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有些市民為了圖一時涼快,喜歡跑到江河水庫“野泳”消暑,然而野外游泳易出現突發狀況,有極大安全隱患。
近日,惠州市心連心公益協會繪制了2023年溺水高危區地圖,其中惠城區有24個,惠東縣有5個,惠陽區有3個,博羅縣有26個,仲愷高新區有2個,請廣大市民注意遠離,防止“野泳”奪命悲劇發生。
暑期已至,酷暑難耐,野泳溺亡事故再敲警鐘!
6月22日下午,惠州發生兩起野泳溺亡事件。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初至今,惠州發生野泳溺水事件數十起。但這些都未足夠引起市民的警惕。在市區東江沙公園,連日來每天下午四五點開始,都有不少市民在此游泳。一些市民還是認為自己“泳技”高超,下水“沒問題”。
會游泳、水性好,就不可能溺水?惠州市心連心公益協會黨支部書記、戰旗救撈隊隊長趙喜昌此前提醒,實際上,在水庫、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游泳,游泳者不知水深淺,若不慎進入深水區,一不留神就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而且,許多野泳地點都是河道或者湖泊,水下情況不明,潛藏危機。游泳者可能會被水草纏住腳、碎石劃破腳,或者陷入淤泥中,進而發生意外。此外,因游泳者自身出現的腿部抽筋、身體疲勞等狀況,也可能導致溺水。
在此呼吁廣大市民,防溺水要多上心才能少傷心,個人應時刻緊繃安全之弦,珍愛生命、拒絕“野泳”,不能為一時的涼爽而將安全拋諸腦后,而應文明親水,做文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