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總投資521億元!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再添巨無霸

  原標題:

  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再添巨無霸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項目預計總投資521億元

  風從海上來,潮涌大亞灣。五月的大亞灣畔再次吸引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5月19日上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儀式在大亞灣石化區舉行。這個預計總投資521億元,包括16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及下游等共18套化工生產裝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的項目,建成投產后乙烯產能將達到380萬噸/年,為國內最大的乙烯生產企業之一。

  從2002年一期項目動工,到2018年二期項目正式投產,再到如今三期乙烯項目開工,中海殼牌世界級石化“巨無霸”深耕惠州大亞灣,不斷茁壯成長,為惠州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大亞灣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再添澎湃動力,成為惠州踐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的又一生動實踐。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現場。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A  建成目前國內在運行的最大單體乙烯生產工廠之一

  海風徐徐,站在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辦公樓頂層上遠眺,整齊劃一的巨大儲罐、縱橫交錯的管廊像一幅巨大的工筆圖畫鋪展在眼前。

  時光回溯,心潮澎湃。1993年,大亞灣開發區成立,為惠州打開了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2000年10月29日,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惠州地方合同在惠州簽署。2002年11月1日,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在大亞灣畔奠基,宣告當時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正式落地。

  經過2萬名建設者緊張施工,2006年初,中海殼牌一期項目成功投產。投產以來,這個引進了13項世界領先技術(含殼牌專有技術),采用與國際接軌的模式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的企業,實現了優質運營和安全綠色發展。并且,在該項目帶動下,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石化產業發展成為惠州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

  中海殼牌一期項目取得的巨大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讓大亞灣石化產業發展熱潮涌動。2018年4月,經3年多時間的建設,中海殼牌二期項目投產。至此,中海殼牌乙烯總產能翻番,增加至220萬噸/年,成為目前國內在運行的最大單體乙烯生產工廠之一,也宣告大亞灣石化區一躍成為國內煉化一體化規模最大的石化產業基地。

  一個項目帶來一條產業鏈。在中海殼牌等大項目“榕樹效應”下,中海油、LG化學、巴斯夫、科萊恩化工、三菱化學、歐德油儲、恒力等企業紛至沓來。如今,大亞灣石化區已成長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綠色園區;已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園區有13家世界500強企業,國企、外企、民企“三駕馬車”齊頭并進,2019年至2022年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

  

石化產業園區全景圖。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 攝

  B  良性生態圈催生中國海油和殼牌再度攜手投資建設三期項目

  “中海殼牌的成功得益于股東雙方的強強聯手和優勢互補,更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回顧中海殼牌扎根惠州大亞灣20多年的穩健發展,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裁唐令力將三期項目的順利落地開工,歸結于得益“天時、地利、人和”的良性生態圈。“天時”是當前全國上下正在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加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帶來澎湃動力;“地利”是項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這個中國最活躍的經濟發展區,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具有非常好的便利條件、非常成熟的配套設施和配套政策,促使產業產生“榕樹效應”和聚集效應;“人和”則是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開發區打造的高質高效的營商環境,中海油和殼牌兩大股東的各自優勢,以及安全可靠運行了20多年的精英員工團隊。

  黨中央、國務院,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落地的推動,在國家部委和省直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和支持幫助下,我市加快項目推進。2019年2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列入第二批國家重大外資項目。歷經轉規、核準、實施協議和投資協議簽署、專利選擇、工藝包編制和總體設計等重要階段和節點后,該項目順利開工,預示著項目正緊鑼密鼓地穩步向前推進。

  三期項目建設的乙烯裂解裝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裂解裝置之一。項目竣工投產后,中海殼牌乙烯產能將達到380萬噸/年,大亞灣石化區乙烯產能將超540萬噸/年,未來將達到700萬噸/年,規模居世界前五。

  據介紹,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預計總投資521億元,以16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為核心,將建設包括64.5萬噸/年環氧乙烷/乙二醇、87.5/40萬噸/年苯乙烯/環氧丙烷、45萬噸/年聚醚多元醇、40萬噸/年α-烯烴、5萬噸/年聚α-烯烴、60萬噸/年茂金屬聚乙烯、45萬噸/年共聚聚丙烯等18套化工裝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三期建成后,中海殼牌乙烯產能將達到380萬噸/年,成為國內最大的乙烯生產企業之一。

