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為深入挖掘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七夕節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關愛服務轄區青年,搭建青年人交流互動平臺,凝聚奮進力量,助力打造宜學宜業宜居的“青年三宜”城區,推動街道高質量發展。2023年8月21日下午,惠城區橋西街道團工委聯合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街道文化旅游體育服務中心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之“府城鵲游‘團’緣應巧”青年漫步交友活動,吸引了來自機關單位、學校、企業不同行業的轄區企事業單位約20名單身青年參加。
惠城橋西舉辦青年府城漫步交友活動。
此次活動突出府城元素、七夕民俗,活動伊始,以一次“破冰”自我介紹開場,青年朋友們踴躍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工作單位、興趣愛好等情況,隨著活動的推進,青年朋友們的心情由拘謹到放松,從陌生到相識,氣氛活躍、場面溫馨。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曬書,是古代文人墨客顯露才學、展示品趣的一種方式,七夕期間,人們將家中藏書、字畫取出曝曬于陽光下以書會友。”“穿針乞巧在每年七夕節舉行,女子手執針線,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就算乞到了靈巧和智慧。”青年朋友們來到賓興館門前,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重溫流傳千年之久的曬書、穿針乞巧七夕傳統習俗。
活動現場。
活動還邀請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惠州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劉雅晶女士現場教學惠州剪紙技藝,通過一個個造型精巧、栩栩如生的剪紙造型,青年朋友們體驗了古人七夕節的儀式感,親身感受到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活動最后,街道黨工委委員李翔鶴同志為青年朋友們贈送了《風雅鵝城——惠州府城的文化記憶》一書,讓青年朋友們不僅實地體驗,而且從書籍中感受惠州府城歷史文化、山水城湖變遷、城市發展新貌。
通過這次活動,為青年朋友們拓寬交際面搭建了橋梁,把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的青年聚在一起,在互動中逐漸加深青年們對彼此的了解,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認識彼此、加強交流、加深情誼。
惠報全媒體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李翔鶴 通訊員廖藝詩 利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