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優勢凸顯!“3+7”工業園區,扛起惠州工業半壁江山!

原標題

貢獻全市三分之二工業總產值和六成工業投資

3+7工業園區扛起惠州工業半壁江山  

  大亞灣開發區,一個個世界級石化產業項目快馬加鞭建設;仲愷高新區,一批批高新電子信息產業項目緊鑼密鼓布局;中韓(惠州)產業園,一宗宗優質外資項目有序進駐……工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2019年,市委、市政府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3+7”工業園區,把推進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主引擎,推動項目、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向園區集中,實現集約集聚發展。

  3年多來,我市持續加大投入,推動“3+7”工業園區不斷發展壯大,在平臺構建、企業落戶、項目落地、產業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從2020年到2022年,“3+7”工業園區分別完成工業投資297.94億元、501億元、854.4億元,一年一個臺階穩步增長。今年1~7月,“3+7”工業園區完成工業投資568.5億元,新開工項目65宗、新投產項目60宗。

  當初的規劃,如今已經見到成效。2022年,“3+7”工業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7304.3億元,占全市65.7%;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534.3億元,占全市63.3%。可以說,“3+7”工業園區貢獻了全市三分之二的工業總產值和六成的工業投資。

  當前,國內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惠州獨特的優勢是什么?除了毗鄰廣深港的區位優勢,產權清晰、集約發展的園區平臺就是惠州最大的優勢。正是基于此,我市堅持年度新增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其中70%以上落在“3+7”工業園區,推動工業項目集中入園發展。2020年以來,我市累計調入千億級園區建設用地規模2.3萬畝;市年度計劃指標保障“3+7”工業園區2.39萬畝。其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5377畝存量建設用地規模調整置入工作創造全省單次土地利用規劃調整面積之最,為宇新化工、興長聚烯烴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園區快速落地奠定基礎。

  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園區承載力不斷提升。2020年以來,7個千億級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11.4億元,投資額逐年翻番,部分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

  突出政策保障,創新工作機制,推動園區建設發展提質提效。2019年以來,我市先后印發一系列工作指引和實施方案,引導各縣(區)招引優質項目,優化建設用地報批流程,推動項目建設提速。今年重新修訂千億級園區評價辦法,增加畝均投資、畝均產值等評價指標,每月梳理匯總園區工作進展并評比排位,促進園區爭先進位、比學趕超。

  注重服務效能,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我市在各個園區內逐步設立綜合服務中心和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園區企業辦事一次辦、就近辦、指尖辦、快速辦。建立周例會工作機制和項目專人跟進服務制度,對簽約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對在建項目時刻關注、解決問題,加快項目動工和竣工投產。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通報2022年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評價結果,惠州“石化化工(煉化、合成材料)·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電子信息(移動智能終端)·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雙雙獲評“五星級”示范基地,充分印證惠州堅持制造業當家,在打造“3+7”工業園區提質增效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并獲得國家級肯定。

  近年來,惠州把抓重大項目建設、抓工業投資、抓園區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走出了一條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發展之路。近三年,全市工業投資年均增長38.2%,增速居全省前列,總量比肩廣深,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狠下決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氣繼續抓好“2+1”現代產業集群發展和“3+7”工業園區建設,推動經濟持續保持領跑全省態勢,早日晉級廣東萬億第五城,奮力打造新的增長極,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多作新的貢獻。

3個國家級園區

  大亞灣開發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市第一

  今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堅持狠抓項目建設進度,強化生產要素保障,督重點、破難點、疏堵點,提速提質提效推進項目建設,重大項目取得關鍵性進展。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15.3%、29.3%和13%,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大亞灣開發區的石化區。

  日前,大亞灣開發區下達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記者梳理發現,14宗省重點產業項目中,有7宗項目為石化產業項目。其中,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順利推進,其研發中心于今年2月15日順利動工;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5月19日正式開工;忠信化工45萬噸/年苯酚丙酮項目、惠州市紅墻化學有限公司年產32萬噸環氧乙烷及環氧丙烷衍生物項目年內投產。

  除了省重點產業項目,石化區內其他項目也開足馬力加快生產。7月3日,惠州仁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大亞灣第一家主體在石化區的上市公司;7月11日,恒力(惠州)產業園第二條PTA生產線成功投料并正式運行,標志著該產業園總投資150億元的500萬噸/年PTA項目全面投產;7月26日,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產品出廠銷售配套設施項目正式投用,打開了惠州石化產品銷售網絡輻射新局面,對大亞灣石化區未來提升產品出廠靈活性和降低運輸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上半年,大亞灣全區28宗省、市重點項目實現投資額163.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64.1%,超時序進度14.1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納統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敏華大亞灣總部、科創·惠州軟件園、高弘云谷智能制造等53宗投資項目,完成投資額25.9億元,拉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個百分點。在重大重點項目和新增項目加快推進下,上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312.1億元,增長15.3%。其中工業投資172.9億元,增長29.3%;基礎設施投資56.8億元,增長13%。