  相比正在穩健運行的一期、二期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的工藝技術及產品特點備受關注。唐令力介紹,項目引入多個在國內乃至亞洲首次應用的工藝技術,包括殼牌專有的α烯烴技術,生產的高端聚烯烴產品可以部分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的市場需求,緩解國內高端聚烯烴產品供應結構性短缺問題。

  “項目將有效填補國內綠色高端化工品空白,促進我國化工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助力惠州打造國內整體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產品結構最優的煉化一體化基地。”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進介紹,低能耗、低碳排、低污染和高質量為綠色特色優勢,這組關鍵詞會有力推動中海殼牌產品向高附加值、高競爭力轉型。

  據介紹,該項目各工藝裝置能耗指標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并通過優化項目范圍、大型壓縮機組電氣化、使用低碳燃料等,實現項目總體二氧化碳減排,推動可再生綠色能源電力的利用,助力國家“雙碳”戰略實施。

  三期項目的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差異性、高競爭力、高品質等特點,將減少中國市場對高性能茂金屬聚烯烴、高端聚醚多元醇、高碳烯烴聚合單體、高碳醇和高品質潤滑油添加劑等產品的進口依賴。

 

 5月19日上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儀式在惠州大亞灣舉行。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C  新工藝新產品填補國內生產空白

  從中海殼牌“出發”,環氧乙烷等產品經過管道進入科萊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的廠房加工,最終被廣泛應用于藥品、洗發水、沐浴露、護膚品等護理產品……

  作為大亞灣石化區的“龍頭”和“鏈主”企業,經過20多年發展,中海殼牌以其“榕樹效應”和大項目的帶動優勢,吸引了10多家優質的“隔墻供應”客戶落戶大亞灣石化園區,包括巴斯夫、科萊恩、三菱化學等世界知名和行業領先企業,其液體產品在園區內的就地轉化率近50%。

  在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將基礎化工產品輸送給鄰近的下游企業,實現產品就地轉換的模式,被稱為“隔墻供應”。“隔墻供應”不僅最大化節省物流費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效益,更讓廢水、廢氣、廢渣逐漸實現“吃干榨凈”,讓產業發展與碧海藍天兼得。當前,大亞灣石化區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達71%,形成了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等優勢產業鏈。

  “作為中海殼牌‘隔墻供應’下游企業,我們已有十幾年的親密合作關系,期待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帶來更高品質的產品。”科萊恩惠州公司總經理羅浩東表示,科萊恩惠州工廠的主要原材料是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環氧乙烷通過中海殼牌一期、二期項目管道隔墻供應,既最大化節省物流費用,又降低安全風險。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建設的化工裝置中包括64.5萬噸/年環氧乙烷/乙二醇,通過與一期、二期項目優化整合,將為下游企業提供更有保障、更高品質的原材料供應。科萊恩惠州公司也將繼續保持與中海殼牌的密切合作,攜手共進,實現更美好的未來。

  惠州伊斯科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30萬噸/年碳五分離裝置、5萬噸/年碳五石油樹脂裝置、10萬噸/年碳九加氫裝置是中海殼牌配套項目。依托中海殼牌“隔墻供應”提供穩定可靠、優質多元的石化產品,伊斯科穩步邁進石化園區“優等生俱樂部”序列,其中30萬噸/年碳五分離裝置和5萬噸/年碳五石油樹脂裝置均排在亞洲地區前列。“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帶來的新理念、新技術,勢必為大亞灣石化產業中下游發展掀開全新篇章。”伊斯科總經理何秀云對新項目給大亞灣石化產業鏈帶來的積極效應充滿信心。

  唐令力表示,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建成后,中海殼牌乙烯產能將達到380萬噸/年,成為國內最大的乙烯生產企業之一,規模效益顯著。該項目還將與現有化工、煉油一二期項目優化整合,進一步提高煉化一體化程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同時,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將利用殼牌先進技術,對已有產品進行差異化生產,同時引進新的產品工藝,生產新的產品,填補國內生產空白。利用一期、二期及三期的協同效應,從原料加工到產品銷售進行統籌優化及改造,減少投資費用,降低成本。

