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前5月空氣質量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四、珠三角第一
守護藍天白云 擦亮生態底色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
仲夏六月,惠州天朗氣清,碧藍天空鑲嵌朵朵白云,縷縷微風伴隨清新空氣,讓人心曠神怡。
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今年5月和1~5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今年1~5月,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79,排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4、珠三角第1,“惠州氣質”再次刷屏朋友圈。這是惠州繼環境空氣質量連續3年排名全國重點城市前十、珠三角前列后,大氣污染攻堅戰再次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對上述數字最好的印證。
可以深呼吸的清新空氣,是惠州給予所有走進這座城市的人們共同的幸福感,也是全市上下多年來不遺余力共同守護的“生命線”。如何處理好“綠色”與“發展”的關系,是很多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課題。惠州守住環保紅線,守護藍天白云,擦亮生態底色,“惠州藍”成為惠州響亮的“城市名片”之一。
惠州西湖豐渚園。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民心所向
重點污染物指標年均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良率穩步提升
幾天前,一場陣雨之后,惠城區上空藍天白云,美得讓人陶醉。如此美景在一些城市或許很少見,但在惠州人看來,已經司空見慣。
治理大氣污染,讓藍天白云常駐,是群眾所盼、民生所系。對愛護環境就像呵護自己眼睛一樣的惠州來說,這片藍天白云是向市民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近年來,PM10、PM2.5等重點污染物指標年均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良率穩步提升。
“經過長期的沉淀積累,近些年很多人慕名來惠州洗肺養心。”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逐年下降,達標率穩步上升,空氣質量排名穩居全國前十、珠三角前列,“惠州藍”享譽全國,成為惠州名片。
這份答卷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一場與環境污染對抗的“藍天行動”獲得的勝利果實。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藍天行動”的主角輪番登場:建立周研判、月調度、季匯報、定期督導、專家問診、預報預警等機制;明確各縣(區)空氣質量優良率、PM2.5、PM10、NO2年度目標任務,強化各縣(區)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管理,建立鎮街大氣污染網格化精細管控機制,依托全市60個鎮、街道和功能區空氣自動監測子站,構建“國控-省控-市控-鎮街”全覆蓋空氣質量監控網絡體系,實行綜合調度、聯動執法、督導協調、限時整改等聯防聯控工作制度,實現大氣污染問題快速解決、閉環管理。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PM2.5和生成臭氧的重要前驅物,而臭氧已成為現階段夏季主要大氣污染物。我市高度重視VOCs治理,從“十三五”時期的VOCs企業“一企一策”、銷號式綜合整治,到“十四五”初期的VOCs企業深度治理,再到今年的全面排查整治涉VOCs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涉VOCs儲罐、原油成品油碼頭和油船,VOCs排放管控再向縱深發展。累計完成近800家企業、加油站、儲油庫VOCs綜合整治,完成214家VOCs企業環境績效分級。
近年來,我市著力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在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大力開發水電、風電、核電等綠色清潔能源,建成抽水蓄能電站、惠州LNG天然氣發電、華潤300MW風力發電項目等,為惠州可持續發展提供綠色動能。
惠州沿海風光。資料圖片
精準治污
每周開展暗訪和下沉督導,每月通報揚塵污染執法情況
揚塵是PM10的重要來源,PM10是空氣質量的重要考核指標,也是我市空氣質量的短板。地處沿海,惠州多風。然而在市區,極少見到風一吹便塵土飛揚的景象。這得益于我市多措并舉強化揚塵污染治理。
今年3月,市生態環境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惠州市揚塵污染有獎舉報實施辦法》,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揚塵污染防治監督,推動進一步提升揚塵污染防治水平。同時,建立揚塵污染防治日排名、周督導、月通報的工作機制,每日通報鎮街排名,每周開展暗訪和下沉督導,每月通報揚塵污染執法情況。
據統計,今年1~5月,全市持續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檢查,發現揚塵污染問題2352個,已完成整改2335個,立案1592宗,送達處罰決定書1565宗,罰款金額231.064萬元。
推進鍋爐污染整治是促進清潔低碳轉型的關鍵。為此,我市進一步收嚴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累計完成125臺鍋爐綜合整治。對新裝鍋爐開展能效測試,不符合相關要求的不予安裝,依法嚴格查處在用鍋爐使用未經過加工的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為燃料的違法行為,監督檢驗開展低氮燃燒改造的鍋爐。同時,謀劃一批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垃圾焚燒廠深度治理重點減排項目申報中央專項資金,推動工業鍋爐、爐窯污染治理提標升級。
有的放矢下沉督導工作,是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制勝法寶”。今年初,《惠州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下沉督導工作方案(2023-2025年)》印發,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強化督促指導,將空氣質量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作為下沉督導的重點,指導縣(區)對照重點任務清單,倒排工作計劃,落實攻堅責任。7個下沉督導組每月下沉督導不少于10天,既督促各項攻堅工作任務落實,也指導和及時解決污染治理中的技術難題,對工作責任不落實、項目進度滯后、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未達到年度目標的縣(區),還將在環保責任考核中相應扣分,并根據不同情形予以通報、約談、誡勉談話。
精準治污如一場疾風勁雨,讓藍天白云成為惠州最鮮明的底色。
新招加碼
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持續開展VOCs專項整治
“‘惠州藍’有先天的優勢,后天的努力在保住‘惠州藍’中也不可小覷。”市生態環境局上述負責人說,我市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形勢依然嚴峻,只有通過“人努力”來持續減少污染物排放,才是治本之策。良好的空氣質量是一筆“民生賬”,也是一筆“長遠賬”。留住藍天白云并非一日之功,更需持續加碼的新招。
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方面,持續開展VOCs專項整治,加大對使用光氧化、光催化、低溫等離子、一次性活性炭吸附、噴淋吸收等治理設施企業的監管,開展使用活性炭吸附設備、噴淋吸收治理技術的企業運維情況檢查,確保在夏秋季臭氧污染高峰來臨之前完成新一輪次的“換水換炭”;開展石化、化工等行業企業涉VOCs儲罐摸底檢查,督促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儲罐年底前完成整治。
強化移動源污染管控方面,進一步強化機動車遙感監測,推動重型柴油車OBD在線監控試點建設;指導港口、倉儲、航運企業開展所屬原油成品油碼頭、儲油庫等落實油氣回收相關規定情況自查,力爭年底前完成原油成品油碼頭和油船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整治和管控各類面源污染方面,我市將組織對城市建筑工地、管網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開展一次全覆蓋檢查行動,督促各建筑工地特別是線性工程加大人力、物資投入,加強日常防塵管理,切實提高揚塵污染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