  同時,今年初該區提出的“四百工程”有序推進。今年前6個月,招商落地項目62宗,計劃總投資741.75億元;新建開工項目55宗,完成投資28.7億元;續建在建項目117宗,完成投資201億元,完成總投資的54.2%;竣工投產項目54宗,總投資138.75億元,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仲愷高新區:1~7月落地項目406宗

  今年以來,仲愷高新區堅持制造業當家戰略,緊緊圍繞“5+1”現代產業體系,堅持“走出去”招商,深耕“以商養商”擴大知名度,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力以赴推動項目落地見效。

仲愷高新區產業集聚。

  1~7月,全區招商引資新過會項目448宗,計劃總投資約731.95億元,預計達產總產值約3150.89億元。落地項目406宗,計劃總投資約297.24億元,預計達產總產值約1219.5億元。實現新動工項目23宗,新竣工投產項目44宗。

  仲愷高新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得益于該區積極踐行“店小二”精神,堅持“走出去”招商,以“仲愷速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除了常態化前往廣、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仲愷高新區招商團隊多次前往上海、江蘇、北京、天津、安徽、河南等地區城市,精準對接目標企業和舉辦推介會等。1~7月,該區已舉辦10場招商推介會,知名度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仲愷高新區利用TCL、億緯、德賽等龍頭企業資源,深耕“以商引商”。通過梳理供應鏈企業投資意向,逐一上門對接意向投資項目,導入上下游、配套及關聯項目企業。深入摸排企業的增資擴產需求,主動走訪近300家入駐企業,推動一批企業租賃廠房及增資擴產。積極利用協會、商學會、券商、基金公司等第三方機構和渠道,獲取龍頭企業、高成長中小型企業信息,精準對接優質項目。

  引來“鳳凰”,還要筑好“巢”。為推動項目落地見效,仲愷高新區積極發揮“凈地交付”“拿地動竣工”和“竣工驗收”三個工作專班服務職能,建立“一項目一專班”工作群,形成企業反映、部門推進、屬地協調的工作機制,為項目快速落地建設掃清障礙。該區還充分發揮首席服務官制度作用,領導干部掛鉤聯系企業,為企業從拿地到投產再到經營發展的全過程保駕護航。

  中韓(惠州)產業園:1~7月新引進項目40宗

  位于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大韓5G材料項目是由大韓化工集團(韓資)投資開發的高新技術項目。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約70%,預計年底就可封頂。

  “起步區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可以滿足員工基本生活。非常感謝政府部門對園區企業的支持,我們的發展信心更足了。”該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對選址中韓(惠州)產業園的決策深感明智,相信項目達產后,企業一定能實現穩步發展。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建設如火如荼。

  中韓(惠州)產業園是經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全國三個中韓產業園之一,也是廣東省內經國務院批準的兩個中外共建產業園之一。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分5大片區,分布在惠城、惠陽、惠東、博羅、大亞灣、仲愷等6個縣(區),面積共約94.1平方公里。良好的區位優勢、精準的扶持政策以及日益完善的園區配套,是中韓(惠州)產業園眾多優質項目不斷落地的關鍵因素。

  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各片區新引進項目40宗,計劃投資額約289.65億元。截至今年7月,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各片區已累計引進各類項目233宗,計劃投資額約2179.1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約4784.48億元。其中,引進外資項目41宗(含韓資項目14宗)、投資10億元及以上項目56宗。

  作為發展建設完善的片區,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的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發展情況備受關注。數據顯示,1~7月,起步區新引進項目22宗,計劃投資額約117.73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約356.81億元。

  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短短4年時間,起步區陸續啟動了10個批次、共38條、總長約81.86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設,總投資約103.7億元,已完成投資45.7億元。目前,起步區已建成中央綠地廣場,并實施產業項目景觀綠化工程、通透式景觀圍墻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花園式工業園區。同時,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一期、二期已投入使用,三期預計年底竣工,可滿足近萬人的生活居住需求。

7個千億級園區

  惠城高新區:1~7月規上工業總產值240億元

  今年初,惠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擂響奮進鼓點,按照“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的要求,力爭年底園區工業總產值達550億元,增速達35%以上。1~7月,惠城高新區實現新突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40.7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61.39億元,同比增長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37億元,同比增長27.6%;完成工業投資45.81億元,同比增長24.3%。