  風勁正揚帆。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的落戶建設,對深化我國對外開放與合作,優化調整石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德輝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德輝 匡湘鄂 馮麗均 通訊員惠灣新

  服務篇

  省市區高效聯動,服務項目跑出加速度

  5個工作日完成手續核準,比規定時限縮短四分之三

  5月19日上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動工儀式圓滿結束。“經過艱辛攻堅,項目終于動工建設了。”回顧項目報批歷程,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局長黃偉忠感慨道。

  據介紹,在省市區三級聯動機制的高效服務下,在市、區兩級項目工作專班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4月29日,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轉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11天后的5月10日,省發展改革委批復項目核準,核準手續只用了5個工作日,比計劃時限縮短四分之三;11月18日,項目獲得海域使用不動產權證;2023年4月底項目進場動工,5月19日,在省市領導及相關部門的見證下,項目動工儀式舉行。

  “項目動工不是專班服務的終點,而是深化項目服務的新起點,我們將繼續做好三期項目的跟進服務和業務協調,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該項目服務專員王斌說道。

  重大石化和能源項目納入省市指揮部工作機制

  “在服務項目落地過程中,我看到了省、市、區三級政府的決心,看到黨員干部的擔當,助推項目跑出了加速度。”市石化新能源重大項目工作專班(以簡稱“項目工作專班”)辦公室負責人、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節能中心副主任林任碧介紹,2022年4月,廣東省政府調整了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指揮部工作機制,下設6個領域的專項指揮部,惠州市迅速對應成立了總指揮部及相應領域的專項指揮部,惠州市能源重大項目建設專項指揮部就是其中一個,我市重大石化、能源項目也隨之納入了這個機制體系,實行一周一調度、急事即辦。

  惠州市能源重大項目建設專項指揮部辦公室成為了統籌、溝通、協調、推進全市重大項目的中樞機構,項目工作專班與各縣區及項目建設單位梳理制約項目建設關鍵環節的核心問題,明確時間節點、具體措施、責任單位,全力推進項目各項報批和投資建設。

  為此,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實行了“項目專員服務制”,即每個項目安排A/B角兩名服務專員,對項目“一跟到底”,事無巨細、全程零距離協調服務。王斌、吳梓成被確定為服務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的專員,與大亞灣項目辦和項目建設單位的負責團隊無縫對接,建立項目工作臺賬,輿情每日一報,隨時掌握項目情況;同時對接省制造業和能源專項指揮部、市總指揮部,及時上報項目情況,千方百計推進解決項目“卡脖子”問題,將項目導入建設的快車道。

  黃偉忠介紹,在推動項目動工過程中,省委、省政府領導親臨指揮調度,破解項目重大痛點難點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跑北京各部委溝通協調,親自指導推進項目路徑;市區兩級工作專班進行了無數次項目協調,才順利完成了項目的轉規、核準和用海審批,為項目動工奠定重要基礎。

  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服務工作機制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

  “我市建立‘1+6+1’重大工程建設指揮部專班運作體系,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服務工作機制,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市發展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積極協調國家重大外資項目專班,及時協調推進中海殼牌三期項目前期工作中涉及國家事權的問題。轉規方面,指導大亞灣開發區、項目單位按照儲備轉規劃項目的要件要求,加快項目詳細建設方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園區總體規劃及規劃環評等關鍵前期工作,積極向國家和省發展改革部門溝通匯報,推動實現2022年4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同意轉為規劃項目。

  該負責人表示,用海報批方面,市發展改革局配合用海專班全力做好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編制、優化用海總平面布局方案,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加快審查,并于2022年10月獲國務院正式批復。核準方面,指導項目單位提前準備申請報告等核準要件,并多次組織線上模擬申報,安排局分管負責同志到省發展改革委駐點工作,全程跟進項目核準辦理流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省發展改革委5個工作日內完成了核準手續,比法定時限縮短3/4。”

