朋友繪彩瓷、品茶聊天,生活與生意,融為一體。
在水東街品牌創建中,“水東二十二行”逐漸以新面目,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水東街“前店后坊”的格局,以文旅商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回歸,以多彩文化滋潤著百姓生活。
文/東江時報記者侯縣軍
圖/東江時報記者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