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入選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放飛“鋰”想逐夢萬億儲能產業藍海
大街上飛馳的新能源汽車,手里拿的智能手機、平板,家中的掃拖一體機器人,天上飛的無人機……這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無一例外離不開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電池。
如今,新能源電池已融入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消費者使用各類產品時,其中的新能源電池可能產自惠州。統計顯示,2022年惠州消費類電池產量13.5億只,占全省產量的20%以上;全市已建、在建和擬建儲能和動力電池項目產能超過60GWh。全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866億元,入選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3月20日,《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公布,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并多處“點名”惠州。
加快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打造萬億級支柱產業,為何多處“點名”惠州?“雙碳”背景下新型儲能產業迎來“風口”,面對萬億級新型儲能產業,坐擁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優勢的惠州,又該如何搶抓機遇逐夢萬億儲能產業藍海?
首航新能源公司生產線。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搶灘惠州“大市場”
集聚110多家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企業
走進惠州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廠房,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無塵車間,一臺臺先進的自動化設備高效運轉,每天20萬只消費類電池從這里產出……
一個多月前,贛鋒鋰電高端聚合物鋰電池研發生產基地正式投產。該項目從簽約落戶到建成投產,僅用了兩年多。
“我們的生產線自動化覆蓋率達到97%,而且還在提高,從配料到成品經過106道工序,最終形成高品質、高安全性的電池產品。”惠州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學普告訴記者,目前,惠州贛鋒鋰電已投資16億元,建成了國內領先的筆記本(手機)電池生產線,年產值約20億元。
“我們選擇投資惠州,看中的是惠州的市場潛力、區位優勢和優越營商環境!被葜葳M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賓術說,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比較完善,企業欲借惠州“東風”搏擊市場浪潮。接下來,該企業計劃今年繼續投資8億元,將建設一條更高端的疊片電池生產線,預計到2025年將完成40億元投資規模,實現60億元產值。
不僅僅是贛鋒鋰電,首航新能源、豪鵬新能源等一大批新能源電池產業項目紛紛搶灘惠州。
作為國內電解液領域頭部企業,新宙邦將再度擴建惠州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不超過12億元建設電子化學品項目,包括電池及半導體等電子化學品生產、研發和中試基地。新宙邦表示,當前深圳研發總部已建設多年,規模及功能已不能完全滿足公司未來需求,該項目的實施可為公司研發和中試提供充足的場所。
惠州對新能源電池產業的“磁吸力”持續放大。不妨看一組數據——
目前國內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有3家在惠州設立生產基地;消費類電池3大龍頭企業,有2家在惠州設有生產基地,集聚了億緯鋰能、德賽電池、欣旺達、比亞迪電池、新宙邦、貝特瑞等110多家產業鏈企業。
如今,新能源電池產業已成為惠州一張靚麗的產業名片。市工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消費類電池產量13.5億只,占全省產量的20%以上;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866億元,預計今年產值將超千億元。
惠州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打造產業“強集群”
成立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完善產業鏈生態
近日,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發布了《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民營經濟集聚區)研究報告》。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憑借“硬核”實力,上榜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為構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3月17日,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成立,億緯鋰能成為聯盟理事長單位。
作為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的頭部企業,億緯鋰能去年完成363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14.82%。該公司今年計劃完成700億元銷售額。“我們計劃2026年實現2000億元銷售額!被葜輧|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信心滿懷地說,依托現代化工廠和領先的產品開發技術,該公司有信心3年以后實現規模化跨越發展。
通過成立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將聯合新能源產業各方力量,推動新能源技術創新、行業應用、產業發展,有助于惠州市構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助力惠州加快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的成立,意味著企業間技術交流和創新合作將更加緊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將更加高效。”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產業鏈“以大帶小”融通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引進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促進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精準對接。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集聚,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生態已經頗為完善。目前,惠州培育出德賽電池、億緯鋰能等本土龍頭企業,引進了比亞迪、欣旺達等國內行業前十的企業。其中,年產值超百億元的有德賽電池、億緯鋰能、比亞迪電池、欣旺達,還有微電新能源、賽能電池、超聚電池、惠德瑞鋰電等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
在頭部企業的帶動下,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已基本形成“電池(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電池模組、電池管理系統、電芯、電池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銅箔)、電池輔材(鋁塑膜、極耳)、生產設備、電池回收利用”等較完善的產業鏈。
其中,在電池、電池模組和電芯制造方面,德賽電池、億緯鋰能、比亞迪電池、欣旺達等4家企業均躋身中國鋰電池制造行業前10強。在關鍵材料方面,惠州有負極材料(貝特瑞)、電解液(宙邦化工)和銅箔(聯合銅箔)生產企業。在設備制造方面,惠州有利元亨、贏合科技等企業,主要生產涂布機、卷繞機、化成機等電池制造設備。
