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
用過硬教學質量辦好“身邊好學校”
在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惠州綜合高中)校園內,“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樸素的話語被鐫刻在校門照壁上,也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教學日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教研精耕細作,學生培養精雕細琢,對待特優更是精益求精。春華秋實,天道酬勤,該校的辦學成果越發喜人:比拼業務老師奪冠,學科競賽學子獲獎,2022年高考、中考,大批學子從這里邁入理想學府。
面對“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命題,惠州綜合高中采用目標導向、成長助力、學業夯實、多元發展的路徑,用“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培養能力,為學生成長成才鑄就了素養提升、學業精進的成長之路,也成就了“身邊好學校”的美譽。
學校以目標為導向,打造優質教育品牌,成就學子名校夢想。
目標導向 讓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什么樣的教育是人民滿意的教育?什么樣的學校是廣受認可的學校?”惠州綜合高中校長廖其法表示,這些“回歸原點”的問題最是直擊人心。成就學生的名校夢想,為他們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惠州綜合高中給出的回答。教學是學校的中心任務,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想做到人民滿意和認可,就要把工作落實到教學上、課堂上,幫助學生夯實學業基礎,更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讓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
據悉,該校以目標為導向,打造優質教育品牌,成就學子名校夢想,用豐碩的教育成果回報社會。在這背后則是由雄厚的師資力量、獨特的素質教育以及精細化教學管理,形成強大的培養能力作為強力支撐。
自2016年首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以來,學校連續七屆高考交出驕人答卷,佳音頻傳,一批批優秀學子考取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85”“211”“雙一流”名校,以及上海戲劇學院、星海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一流藝術院校。
2022年高考,該校本科上線1043人,特殊控制線上線322人,兩項重磅指標全市名列前茅;高三(4)班總平均分568分,超出特殊控制線30分;7棟209宿舍總平均分608.5分,走出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一流名校學子。
事實上,學校一直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和“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的共識,用“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培養能力關注到每位學生,春風化雨般助力學子在成長路上“芝麻開花節節高”。從平行班到重點班,2022屆畢業生、考取華南師范大學的黃坤在三年間不斷進步。“老師對我幫助很大,特別是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黃坤說,“老師告訴我們,面對一張試卷,注意力不能只在失分部分,還應該注重哪里可以得分。就像高考有些科目特別難,我就嘗試從中發掘我的得分點。”
學校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挖掘學生潛能。
全面發展 給孩子“屬于自己的跑道”
在成就學子名校夢想的目標導向之下,惠州綜合高中把提升綜合素養放在學生培養的首位,已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通過實施“琢玉”工程,構建德育校本課程體系,學校為學生搭建了全面發展平臺,提升學生品德、身心、學習、創新、審美和生活六大素養。不論是深藏不露的運動達人、文學大咖,還是滿含“學霸”屬性、藝術細胞的天賦型選手,或是才思敏捷、才華魅力爆棚的科創發燒友……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跑道”,有施展風采、張揚個性的舞臺。
據悉,惠州綜合高中成立了志愿者協會、華章文學社、羽毛球社、籃球社、舞蹈社、流行音樂社、校園電視臺等30多個學生社團,構建起多彩繽紛、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作為學校華章文學社的主編,曾家儷同學對學校搭建平臺培養學生特長的感觸特別深。“之前我們文學社舉辦演講比賽,那是我第一次在幾百人面前演講,比賽前緊張了好幾天。上了演講臺,老師一直在下面看著我、鼓勵我,比賽發揮得不錯,也是自己的一次突破。”曾家儷說,感謝老師的鼓勵,也感謝學校為學生提供這么多好平臺。為了不斷提升寫作能力,同學們自主創辦了《華章文學》報,學校還經常請一些學者來校作專題講座,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記者了解到,惠州綜合高中把校園活動與學科知識結合,妙趣橫生的科技節、英語節、數學節、心理節……同學們以此為舞臺,在課余時間搭建青蒿素結構模型,把生物知識學以致用;設計制作原電池,觀察氧化還原反應的奧妙;運用流利的英語對白、生動的表演、創意的改編,把課文搬上了舞臺,秀出英語學習的成果與風采;參加模擬招聘會,更加清晰地定位職業目標……在學習、思考、創造中提升綜合能力。在該校不久前舉行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上,名著劇場、英語樂學堂、器樂演奏、舞蹈表演、新生杯籃球賽、綜高好聲音、古詩詞創作、辯論賽、古詩詞飛花令等30多項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家長們紛紛點贊。