  為項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專業化服務

  重大石化項目建設規模大、流程長、系統性強,人財物等各種要素的統籌協調配合十分重要,需要匹配專業、高效、優質的服務。大亞灣開發區在省市部署下,設立重大石化項目專班(以下簡稱“專班”),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機制、一抓到底”的模式,實行“掛圖對表”作戰,并構建起了縱向互動、橫向聯動的立體化溝通協調網絡,協調解決各類問題,以全方位、保姆式、專業化的服務為重大石化項目的推進和建設裝上“效率引擎”。

  在中海殼牌三期項目談判的關鍵時刻,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企業核心人員需從英國入境開展項目商洽,招商隊伍積極協調其入境隔離事宜,不懼危險親自到機場接送,讓企業切實感受到地方政府的人文關懷,加快了中海殼牌三期項目的談判進程。

  “在石化項目推進過程中,甘于奉獻,任勞任怨,是每位同事的真實寫照。”回憶起服務項目落地的奮斗歷程,專班辦公室副主任、大亞灣開發區石化能源產業局副局長周亮如是評價大家的奮斗狀態:“白加黑”“5+2”是家常便飯;出差頻繁,一個月數次往返北京是正常節奏;為了搶抓進度,掛圖作戰,與時間賽跑,帶病堅持工作,加班加點是常態。

  中海殼牌三期項目2019年9月列入國家儲備類項目,2020年5月17日就完成各項前期工作,順利舉行項目“云簽約”儀式。短短七個多月的時間,項目取得如此的進展,讓大家備受鼓舞。而專班辦專業、敬業的精神,也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恒力石化等企業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落戶惠州大亞灣速度和服務的高度評價,他們也在用增資擴產的實際行動,為大亞灣、為惠州點贊。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歐陽德輝 袁暢

  專家說

  惠州迎來做大做強精細化工產業重要拐點

  5月19日,位于惠州大亞灣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建設年產160萬噸的乙烯裂解裝置及下游的聚烯烴裝置、高端聚醚多元醇裝置等共18套化工生產裝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大亞灣石化區乙烯產能將達到540萬噸/年。

  多位業界專家認為,乙烯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54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在全國占比將達到1/10,將極大地提高惠州市乃至廣東省石化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對大亞灣石化區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意義重大,項目的動工可視為惠州石化產業向下游精細化工產業大步邁進,做大做強精細化工產業的重要拐點。

  大亞灣石化乙烯加工能力將跨入“世界級”

  “乙烯工業用途廣泛,是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醫藥、染料、農藥、化工新材料和日用化工產品的基本原料,它代表一個國家石化產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紀紅兵表示,乙烯的生產規模決定了基礎化工原料的規模,對中國80%及以上的化學品生產及產業鏈延伸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

  2022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產國,乙烯產能規模達4482萬噸。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建成后,大亞灣將形成54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在全國占比將達到1/10。“這個產量對提升惠州市乃至廣東省石化產業集群的競爭力毫無疑問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紀紅兵解釋稱,有了大規模的乙烯產能,往下游發展精細化工產業鏈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原料供應,“所以,這個項目的建設可以看作惠州石化產業往精細化工做大做強的重要拐點。”

  惠州學院大亞灣化工研究院院長肖定書也持同樣的觀點。肖定書表示,未來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建成,大亞灣石化區乙烯加工能力將跨入“世界級”,較大程度地補上煉油能力的短板。

  在上中下游一體化中邁出重大一步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除了建設年產160萬噸的乙烯裂解裝置,還將建設64.5萬噸/年環氧乙烷/乙二醇、87.5/40萬噸/年SMPO、45萬噸/年POD、40萬噸/年α-烯烴、5萬噸/年聚α-烯烴、60萬噸/年茂金屬聚乙烯、45萬噸/年共聚聚丙烯等18套化工裝置。

  項目還將引進殼牌專有技術,其中α烯烴、聚α烯烴、茂金屬聚乙烯技術是在亞太地區的首次應用,生產高附加值、高獨特性、高市場競爭力的環氧乙烷/乙二醇(EOEG)、α烯烴、低密度線性聚乙烯(mLLDPE)等產品。