隨著“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能源結構的迭代升級、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突破應用,為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惠州地處珠三角腹地,靠近廣州、深圳、東莞的新能源汽車、手機等終端產品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笔泄ば啪钟嘘P負責人表示,近三年,我市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實現了年均超過30%的復合增長率。預計未來3至5年,我市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將產生1家千億元級企業、3到5家百億元級企業,以及一批30億~50億元級企業。另外,我市還有總投資額超過150億元的一批新能源電池在建項目。這些項目投產后,我市新能源電池產業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惠州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葜萑請笥浾邷搴 攝
搶抓儲能“新風口”
探索規劃高標準儲能產業園
走進位于仲愷高新區的首航新能源制造基地項目現場,該項目一期制造基地基建部分已建設完工,生產線正在加快建設中,二期制造基地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首航新能源是一家專注于光伏逆變器與儲能系統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皟善陧椖拷ǔ蛇_產后,將新增百億元產值!鄙钲谑惺缀叫履茉垂煞萦邢薰靖呒壐笨偛檬嫠剐郾硎荆衲暌黄谥圃旎貙⒄酵懂a,投產后將年產光伏并網逆變器51萬臺、儲能逆變器21萬臺。二期制造基地預計2年內建成投入使用,將新增年產光伏并網逆變器150萬臺、儲能逆變器40萬臺和儲能電池57萬臺的制造能力。
3月20日,《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公布,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并多處“點名”惠州。其中,以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為重點建設珠江口東岸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以深圳、惠州、東莞、湛江為重點建設鋰電硅碳負極材料集聚區……
新型儲能是未來一片藍海,是商家“必爭之地”。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國新能源產業呈爆發式增長,其中新型儲能累計裝機12.7GW,增長122%。預計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新型儲能裝機量將保持55%~70%的年均增速。
春江水暖鴨先知。去年,億緯鋰能在儲能領域進行重大布局,將儲能總部及儲能技術研究院項目落戶武漢光谷,搭建起儲能研發大平臺。其實,早在2015年億緯鋰能就積極參與動力儲能的發展盛宴,先后研發出圓柱三元電池、方形鐵鋰電池、方形三元電池、軟包三元電池、圓柱磷酸鐵鋰電池、46系列大圓柱電池……逐步覆蓋電池領域全面的技術路徑。在儲能電池領域,億緯鋰能2022年銷量位居全球前三。
不僅如此,德賽電池也在消費類電池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2016年開始孵化儲能電池項目。2019年,德賽儲能電池開始批量化生產,同年進入華為供應體系。“從立項到批量化生產再到成為華為主力供應商,只用了半年時間!被葜菔械沦愲姵赜邢薰径麻L曾劍云介紹。
目前,惠州已集聚了一大批儲能項目。例如,在光伏儲能領域,古瑞瓦特逆變器、盛弘電氣、首航新能源等項目相繼落戶,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惠州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有產業基礎,也有這個必要!被葜莨╇娋指笨偨浝碓×帘硎,惠州發展儲能產業具有優勢,比如比亞迪、億緯鋰能、欣旺達等龍頭儲能企業均在惠州布局生產基地,惠州應積極引導企業發展儲能,及早布局新型儲能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儲能產業鏈。
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在繼續做好精準招商、制定產業發展政策、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的基礎上,依托現有“3+7”產業園區探索規劃高標準儲能產業園,建成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具備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新型儲能特色產業園,進一步增強產業集群發展能級。
首航新能源公司生產線;葜萑請笥浾邷搴 攝
企業聲音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公司高級副總裁舒斯雄:
不斷加大在惠投資
惠州一直堅持制造業當家,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勢能,緊緊抓住新能源產業的風口,集聚了一批先進企業和項目,目前已逐漸形成了頗具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诨葜菪酆竦碾娮又圃鞓I基礎,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惠州新能源產業關鍵零部件制造已經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優勢。
隨著首航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和對惠州發展前景的看好,公司不斷加大在惠州的投資。仲愷高新區有優質優價的產業用地,能滿足首航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需求。而且惠州緊鄰深圳,兩地的交通也越來越發達,在惠州投資建廠能與首航新能源的深圳總部緊密聯系,提高公司的效率。
惠州贛鋒鋰電科技公司總經理賓術:
惠州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很給力
為什么選擇落戶惠州?新能源電池企業的布局,要么是靠近資源,要么是靠近市場。華南地區集中了我們很多客戶,公司現在的這個位置交通便利,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發達,去廣深莞都很方便;另一方面,惠州這邊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很健全,上下游配套完善,甚至是一些產線上小的工具、配件,基本上不出100公里就可以找齊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
同時,惠州良好的營商環境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吸引力,惠州對像我們這種新興產業的扶持和鼓勵是很給力的,包括土地的供給、周邊的配套、政府部門“店小二”式的服務。員工也普遍反映惠州會比較宜居一些,這對公司留住人才、保持員工的穩定會更好。
專家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
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發展具有優勢
3月16日,在惠州西湖科學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指出,鋰電池這些年快速發展,惠州有了億緯鋰能這樣的核心企業和一批電池與電池材料相關企業。不僅如此,惠州的汽車電子產業也不錯,有德賽西威這種車聯網公司。
未來中國電池企業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應該打組合拳,不應只是電池。電池是很好的卡位,同時配合新的三電系統、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軟件定義汽車等形成互補的產業鏈綜合體系,引領行業的發展。新型二次電池作為能源轉化與儲存的重要環節,面臨著新的挑戰,要從基礎研究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入手,特別要注意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做到人無我有,并形成產業鏈,瞄準市場才能長盛不衰。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