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23惠州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促成簽約項目39宗
惠州再發英雄帖: 做強文旅產業 共赴美麗山海
相關新聞
盛夏七月,惠州燦爛,羅浮山下,共赴山海。7月19日上午,2023惠州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舉行,近300家國內外知名文旅企業,眾多行業專家大咖、企業家和協會機構人士齊聚鵝城,共話文旅產業大發展。
本次文旅產業推介會是惠州深入實施全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今年舉辦30場招商推介活動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延伸文旅產業鏈,大力發展縣區特色文旅產業的重大招商活動。
“鵝城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旅游資源豐富的惠州,集山海林泉河湖瀑澗洞島之精華,融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于一體,移步換景處,千里畫廊中,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流連忘返”。據統計,當天全市共推出75個文旅招商項目,推介會促成簽約項目共39宗,計劃投資總額151.17億元,簽約項目各有特色,主要集中在文旅產品工業制造、文旅數字技術產品、文旅綜合體、康養休閑、鄉村旅游等多個領域。
2023惠州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現場。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鐘暢新 實習生龍越 攝
上半年全市旅游總收入171億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740萬人次,同比增長50%,實現旅游總收入171億元,預計全年突破360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340億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市文廣旅體局局長鐘亮作惠州市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時說,惠州擁江抱海,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76處,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283條。根植于深厚多元的歷史文化底蘊,惠州文化強市建設取得實效,連續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21年文化產業增加值273億元,占GDP比重超過5%,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近3萬家,成為惠州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當前,惠州形成充分依托自然稟賦、各展其長的文旅產業版圖,加快推動文旅資源大市向產業強市轉變。全市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40家,5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數量居全省第一,6個縣(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精品線路等近百個省級以上優質旅游品牌,成為廣東省首家“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
文旅消費同樣爆燃出彩。作為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惠州持續發放文旅體惠民消費券,推出“夜色惠精彩”活動186場,推動水東街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和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祝屋巷獲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激活惠州文旅消費市場。惠州獲評2022年度城市活力榜第16名、夜間生活指數第5名,抖音話題量10.6億;入選“2023年度中國夜間經濟繁榮度TOP100城市”第18位。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文化基因深厚,是一座‘寶藏’城市,有很多IP有待打造。”深圳市文化創意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鶴平認為,惠州文旅產業發展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要注重挖掘藏在城市內部的文化基因,讓人文歷史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產業優勢,讓文化真正火起來和產業化;二要充分利用毗鄰深圳的優勢,和深圳聯動發展,為文旅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三要以此次招商推介會為契機,讓更多優秀的文旅產業項目、資本落戶惠州,深耕惠州,讓惠州文旅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
2023惠州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現場。
惠州文旅業優質資源、區位優勢備受投資者青睞
當天推介會促成簽約項目39宗。這些優質項目的投資者紛紛表示,選擇惠州,是在多地實地考察后慎之又慎的決定,幾乎是得到一致認可的“高分答案”。
“我們準備總投資20億元,在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投資建設水都度假村,項目預計總用地面積850畝,將打造成內設有酒店群、戶外配套齊全的文旅綜合體。”九龍峰水都旅游度假村總裁鄭青透露,目前已與九龍峰旅游區管委會簽署相關合作框架,該項目的酒店群、水上樂園等項目細化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談及在惠州投資的緣由,鄭青表示,除了難以拒絕的優美山水資源,主要是看重惠東的地理位置。惠東毗鄰深圳、廣州以及惠州市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還近擁優美山海資源,但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綜合旅游項目,堪稱“處女地”,巨大的市場潛力肉眼可見。加上九龍峰旅游區管委會的成立,當地的營商投資環境越來越好,在惠東創建一個專門的文旅綜合體將有絕佳發展前景。
