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惠州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中正翰林董事長張琳
“禮”潤鵝城 惠州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她”動力
她說:“個人的素養,不僅是一個人內在道德品質的體現,還體現了一個家庭、一個團隊、一個城市、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厚度和文明程度。”
她說:“素養決定著一個人的高度,禮儀文化建設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
她還說:“只要社會需要,我傳播禮儀文化就義不容辭,我的公益之路就會始終持續。”
……
深研禮儀文化24年,惠州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惠州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廣東中正翰林國文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琳,一步步打造出禮儀研究和禮儀培訓傳播領域的“張琳禮儀”品牌,以禮儀文化“甘霖”潤澤鵝城,專注于提升各行各業的服務“軟實力”,在惠州民營經濟發展中展現“她”動力。
01 來到惠州啟新程
做企業軟實力提升的助推者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中正翰林的發展歷程,是近20年來惠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張琳的帶領下,中正翰林精研禮儀文化,堅持守正創新,弘揚“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思想,同時與經濟發展相融,將禮儀文化的觸角延伸至各行各業的服務提質之中。
在中正翰林不斷發展壯大的24年間,張琳是禮儀文化的傳承者,在禮儀文化浸染中,她如“一本行走的禮儀教材”,舉手投足間都體現出深厚的禮儀文化底蘊,吸引了無數人主動研習;是胸懷韜略的領軍者,她一手創立的中正翰林,在觸摸中國禮儀文化跳動脈搏之時,又取世界各地禮儀之精髓,交融出一曲商務、服務及社交生活禮儀的凱歌。她還是企業軟實力提質的助推者,助力企業實現服務質量、經濟效益雙提升,為惠州民營經濟躍上新臺階提供有力支撐。
張琳。
但張琳的創業之路走得并不輕松,20多年前,禮儀培訓行業還鮮少有人涉獵,能參考的現成教材少之又少,且大部分人對于禮儀培訓并沒有太多的概念和需求。張琳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這也意味著她要打破固有思維模式的禁錮,在一次次探索實踐中,將中西禮儀文化相融,完成各行業職業特點的“量體裁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她一步步打造了舍賓女子俱樂部、女子素養學堂、香港翰琳國際禮儀學院、中正翰林文化美學藝術館翰林書院,實現自身企業乃至行業從“零”到“一”的邁進。
專業、專注,讓張琳在禮儀文化傳播領域不斷攀登,并交出了一張張優異的成績單,成功拿下多個“第一”:第一個把銀行業服務用語,以肢體動作規范手勢結合用于日常工作中;撰寫并出版了國有銀行成立以來第一本彩圖并茂的專業禮儀書籍《銀行禮儀》;第一個將禮儀融合到各行業服務行為規范、就業面試、項目路演、競投標的述標技巧中。
如今,張琳憑借智慧與熱血不斷拓寬事業版圖,禮儀培訓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涵蓋各行各業數百家企事業單位,受益者超萬人。她還擔任著多家企事業單位商務禮儀及服務行為規范的常年顧問。
即使已經立于行業潮頭之上,張琳仍然一如既往執著于禮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日復一日,奔波在弘揚禮儀文化、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的道路之上,堅持為惠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禮”。
02 助力企業筑根基
做巾幗共富的“領頭雁”
近年來,惠州民營經濟一路向高,不斷走向舞臺中央,其背后,是創新轉型的民營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釋放新活力、匯聚新動能。
作為企業軟實力提質“推進者”的中正翰林,在城市的禮儀文化迭新之中躬身入局,見證了惠州市民文明素養的提升、惠州民營經濟發展的提速,也讓張琳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和贊譽,被賦予多重“身份”: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女企業家協會時尚創意專委會主任、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執行副會長、惠州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惠州市非公經濟黨委(兼職)副書記、惠州市婦聯(兼職)副主席、惠州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惠州市女企業家協會黨支部書記。
張琳為東江縱隊紀念館現場講解員進行禮儀實操講課。
擔子越重,腳印越深。作為一位優秀的民營女企業家,張琳從未想過要“一枝獨秀”,而是期待“百花齊放”。在巾幗共富的路上,她盡己所能,助力協會會員企業全面牢筑根基,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并充分引領和發動全市女企業家在推進惠州民營經濟發展中保持昂揚動力,在承擔社會責任中提升女企業家公信力,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
為助力女企業家在惠州民營經濟建設中施展才干,張琳舉措頻頻,積極整合資源,助力會員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建立會員企業產品線上線下互動展示平臺;走訪會員企業,針對需求提供精準優質的服務及建議;組建女企業家巾幗商學院,推進產業鏈上下游會員企業之間聯動。同時,張琳還將禮儀文化深度融入協會工作,高度重視會務工作的規范化管理與創新,搭建會員合作與學習的平臺,幫助女企業家內修素質、外樹形象,為其有所為、有所成提供更多助力。
在張琳的領航下,惠州市女企業家協會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的高度認可,協會先后獲得“全國四好商會”、廣東省先進社會組織、廣東省三八紅旗集體、惠州市5A級社會組織等榮譽稱號。
03 扶危濟困暖人心
做熱心公益的愛心企業家
大疆有域,愛心無垠。在惠州民營經濟發展中奉獻力量,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求實績,在社會公益愛心路上扶弱濟困,一樁樁勇擔責任的生動事例,勾勒出一幅幅女企業家堅韌剛毅、心系社會的新畫卷。張琳將“禮儀”刻之于骨血,時刻傳遞著人間溫暖。
為四川大涼山山區小學捐贈10萬元建立“愛心圖書室”;捐贈10萬元援助香港抗疫;個人認捐10萬元,共籌集資金38.6萬元助力鄉村振興;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為貴州黔西南州鄉村振興建設捐贈20萬元;發動協會會員籌集善款約15萬元為惠州未成年人救護保護中心捐贈愛心書屋;自籌資金舉辦主題為《禮儀大講堂,張琳與您共同成長》的公益講座;在多個自媒體平臺義務向公眾傳播禮儀文化……多年來,張琳的公益事業之路與禮儀文化傳承之路緊密結合,正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對禮儀文化和社會責任的堅守始終如一,為提升市民素養無私付出,讓張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贊譽。2021年,中央電視臺CCTV老故事《匠心》欄目特邀張琳進行《以愛喚醒文明,行禮之謂也》專題宣傳報道。此外,她還獲評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杰出創業女性、中國優秀女企業家、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優秀副會長、中國經濟女性年度突出成就人物、中國巾幗新銳人物、中國女企業家協會“防疫抗疫先進個人”、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廣東省優秀女企業家、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創業楷模”、惠州好人、惠州市“優秀社會組織負責人”、惠州市崗位學雷鋒標兵。這些榮譽,是張琳身上的光環,也成為她內心責任的驅動力。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張琳一路披荊斬棘,成就和責任并存,在商海拼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廣闊航道。但她的追求從未停止,故事還在繼續,“禮儀之邦”的風帆仍在她內心高高揚起。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