課堂上,該校也深化改革,努力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躍遷。“課堂上老師不會‘一言堂’地從頭講到尾,學生總有自由發揮的時間,充當主角走上講臺,老師在一旁指導。這樣能培養我們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高一(13)班駱均逸說,班上學習氛圍很濃,大家經常分享學習方法,開拓思路,活化思維。
惠州綜合高中把提升綜合素養放在學生培養的首位,已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夯實學業 培優輔弱訂制個性化輔導
記者了解到,為了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惠州綜合高中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以“注重基礎、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全面提高”為教學出發點,有力地夯實了學生的學業基礎。
在惠州綜合高中,“華志班”是尖子生的代名詞。學校為“華志班”配備了一支敬業奉獻、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教師隊伍。“華志班”教師團隊集思廣益、強化教研,根據尖子生的認知規律,積極探索以學優教之路。
課堂互動多、動手實踐多、分小組討論……高一(12)班的陳祥非常喜歡學校的高效課堂。“這樣的課堂更有利于我們對知識點的掌握。”陳祥說,在學完一個知識點后,課堂上隨即進行練習,檢測掌握程度,老師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輔導。最近兩次月考,陳祥成績不錯,但他的語文和英語還不是特別好。“老師課后會來詢問我,針對我比較欠缺的地方一對一輔導。”
記者了解到,在培優輔弱方面,該校為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采取“培優+輔弱”雙輪驅動,提升弱科的同時,注重保持學科強項優勢,結對輔弱、一對一培優,讓弱科進步、優科更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面對底子薄的學生,學校要求老師重視每個章節的梳理,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把知識串聯成體系,培養學生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學校還選出各科特優生,由優秀教師組成學科競賽輔導團隊特別培訓,為學生創造被名校搶先錄取的機會。如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五大學科競賽全面開花,陳天祥、徐國強、黃培桂、吳卓宇等多位優秀學子摘得國家級獎項。
該校高二(2)班的肖夢婷在第十九屆國際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國大陸地區選拔賽中榮獲銅獎,是惠州唯一獲獎選手,也為學校再添“國字號”榮譽。“老師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肖夢婷說,老師抽出課余時間對她進行指導,不斷幫她擴充知識面。
此外,該校對標強基計劃,與清北等高校合作,通過“雙師”共同輔導,依托高校力量,為拔尖學子提供研究性學習資源,提前開啟科研之路,實現與名校的有效對接。
多元發展 全方位拓寬學生成長路
學校還全方位拓寬學生的成長路徑,開設音樂、美術、體育、傳媒、書法等特長班,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并配備專業教練團隊,進行系統規劃、科學訓練、動態跟蹤、個性培輔等措施,護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校長廖其法介紹,以體育特長班為例,學校擁有體能訓練室、室內體育館等,設施精良,訓練科學,保障學生零基礎起步也能實現“體能+專項+文化”全面提升,聯考成績連續多年全省名列前茅。今年,該校體育術科聯考再創佳績,280分以上5人,最高分295分。2022年,該校培養出了當年惠州唯一考取北京體育大學的特優生楊鵬,他是一名零基礎“半路出家”的體育特長生。因為在校運會上100米短跑的亮眼表現,楊鵬被任樹林老師慧眼發掘,高一才開始專業訓練,經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幫助,2022年順利考取夢想學府。
在音樂術科聯考上,學校連續多年本科上線人數、高分段人數屢創新高,大批學子考取星海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等藝術類名校和深圳大學、廣州大學等綜合性大學。美術術科聯考成績斐然,多人單考獲取清華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九大美術院校合格證,眾多學子進入華中科技大學、福州大學等“985”“211”名校。
去年考取華中科技大學的美術特長生徐梓騰說:“在沖刺高考階段,為了幫助我補齊文化課短板,老師們為我‘開小灶’,幫我一對一輔導。很多試卷都是面批面改,老師細致地幫我分析失分點,反復講解重難點。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現在的好成績。”
惠州綜合高中的傳媒特長班、書法特長班起步較晚,但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22年高考中,傳媒生術科成績全部上本科線。書法特長培養則根據學生的性格稟賦選擇學習適合的書體,教學效果同樣事半功倍。
師生共進 優秀師資團隊甘當引路人