廣東省旅游協會執行會長、勤天熹樂谷文旅集團董事長王碩朋認為,惠州的旅游資源多元化,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文旅產業優勢明顯。文旅產業是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擴大就業、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抓手,在這個背景下,惠州舉辦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正合時宜。“活動吸引了眾多省內外優秀企業和文旅人為惠州文旅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同時也全景式展示惠州豐富的文旅資源,為資源和資金搭建了對接平臺,為促進文旅資源共享、企業跨界合作樹立了標桿,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對接平臺。”王碩朋說。
國藝中聯科技集團商務總經理孫彬提出一個新模式:不夜城。該模式旨在跟惠州的文娛、產業、板塊以及業態資源進行一個深度融合,從而推動惠州夜經濟發展。孫彬認為,通過不夜城建設,可賦予城市文旅產品特色性、綜合性、創新性和多元性,給惠州的夜經濟賦予更大可能。
授信簽約儀式現場。
打造優質營商環境迎接文旅產業“合伙人”
推介會現場還舉行了6家金融機構支持文旅產業發展授信簽約儀式,旨在向文旅企業項目提供投融資、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在惠發展壯大。
惠州農商銀行將在兩年內為惠州文旅產業發展授信40億元。該行副行長劉金華說,文化旅游是打造城市品牌、助推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經濟結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近幾年,在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惠州文旅產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相關企業急需金融資源加以支持。惠州農商銀行充分履行本土銀行的責任擔當,用足用好各項金融政策,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事實上,惠州金融機構的“慷慨解囊”,也是我市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的生動體現。在推介會上,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企業有需求,我們必定有響應。”惠州將秉承“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原則,用心服務、用情服務,助推廣大企業在“文旅+科技”“文旅+商貿”“文旅+農業”“文旅+體育”“文旅+健康”等文旅領域發展壯大。
鐘亮表示,投資惠州文旅,可享豐厚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營商優勢。“惠州西湖鳥島曾以實時慢直播的形式,登上央視新聞,展示了萬余只鷺鳥歸巢、繁衍生息的美好與寧靜。生態環境變好了,候鳥來這里筑巢繁育后代,候鳥成了留鳥。營商環境也一樣。”鐘亮說,惠州將深入實施名城文化提升行動,著眼山、海、城聯動,不斷做強“一區一灣一帶”產業集群,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會客廳、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地、全國知名的山海休閑旅游城市,煥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活力,真誠期待各位投資者、企業家來做惠州文旅產業發展的“合伙人”。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譚琳 劉煒煒 實習生龍越
專家聲音
吳志才(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院院長):
跳出惠州看惠州 以更大視角做好文旅名片
吳志才
“惠州文旅有三問:如何在灣區突圍?如何進行消費升級?投資機會在哪里?”吳志才在演講中首先提出了這幾個問題。他認為,惠州有非常好的資源,具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但就目前來說,惠州還處于資源驅動型的1.0階段向資源與資本融合發展的2.0階段,如何做好“集合資源來帶動消費”這一課題非常關鍵。
他建議,惠州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用好惠州優質的自然稟賦,做好“大康養”這篇文章,打造大健康產業集群;二是深入挖掘惠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文化”,將豐厚的文化資源通過現代創意和消費方式,轉化為真正的文旅創意產品;三是充分利用惠州廣闊“大鄉村”,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和資本融合,真正推動鄉村振興,帶動產業升級。
“名城與名人的對話,名山與名海的呼應,人文惠州最大的優勢還是生態的基底與人文的底蘊。”吳志才表示,要用“慧眼”來投資惠州,催生真正屬于惠州的文旅品牌。而一流文旅品牌面世,需要一個大的思路,要將惠州的產品、人文、工業等各方面結合起來,跳出文旅看文旅,跳出惠州看惠州,以更大的視角來做好惠州的文旅名片。
劉鋒(北京巔峰智業旅游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華僑城旅游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文化IP為紐帶 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網紅營地
劉鋒
劉鋒說,走過1500個縣市區后,惠州是他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在大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背景下,惠州通過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可實現與制造業的有機融合,走出一條綠色崛起的發展路徑。
基于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優越的區位地理優勢,劉鋒建議,惠州要推動文旅高效發展,首先要對資源進行清晰梳理和提煉,重點發展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示范的產業和產品。結合國內外的產業供應商和研發,打造標桿項目,形成產業鏈。逐步樹立惠州品牌,吸引各種產業要素,持續努力,成為灣區的一個產業、生態和旅游的高地。通過實施文旅康融合高質量發展戰略,將城鄉空間聯動,向海融山,振興城市和村莊,引入民宿、研學、夜游、萌寵、文創、康養等文旅產業,實現共富共榮。
他提出要以文化IP為紐帶,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網紅營地,將農業、村莊、景區和露營地串聯起來,推動農村文旅康融合發展,讓鄉村和田園更具詩意,生活更美好。同時,要加強夜經濟,讓游客從晝游轉向夜游,從過境變為過夜,從打卡變成刷卡,讓網紅成為長期受歡迎的吸引點,增加游客留存量,讓游客感受震撼而不留遺憾。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譚琳 實習生龍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