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由于忙于家務和工作
如何看管孩子成了不少家長的難題
這時手機、電腦和平板等電子產品
便成了孩子的“保姆”
而騙子則盯上了這點
通過網絡以各種套路
對未成年人實施詐騙
不慎中招
被騙的可能不只是孩子的零花錢
甚至還有父母的“血汗錢”
惠州一初中女生遭“明星”詐騙,致父親損失近40萬
一名惠州女孩在QQ上添加她喜歡的明星為好友后,被騙子冒充明星和律師詐騙。律師威脅女孩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澄清,就會抓起她的父親并罰款5萬元。女孩拿起父親的手機進行操作后,銀行卡里被轉走了近40萬元。女孩父親報案后發現預授權里還有將近30萬元被騙子劃走。
而東莞也有一個13歲男孩,玩手機游戲一小時被騙36萬余元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男孩添加了詐騙分子的QQ號,被誘導領取免費皮膚禮包后被敲詐,最終銀行卡內36萬余元被轉走。
每年寒暑假,學生被上述詐騙手法詐騙的案件屢有發生。
2022年1月,臺州溫嶺初中生遭遇“游戲詐騙”,損失660元。
2022年2月,寧夏小賈同學遭遇“游戲詐騙”,損失1.9萬元。
2023年,深圳初中生張某遭遇“冒充明星詐騙”,損失1.5萬元。
其實這些只是海量案件中的個例而已
詐騙方式的多樣化、隱蔽化
讓電信詐騙成為了
潛伏在未成年人身邊的隱患
為了加強未成年人防騙意識
惠州反詐為大家帶來反詐騙攻略
一起來學習學習!
一、常用詐騙手法
冒充好友詐騙、網絡游戲交易詐騙、游戲免費送福利詐騙、冒充明星
二、防范小貼士
1.為電腦安裝安全防護軟件,從正規網站下載網游插件,并注意核實網游地址。
2.上網玩游戲千萬不要輕易打開商家發來的不明鏈接、文件、壓縮包及二維碼,并安裝病毒查殺軟件定期查殺電腦,保護賬戶隱私。
3.如發現賬號異常,應立即與游戲運營商聯系。
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
同時保管好自己的手機、
銀行卡等重要物品
不要輕易將支付密碼告知孩子
以免其受騙后大額轉賬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