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疾控提醒注意預防猴痘
避免密切接觸,做好個人衛生
8月10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廣東省7月份猴痘疫情監測情況,7月1日至31日,全省新增報告115例猴痘確診病例,其中廣州市18例、深圳市69例、珠海市5例、佛山市8例、惠州市1例、東莞市8例、中山市4例、江門市2例,病例均為男性,年齡在20~51歲之間,臨床癥狀以皮疹為主,部分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等表現,無重癥、死亡病例。
近期,全國多省市監測發現猴痘確診病例,中疾控網站8月9日發布《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監測情況》顯示,7月1日至31日,中國內地(不含港澳臺)新增報告491例猴痘確診病例。
這個猴痘究竟是何方妖孽?普通人的感染概率有多大?又該如何預防呢?惠州市疾控中心對此進行了解答。
部分猴痘病例早期會發熱頭疼
惠州疾控介紹,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病毒疾病,潛伏期5~21天,通常為7~14天。“部分病例早期會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頭疼、肌肉疼痛、乏力等前期癥狀。中后期90%的病例會出現皮疹,通常始于面部,隨后逐漸向四肢蔓延,皰疹質地較硬,數量從幾個到數千個不等。”惠州疾控告訴記者,皮疹在脫落前會經歷斑疹、丘疹、水皰、膿皰、結痂幾個階段,多數病例會在2至4周內痊愈。但兒童、孕婦或免疫受限人群的病情可能會更加嚴重,仍需密切留意。
國內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主要是對癥支持和并發癥的治療。猴痘康復后,抗體可在體內持久存在。
猴痘病毒變異速度較慢
惠州疾控介紹,猴痘病毒來自于正痘病毒家族,屬于DNA病毒,與赫赫有名的天花病毒是近親,但威力要小很多。天花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病死率高達30%。猴痘具有自限性,多數癥狀較輕、預后較好,近些年病死率為3%~6%。
另外,與新冠病毒相比,猴痘病毒的基因組更為穩定,變異速度更慢,不會“七十二變”,對傳播的條件要求更高,所以傳播的效率也更低。
密切接觸是猴痘傳播最主要方式
“猴痘的傳染源包括感染的嚙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患者。病例出現癥狀后至皮疹結痂自然脫落前具有傳染性。病例出現癥狀前4天內就可能具有傳染性。”惠州疾控稱。
“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人際傳播主要通過接觸感染病灶及污染的衣物傳播,密切接觸是最主要的方式,少部分病例是經飛沫傳播或胎盤垂直傳播。”惠州疾控表示。
人群易感性方面,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群對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2022年5月以來的全球疫情顯示,96%的感染者為青壯年男性(中位年齡34歲),猴痘在普通人群中流行風險很低。
預防猴痘要做好自我監測與管理
惠州疾控提醒大家,了解猴痘特點,做好自我監測與管理,努力當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預防猴痘應做好以下幾點:1.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猴痘病毒的動物及污染物,包括流行區生病或死亡的野生動物、嚙齒類動物等。2.避免和猴痘患者密切接觸。3.做好個人衛生,公共場所佩戴口罩,避免可能的飛沫傳播,保持手衛生。4.增強自身免疫力,平時規律生活,合適的營養以及適度的運動有助于提高免疫力。5.做好自我監測,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應主動就醫,并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動物和人員或猴痘病例的接觸史或暴露史,協助診斷和治療。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惠疾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