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走在大灣區前列
——四論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惠州日報評論員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走在大灣區前列。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必須深刻認識實施“百千萬工程”是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牢牢抓住頭號工程的契機,拿出頭號工程的力度,在新起點上更好解決惠州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和全省一樣,這也是惠州最突出的短板。近年來,惠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重要成果。同時也要看到,實現高質量發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而全市各縣域發展差異大、不平衡,整體也遠落后于江浙等先進地區,縣鎮村經濟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百千萬工程”是廣東在新起點上更好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實施“百千萬工程”,有利于拓展發展新空間、增加經濟縱深,暢通城鄉區域經濟循環,對壯大縣域經濟、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有重要意義。
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走在大灣區前列,具體而言,要堅持“主抓到縣”“由縣主抓”,全面推進強縣促鎮帶村,激發縣鎮村內生動力,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加快把短板變為潛力板,推動更高水平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更寬領域更大范圍拓展經濟縱深。要突出工業支撐,支持各縣(區)集中力量建設千億產業園區,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壯大縣域經濟;突出農業特色,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商貿、文旅、物流等跨界融合,加快建成一批在全省有影響力的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經濟強鎮;突出增收富民,完善聯農帶農長效機制,加強資本下鄉引入、使用、退出全過程監管,把以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盡可能留在農村,把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打造“生產在農戶、基地在鄉村、加工在鄉鎮、流通在縣城、增收在農民”的鄉村經濟新模式。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打造“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美麗圩鎮,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強化體制機制保障,深化城鎮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農村耕地和鄉村建設用地“三塊地”改革。
鄉村興,國家興;協調發展,才能高質量發展。按照市委全會工作部署,立足惠州實際,抓住縣域這個重要發力點,把縣的優勢、鎮的特色和村的資源更好地統籌起來,以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全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邁進、走在大灣區前列,我們必將開創新征程惠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再造一個新惠州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