惠城高新區。

  “惠城高新區的研發氛圍、發展政策以及營商環境,很適合企業發展,公司在這里成長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去年,公司營收4.72億元,實現翻倍增長。”國內首家光伏應用電子元器件制造商——惠州市寶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企業在惠城高新區增資擴產,寶惠新型電子元器件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8億元,預計2025年投產,預計新增年產值約3.76億元。

  寶惠科技上馬新項目正是園區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據了解,惠城高新區現有規上工業企業229家、高新技術企業184家、上市企業3家。高企優企不斷涌入,聚鑫盛、拉圖等23宗供地項目完成供地摘牌;信利康等工業平臺引進142宗項目簽約入駐;友景幕墻、豐泰光電等8宗供地項目動工建設;寧泰林、中南高科等9宗供地項目竣工投產,園區發展后勁十足。

  園區建設,交通先行。“今年秋天,高新區‘一橫一縱’交通主動脈貫通后,驅車駛入高新區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園區新貌。”惠城高新園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賀浩宇說,10月份園區有20條道路可完工,全年35條道路可完工。

  在打造千億級產城融合新高地方面,目前高新區下良片區商業街、綜合服務中心服務大廳、荔枝城片區警務室、東江灣商業中心、惠澤學校小學、東江灣公共停車場和東江灣公交首末站等已投入使用,不斷提升園區宜居宜業生活品質。“接下來,惠城高新區將一直朝著成為國內一流高新區和推動惠州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的目標前進。”賀浩宇說。

  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組建VIP服務團隊解決項目難點堵點

  6月,啟迪·恒昂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成立,瞄準“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建設目標,促進惠陽先進制造業技術應用和創新成果轉化;7月,“惠陽愛康智造中心”項目動工建設,為惠陽醫療和裝備制造產業帶來新機遇……今年上半年,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搶抓大招商先機,全面聚焦重點產業布局,不斷優化企業服務,各項工作全方位推進。

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

  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既是我市“3+7”工業園區的重要組團,又是惠陽打造的首個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園。2023年,園區計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億元,力爭園區總產值500億元以上。截至7月底,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220.52億元,工業投資累計25.62億元。1~7月,園區新供地項目3宗,計劃總投資7.45億元,預計達產年產值19.88億元。新簽約供地項目3宗,計劃總投資9.8億元,預計年產值12億元。

  今年上半年,惠陽區持續推進“一把手”抓招商責任落實,積極開展對外宣傳推介。2月,在2023年惠州首場高規格招商引資活動中,惠陽簽約項目6宗,計劃投資總額138.5億元,在各縣(區)中位居首位。3月,舉辦2023惠陽(香港)投資推介會,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5月,組織參加在北京舉行的2023京惠產業協作招商對接會,簽約項目20宗,投資總額達143.5億元。

  招商引資是關鍵,強化服務是保障。去年底,惠陽區成立產業園區發展中心,負責統籌協調園區規劃、土地整理、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建設等工作,及時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企業訴求,實現企業追求和政府支持“同頻共振”。逐宗項目明確關鍵環節完成時限,倒排工作計劃時間表,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確保重點項目按期有序推進。今年以來,惠陽不斷優化區委、區政府工作流程,推動項目加快建設。同時,以“拿地即開工”為目標協助新供地項目加快報建,組建VIP服務團隊,及時為企業解決項目難點堵點,助力竣工項目早驗收、早投產。

  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1~7月新簽約工業項目17宗

  今年以來,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以開放姿態強化招商引資、區域合作,集中發力開展項目建設和產業培育。1~7月,園區新簽約工業項目17宗,預計總投資約75.6億元,投產達產后年產值約147.2億元。 

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博羅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全力推動園區項目建設。截至7月底,園區共有開工工業項目72宗,總投資額約415.66億元。其中,在建工業項目53宗,總投資額約366.75億元;已投產項目14宗,總投資額約28.23億元。園區幫助24家企業完成項目掛牌拿地,完成部分項目場地平整工作,為企業開工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產業園起步區,振興大道升級改造工程等基礎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在產業園園洲片區,園洲東片區基礎設施(一期)工程項目和集中配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1~7月,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6億元。目前,園區2個集中配套區、6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加快推進,建成后將提升園區承載力,進一步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博羅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圍繞主導產業,以強鏈、延鏈、補鏈為重點,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實施精準招商,推動園區產業集聚發展、快速發展。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積極參與深圳(福田)組織召開的相關合作交流、項目推介活動,并深入探索博深兩地共建產業園區合作模式,加速深圳孵化企業轉移博羅落地生產。今年6月,深圳(福田)派駐交流干部到園區掛職,加強園區招商引資干部隊伍力量,推動深圳(福田)企業同博羅產業園區建設更加緊密。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今年已落戶項目10宗總投資89億元