  肖定書表示,這一批下游產品生產裝置將極大地緩解國內聚烯烴產品供應結構性短缺問題,減少中國市場對高性能聚烯烴產品的進口依賴,也意味著大亞灣石化區在“油化”結合、上中下游一體化方面邁出非常關鍵的一步,不但能進一步提升大亞灣石化區競爭力,對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也同樣意義重大。

  紀紅兵則表示,在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隨著國際石化龍頭企業在中國的布局,我國化工產業發展迎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巨大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國際石化巨頭在這里開始進行PK,將帶來國際先進的技術,生產成本更低、附加值更高的產品,提高中國產品的競爭力。

  “大亞灣石化區在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的過程中,正好趕上這波機遇,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和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上馬建設,對提升廣東石化產業集群競爭力將產生積極的影響。”紀紅兵進一步分析稱,埃克森美孚和中海殼牌在大亞灣石化區內除了生產共性的原料之外,在精細化工、新材料產品方面將會有不同的布局、不同的發展,這將形成雙子星的聯動格局,成為大亞灣石化區建設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的重要推力。

  有助推動形成石化新材料產學研生態圈

  “中海殼牌、埃克森美孚、恒力石化等巨頭在惠州建設的石化中下游重大項目,從產學研的角度來說,同樣是重磅利好。”肖定書表示,石化中下游產業鏈有著精細化、專業化、高附加值化的特點,越往下游技術含量越高,產學研協同創新攻關的需求就越大,這些項目的落地極大地拓展了石化產業的創新空間,在技術領先、綠色環保的市場需求以及構建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帶動下,將有望推動形成石化新材料產學研生態圈。

  肖定書建議惠州堅持產業市場導向、問題導向和育人導向,以有組織科研的模式,將豐富的智力資源、高端科技人才融入產業鏈,同時搭建共享研發孵化基地、中試基地、產業聯盟等創新載體,進而孵化項目、培育產業人才,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石化新材料產業創新高地提供強勁、持續的發展動能。

  紀紅兵表示,石化能源生態圈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生態圈重要的一環,與之相關的生態產業鏈有許多,對產業鏈提出了全新的人才需求。目前廣東省在石油化工人才培育體系的建設上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包括埃克森美孚、東華能源、霍尼韋爾UOP等企業也布局建設研發中心或協同創新中心,為人才聚集和培育提供了平臺。他同時認為,協同創新、人才培育、高端人才聚集等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長期關注并持續打造,建議惠州充分利用產業優勢,結合產業鏈發展需求大力引進和培育石化專業人才、高層次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等。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中海殼牌大事記

  1991年1月

  國務院批準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一期項目)立項

  2000年10月

  合營合同簽署,同年12月公司成立

  2006年1月

  一期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

  2014年8月

  中國海油和殼牌簽訂備忘錄,以中海殼牌作為擴展合作實體,共同開發、擁有與運營惠煉二期化工項目(二期項目)

  2018年4月

  二期項目投產(乙烯總產能達到220萬噸/年)

  2019年2月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列入第二批國家重大外資項目

  2019年9月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納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儲備項目

  2020年5月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廣州、北京、荷蘭海牙三地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云簽約”儀式

  2022年4月

  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文批復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從國家儲備類項目轉為規劃類項目

  2022年5月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通過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

  2023年3月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北京舉行初步投資協議簽約儀式

  2023年5月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惠州大亞灣舉行開工儀式

編輯:小麗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张家港市| 特克斯县| 仪征市| 若尔盖县| 楚雄市| 蓬安县| 揭西县| 绥棱县| 临桂县| 米泉市| 沙雅县| 临泉县| 蒙阴县| 淳化县| 巍山| 潞城市| 商南县| 罗定市| 南雄市| 友谊县| 宣恩县| 淮北市| 盖州市| 恩施市| 庆阳市| 平泉县| 时尚| 石屏县| 南丰县| 宜君县| 铜山县| 郯城县| 航空| 上思县| 巴里| 靖宇县| 清水河县| 车险| 沽源县|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