學生優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師們。惠州綜合高中擁有一支富有拼搏精神的師資團隊,兢兢業業、樂于奉獻的老師們日夜陪伴,猶如學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與同學們一起成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校專職教師有560多人,其中有4位正高級教師,4位特級教師,8位省級骨干教師。由正高級、特級名師主持成立導師工作室,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引領學科強勢發展。導師工作室成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潛心科研,大膽實踐,解碼高考命題規律,探尋高考備考策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班主任全程跟班,科任老師進班輔導,生活老師全天陪伴,全方位關注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成長環境……在這里,老師們的默默奉獻成為托起學生大學夢的重要力量。提及自己的成績與成長,同學們講得最多的也是對老師的感謝。在采訪中,不少同學都調侃“老師們都是‘大神’級別的存在”。“數學老師懂的知識點特別多,不僅數學很‘牛’,語文、生物等其他學科知識也了解。語文老師上課跟有‘快樂魔法’一般,靈活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上課非常輕松,也更容易理解老師講的內容。”高二(2)班康心悅說,學習和生活上有煩擾,老師都會教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家一起為實現夢想而攜手奮斗。
“老師們認真分析學情:一班一策、一人一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量身定制的提升計劃。”校長廖其法說,學校為薄弱生、偏科生樹立了迎頭趕上的堅定信念,“高目標、低起點、緩坡度”的教學策略幫他們逐項突破,層層夯實,逐步實現成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還免費為英語學科薄弱的學生開設日語課,希望通過“換道超車”實現成績飛躍。經過多年積累探索,該校日語教育教學成果豐碩,2020年高考以來,惠州市日語單科第一名均來自這里,很多同學因為選讀日語進入理想大學。
辛勤耕耘,厚積薄發。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惠州綜合高中用學生的成長和響亮的成績兌現了對社會的承諾,實現了學子的夢想,也成就了“身邊好學校”的美譽。而今,惠州綜合高中正以銳意進取的奮斗姿態,努力實現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瞄定“身邊好學校”的目標,提升質量,釋放活力,不斷向高質量發展目標前行。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涂堅 通訊員張培
記者手記
好的教育是家校的雙向奔赴
——家長開放日側記
讓孩子在家門口讀好學校、上好學,身心健康成長,得到全面發展,是家長的心愿和迫切需求。孩子在學校學得好不好?在課堂上表現是否積極?吃得住得好不好?這些都是家長極為關注的問題。在家長開放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和家長們一起走進惠州綜合高中,進班級聽課、看文體活動、品食堂飯菜,全方位、多角度、零距離感受“身邊好學校”。在這過程中,記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好的教育是家校的雙向奔赴”。
化學課上,老師借助分子模型生動講解微觀世界的規律;物理課上,同學們圍坐做實驗,邊討論邊總結;全英文授課的英語課堂笑聲不斷,有趣的課本劇提供的是沉浸式情景學習……課堂上,學生們的積極參與程度、師生間的頻繁互動讓人印象深刻。課后,家長們抓住這寶貴的機會與老師進行交流,“孩子在校表現怎么樣”“我們該怎么配合老師”往往是家長問得最多的問題。老師針對家長的提問認真地介紹、耐心地回答。這課上與課后的一幕幕,真切地折射出老師和家長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吃飯時間,學生和家長來到“桂園大飯店”,這是學生對食堂的昵稱。雖然就餐人數較多,但學校合理安排下課時間,不同年級錯峰就餐,眾多窗口依次排開,無需排長隊等待。而食堂的自選區、套餐區、粉面區、特色餐點區,琳瑯滿目的菜品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在陪孩子吃飯之余,不少家長還把食堂的環境和美食、用餐的體驗分享到家校群中,為家校共育注入滿滿正能量。
在充滿青春氣息的校園里,記者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為此付出的努力。而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理解、支持和認可形成了家校合力,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就像一位家長所說:“家長開放日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小孩在這個學校上學我很放心!”這短短的幾句話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認可,也給其他家長吃下“定心丸”。
除了家長開放日這種大型活動,學校還陸續邀約家長走上講臺,為同學們送上特殊的班會課,或探討人生規劃,或堅定理想信念……在家長授課中,父母的職業、閱歷、特長變成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家校攜手為孩子營造積極、向上的成長氛圍。家校的雙向奔赴必將澆灌出一朵朵絢爛奪目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