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明創建成果 加快建設文化強市
——六論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惠州日報評論員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對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強調努力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好的答卷。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就要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堅定不移鞏固提升創建成果,持續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不斷提升惠州城市文化軟實力。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關乎“根”和“魂”的事業。往大處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往小里講,文化承載著一個城市的精神家園。高質量發展乃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文化力量支撐和精神文明引領。近年來,惠州聚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強市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列,連續五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城市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持續增強。值得一提的是,各級黨員干部帶頭、市民群眾自發參與的公益撿跑活動,在惠州開創性地從無到有、從有到漸成“燎原之勢”,撿跑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樹起了全市文明創建新風尚。
開展文明創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是建設文化強市的題中要義。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就要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水平。要突出首要任務、鞏固實踐陣地、豐富實踐活動、提升實踐效能,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融合發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以今年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為契機,力爭繼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實現新突破。要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行動,推動文明村鎮創建實現新提升。要推動惠州“志愿之城”建設落實落細,持之以恒深入推進惠州“N+撿跑”志愿服務項目,持續擦亮“志愿惠州”品牌。法治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要持續擦亮“長安杯”品牌,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惠州、平安惠州。
惠州毗鄰港澳,位于意識形態陣地最前沿。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就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正面宣傳引導,突出抓好網絡治理,完善輿情閉環處理機制,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堅決筑牢意識形態安全“南大門”惠州陣地。惠州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富集。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就要實施名城文化提升行動,注重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加強惠州城市品牌研究與塑造,深挖特色文化內涵,打造高水平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體系,涵養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要堅持數字賦能、創意驅動,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增強文化產業實力。
文化滋潤人心,文明托舉社會。全市各級各部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以文培元、以文弘志,堅定不移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切實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步伐,不斷激蕩積極昂揚、奮發向上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風尚,努力譜寫新征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的惠州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