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安全生產法》)實施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明顯向好。在7月26日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安全生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市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上,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目標管理體系,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格局。
多形式檢查《安全生產法》貫徹實施情況
2021年6月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實施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壓緊壓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企業主體等責任,深化安全生產大檢查。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3年工作要點安排,5月至6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執法檢查組對我市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的情況進行檢查。”市人大社會委主任委員戴學碧介紹,執法檢查組先后到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深入鄉鎮(街道)、工業園區、新興行業企業、危化企業、交通運輸企業等重點企業和單位,通過實地檢查、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形式,重點檢查《安全生產法》中宣傳教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權利義務、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等方面規定在我市的貫徹實施情況。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落實較好。”《報告》認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履職,落實“三管三必須”(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規定,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等工作機制,明確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執法管轄權限,構建分級負責、上下聯動、動態管理的監管執法格局,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保障和義務履行規定基本得到落實。”監管部門將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告知危險因素、安全教育培訓、配備必要勞動保護用品等作為日常執法的必查、嚴查事項,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等。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辦法》和《廣東省安全生產領域舉報處理辦法》,2022年以來,從業人員發現報告事故隱患76宗,全市各級應急管理系統辦理安全生產舉報投訴173宗。
部分新興行業領域存在監管盲區
“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新興行業領域問題突出。”《報告》指出,2020年至2022年,交通運輸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占近三年安全生產事故的87.7%。建筑施工領域監管力度不夠,建筑業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占近三年安全生產事故的5.17%。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提到,新興行業領域管理缺位。平臺公司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缺失,行業部門監管職責不清、責任虛化,行業安全風險正在無序增長,如網絡貨運平臺運輸從業人員晝伏夜出、疲勞駕駛等問題突出。部分新興行業領域存在監管盲區,如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迅猛增長,配套充電設施與日俱增,火災、觸電等安全風險隱患加大,但充電設施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行業主管部門。全市校外托管機構1548家,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有1073家,取得消防審查驗收手續的僅55家。
檢查中發現,大多數企業建立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相關的管理制度、崗位操作規程,但在實際操作中不落實、違章作業、違規指揮、冒險作業等現象時有發生。
進一步加強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戴學碧介紹,執法檢查組提出要進一步推動《安全生產法》的宣傳貫徹實施,提高全社會安全生產意識,推動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問題解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報告》建議,市、縣兩級政府應當組織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編制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并及時更新,齊抓共管,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對分租式園區(廠房)、校外托管機構、民宿、機制砂等新興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不明確的,按照業務相近的原則確定行業管理部門。要推動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實際負責人嚴格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嚴格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包保責任制等制度規定,多管齊下,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對風險較大、事故發生率高的重點行業和領域,如危化企業、燃氣安全、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分租式園區(廠房)、動火作業消防安全等,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要統籌發展與安全,提高執法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推行“執法+專家”執法檢查機制,緩解基層執法人員不足、專業性不強等問題。多措并舉,不斷增強企業安全生產內生動力。
基層是應急救援處置的第一現場、應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切實提升基層應急救援能力。”《報告》建議,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向安全生產薄弱地區和重點行業傾斜,向基層一線傾斜,下大力氣提升基層干部的應急處置能力。
充分發揮社會和群眾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作用
今年6月是第22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不斷創新宣傳手段和方式,推動安全責任落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加強宣傳教育規定落實較好。”《報告》認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宣傳教育,注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2022年,全市各級各單位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1萬多場。
“著力加強宣傳教育,改善安全生產社會環境。”《報告》建議,以“八五”普法為契機,緊密結合“安全生產月”等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力推進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加強重點人群、勞務派遣和靈活就業人員及小微企業宣傳教育和培訓。強化企業經營主體的責任意識,督促企業結合實際做好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注重開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及時向社會公布事故原因和教訓。宣傳渠道要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發揮社會和群眾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作用,逐步形成全社會重視支持安全生產、人人參與安全生產工作的濃厚氛圍。
●代表聲音
市人大代表賴偉成:
執法檢查推動解決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問題
“安全生產全員共管,要實現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參與檢查的市人大代表賴偉成認為,檢查組梳理了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安全生產法》的宣傳貫徹實施,推動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問題解決。
賴偉成介紹,檢查中發現一些行業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方面還存在著薄弱環節,例如平臺公司、校外托管機構、充電設施等新興行業領域管理缺位,分租式園區(廠房)管理有待加強,基層安全監管執法力量不足等。
對于新興行業領域監管,賴偉成建議政府層面依法編制權責清單,厘清相關部門以及屬地政府的監管職責,防止失控漏管的同時解決權責不清、多頭監管的問題。
“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既要加強執法力度又要強化服務意識。”賴偉成建議,一方面要持續推進基層應急能力建設,解決基層安全監管執法力量不足等問題。另一方面,安全生產工作涉及面廣,要善于借助安全專家力量,邀請專家參與執法檢查,幫助企業查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郭敏 通訊員陳瑞鳳 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