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到2025年,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將實現總投資800億元,年產值800億元;2035年總投資2500億元,年產值4000億元……”6月7日下午,在“惠聚新材,共繪藍圖”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深圳)招商推介會上,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及市商務局的相關負責人熱情介紹產業園的發展情況及營商環境,吸引與會嘉賓邊仔細聽,邊不時翻看手頭資料。
這場招商推介會由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主辦,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協辦,吸引了深圳近50家新材料產業鏈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和新能源新材料行業專家與會。政、企、學、社四方共聚一堂,聚焦“新材料”前沿技術、發展趨勢、產業機會、市場空間,共繪深惠新材料產業協同合作鳥瞰圖,瞭望大灣區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藍圖。
從一片荒地轉身成一塊“投資沃土”
從空中鳥瞰,一條條新建道路織出縱橫路網,一個個項目破土施工,一大片土地完成場平,裸露出平整的淺黃色地塊,靜待項目落地……短短3年多的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實現了從一片荒地到一塊“投資沃土”的華麗轉身。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南靠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距離大亞灣石化區僅10公里,具有優越的原料保障優勢。”會上,環大亞灣新區管委會主任、指揮部副總指揮汪習清詳細介紹產業園規劃建設情況。他表示,產業園與石化區之間規劃建設物料管廊、運輸專用通道、污水排海管道,其中,專用通道已建成貫通,物料管廊正在開展可研,全長19.6公里的污水排海管道已完成約19公里的鋪設。
招商推薦會現場。
“產業園的基礎設施及公用工程配套建設已全面鋪開。”汪習清表示,2023年計劃實施公用工程共19宗,總投資約20億元,確保滿足產業項目投產需求。其中,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已于今年4月底完工,供水工程已建成,220KV變電站、天然氣供應等項目在今年建成。
至今,園區內已完成約4.5平方公里的場平工程,年底前可完成約7平方公里,以承載優質項目落地。同時園區交通路網也日趨完善,總長17公里的12條道路已貫通,8條道路正計劃10月貫通,化四路南段視產業項目推進情況適時啟動建設,新平大道市政化改造工程將于8月啟動,形成成網成環的道路交通體系。
6月7日上午,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配套區(橫二路、縱二路)建設項目開工。
劍指千億級高質量產業園區,惠州不但將各項要素資源向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傾斜,推動基礎設施、公用工程配套建設全面“加速”,在政務服務上也實施重大項目專班、首席服務官、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一網通辦”等創新機制,暢通項目落地建設綠色通道,服務項目加快落地、加快建設、加快達產,搶抓市場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
至今產業園吸引了15宗產業項目落戶,總投資約194.5億元。汪習清介紹,其中宇新6萬噸PBAT裝置已建成投產,興長聚烯烴新材料項目已進入竣工驗收準備階段,百利宏年產60萬噸硫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年底前部分投產,其他入園項目正在陸續加快建設。
“今年爭取引進20宗產業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到2025年,產業園將完成總投資800億元,年產值800億元;2035年總投資2500億元,年產值4000億元。”汪習清說道。
到2025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將達5000億元
“材料能創造很多神奇的物質,當今科技、產業競爭的基礎就來源于材料,可以說,材料產業是工業制造的‘底座’,也是中國成長為經濟強國必須做出重大突破的核心產業。”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表示,材料產業的發展質量直接決定制造業的質量,但新材料產業是一個產業周期長、投資特別大、效益來得慢、風險相對高的產業,惠州堅定發展新材料產業展現出宏遠的戰略目光和巨大的決心意志。
王理宗認為,惠州與深圳在新材料產業發展上具有強互補性,前者創新型企業多、科研創新平臺多,惠州土地空間大,可以承載項目落地量產,此次惠州市新材料產業園在深圳推介,可視為大灣區新材料高地為搶抓機遇發出的集結號,將引領大灣區新材料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將為惠州未來5-10年的發展開辟嶄新賽道。”
“當前我國進口規模最大的產品是芯片,其次就是專業化學品,也就是精細化工品。我國的石化產業現狀是大而不強,國家、省高度重視這一產業的發展,在廣東省大力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有多個產業集群需要非常多的化工新材料,新材料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中國化工學會離子液體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方巖雄深入分析了石油化工產業及各環節產業鏈條發展現狀。
招商推薦會現場。
“惠州怎么做好延鏈強鏈補鏈,把石化產業鏈走全非常重要。”他指出,石化產業要延鏈就需要大力補上烷烴、烯烴、聚烯烴、丙烯酸的短板,要強鏈的關鍵環節在于乙烯、丙烯、聚烯烴產品,要補鏈則需要發展特殊單體、高分子原料等。“產業園規劃建設5萬平方米的中試基地,這非常重要,將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來此開展中試,推動成果轉化,繼而助力產業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高級顧問、理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洪渝深入分析了新能源電池的材料進化情況及優劣勢對比,并分析了部分車企全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她指出變革性能源材料技術的進化催生了儲能系統,繼而推動新能源電池發展,材料、技術之變正深刻推動能源產業發生波瀾壯闊的變化,為企業的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性支撐。
時代的新風口已經開啟,在這場影響未來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材料、技術變革中,惠州不甘落后,在大亞灣石化區落地建設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大力發展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著力打造“優等生俱樂部”,努力延鏈強鏈補鏈。
根據《惠州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惠州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達5000億元,將初步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成為新一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聲音
“惠州與深圳在新材料產業發展上具有強互補性,前者創新型企業多、科研創新平臺多,惠州土地空間大,可以承載項目落地量產。兩城產業協同發展將引領大灣區新材料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國政協委員、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
“廣東省大力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有多個產業需要非常多的化工新材料,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5萬平方米的中試基地非常重要,將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來此開展中試,推動成果轉化,繼而助力產業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中國化工學會離子液體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方巖雄
文字:惠報全媒體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賴綺琴 王波
圖片、視頻:惠報全媒體記者鐘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