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級非遺珂羅版技術復制,并用惠州生產的天然礦物顏料上色中國名畫《千里江山圖》,會產生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6月30日上午,惠州市珠寶玉石行業協會主辦的2023惠州珠寶玉石文化展覽會在惠州會展中心開幕,惠州四角樓珠寶創意園一款名為“唐世緣”的天然礦物顏料亮相,同時,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珂羅版技術傳承人李東方使用天然礦物顏料“復活”的《千里江山圖》(局部)正式首發,色彩鮮艷,讓人眼前一亮。
珂羅版聯袂礦物顏料讓國寶“巧奪天工”
古代傳世卷軸畫、壁畫的絢麗色彩,經過漫長的歲月基本保持原有的樣貌,這得益于天然礦物顏料的發明和使用。如敦煌莫高窟壁畫、《清明上河圖》、西藏唐卡等,均采用天然礦物顏料繪制而留存至今,成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用天然礦物顏料“復活”的《千里江山圖》(局部)正式首發現場。
在以世界級非遺珂羅版技術復制的傳世國寶《千里江山圖》的首發儀式上,李東方介紹,她歷時八個月,采用惠州“唐世緣”天然礦物顏料,以珂羅版技術再現《千里江山圖》的部分畫卷(畫卷長170cm、高51cm),讓國寶文化再現輝煌,展示中國文化自信。
據悉,珂羅版,19世紀由德國人發明的一種照相平版印刷工藝,清光緒初年傳入中國。它的特點是人工操作,制版網線極細,墨色極佳,靠不規則皺紋的疏密表現畫面的深淺層次,印品無網點、濃淡層次清晰,能充分表現書畫藝術品的色彩搭配、層次豐富的墨韻彩趣,十分適合印刷名人書畫、碑帖、珍貴圖片、文物典籍等作品,讓眾多藝術作品得以再現和傳世。
作為珂羅版技術的傳承人,李東方給很多久經風霜的國寶文物賦予了新的生命,讓無數國寶“活”起來。從1984年至2008年,李東方完成對敦煌莫高窟九個特別精選洞窟及壁畫局部的精心復制,獲得敦煌研究院和國家文物局的高度認可,又歷時多年再現國寶《明解增和千家詩》《三希帖》《五馬圖》等珍貴文物。
《飛天》《反彈琵琶》《三兔藻井》藝術展出作品,吸引群眾前來觀看。
這次前來參加惠州珠寶玉石文化展覽會,李東方帶來了三幅以珂羅版技術還原的敦煌壁畫《飛天》《反彈琵琶》《三兔藻井》參展。除了巧奪天工的《千里江山圖》(局部),她還以敦煌壁畫《三兔藻井》為藍本,以惠州“唐世緣”天然礦物顏料創作《三兔共兒圖》,讓人看到了繪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被有識之士購買收藏。
博覽會現場,惠州市珠寶玉石行業協會與中國非遺書畫院簽訂“大灣區國寶再現博物館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珂羅版技術和礦物顏料將聯袂再現更多經典藝術品,推動更多國寶“活”起來。
推動天然礦物顏料成為惠州文化名片
現代的化學礦物色是在古代礦物色的基礎上發展豐富而來,跨越了古代礦物色的局限,但卻不能久存會褪色。天然礦物顏料表現力強,是中華民族繪畫的原發形態,有著“千年不褪色”的特點,對當代繪畫產生著重大影響。
惠州四角樓珠寶創意園研發的天然礦物顏料。
記者留意到,展覽會現場設有“天然礦物顏料 記憶千年中國”畫展、“溯源重生”邱楚蓮巖彩畫藝術作品展,所展出的數十幅繪畫,均使用惠州所產的天然礦物顏料,彩畫與彩色寶石互相輝映。
數年前,惠州四角樓珠寶創意園就開始研發天然礦物顏料。該園區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種寶石。珠寶加工企業把原材料的核心部分加工成寶石產品后,剩余大量的邊角料及廢泥。受敦煌壁畫與《千里江山圖》等傳世經典的啟發,園區科研團隊對寶石廢料進行反復研究和實驗,歷時數年,采用新工藝、新配方加工成礦物顏料,具有色彩豐富、色感鮮明、千年不褪色等特點,廣泛運用于唐卡、巖畫和一些工筆重彩作品,于去年下半年投入市場后,受到普遍歡迎,惠州、廣州等省內城市以及北京、西藏、黑龍江等省市的一批畫家,都在使用該顏料進行創作。
龍門農民畫畫家黃偉平表示,現代一般的紙本繪畫,即使在保存條件很好的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也會褪色。他看過西藏唐卡使用礦物顏料后的魅力,他也計劃嘗試在繪畫中使用礦物顏料,探索新的風格。
“礦彩顏料色澤艷麗,千年不變色,但市場上卻一克難求,以往很多畫家甚至托人在日本購買。” 惠州四角樓珠寶創意園總經理、惠州市珠寶玉石行業協會會長葉樹東表示,當前,惠州眾多畫家在使用這款天然礦物顏料,他們的作品,在傳承繪畫藝術的同時,也彰顯出天然礦物顏料畫的藝術風采,正成為惠州一張亮麗文化名片。
文:惠報全媒體記者侯縣軍
圖、視頻:惠報全媒體記者朱金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