  8月17日,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舉行項目集中簽約儀式,4宗項目總投資約42.1億元。這是產業園今年落戶的第三批產業項目。今年,產業園已落戶項目10宗,總投資約89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281億元。

  據了解,4宗項目的投資企業均為高新技術企業,從科研到產品市場占有率均居所在行業前列。“我們公司在全國托盤租賃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居前三,目前已獲得聯潤、藍馬及清華力合等專業機構的多輪投資,計劃2025年完成上市申報。”深圳市普拉托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林澤權說。

  “這4宗項目是指揮部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評審制度,從項目的產業鏈、原料和產品物性、市場發展趨勢、工藝技術、用地規模、安全和環保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估遴選出來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4宗項目具有符合園區發展規劃、經濟效益好、技術領先、安全風險可控、環保風險較小的共同特點。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

  利用大亞灣石化區原材料隔墻供應優勢,把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打造成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這是惠州市委、市政府為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萬億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做出的重磅謀劃。如今,這一謀劃正從藍圖變成實景。

  截至目前,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累計落戶產業項目18宗,總投資約226.7億元,年產值約507億元。產業園至大亞灣石化區的石化專用通道已貫通,10分鐘就可通達兩個園區;起步區21條市政道路,12條已完成建設和通車,8條計劃今年10月貫通,新平大道市政化改造工程也已啟動。

  “產業園指揮部將全力服務好入園項目,為企業提供從項目建設到投產運營的全周期精準、及時、高效服務,回報企業對產業園的信任。”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龍門工業園:1~7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21宗

  龍門工業園內,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一個個工業、生活配套建設項目正拔地而起;園區外,一箱箱打包好的優質產品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遠銷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地。

  今年以來,龍門縣積極落實我市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建設“3+7”工業園區的部署,堅持將工業園區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大力建設龍門工業園,著力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企業創新發展,主動吸納深圳、廣州等地優質創新資源,引進培育廣東尼特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惠州市深同躍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業進駐龍門工業園。

  統計數據顯示,1~7月,龍門工業園工業經濟增長平穩,承接產業轉移項目21宗,完成年度目標105%;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3.22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5.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0.3億元,完成年度目標68%;工業投資15.2億元,完成年度目標51%;承接產業轉移總投資額103.61億元,完成年度目標173%。

龍門工業園。

  廣東鑫潤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PET離型膜研發生產項目去年4月簽約落戶龍門工業園。項目主要建設17條高速精密自動化涂布生產線及其配套工程,達產后預計年產值2.5億元,年稅收約1200萬元。

  廣東鑫潤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以雷告訴記者,最初談落戶意向時,該縣相關部門明確告訴他這是惠州“2+1”現代產業體系中石化能源新材料的下游產業項目,是主導產業,將快速推動項目落地,給了企業放手干的信心。如今,在鑫潤佳的帶動下,永達輝、鑫諾誠等一批PET新材料項目先后落戶龍門。

  接下來,龍門將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醫藥與生命健康、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謀劃補強產業鏈關鍵環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大亞灣新興產業園:1~7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7%

  沿著大亞灣石化大道一路向西,入眼的是筆直寬闊的道路、鱗次櫛比的高大廠房和現代化的工業園區,這里就是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它是惠州深圳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橋頭堡”,與大亞灣石化區形成比翼齊飛的產業格局。

  大亞灣新興產業園規劃面積21.4平方公里,共分為南北兩大片區。其中,北部片區14.3平方公里,通過提高現有優勢產業規模和效益水平,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精密儀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南部塘橫片區規劃面積7.1平方公里(首開區2.3平方公里),正在開展土地收儲工作。

大亞灣新興產業園。

  日前,大亞灣開發區下達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省重點產業項目有14宗,其中5宗位于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區。其中,敏華大亞灣總部項目新開工,易路達高端電聲設備項目、乙辰新一代信息技術5G/局域網和物聯網平臺項目續建,科達利惠州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環旭電子項目今年投產。

  今年大亞灣重點產業類項目有近三分之二在大亞灣新興產業園。比如,大亞灣寶興鋼鐵廠有限公司惠州高科產業園項目(一期)、大亞灣科創·惠州軟件園(一期)、惠州市寶捷訊科技有限公司寶捷訊科技園等項目新開工建設;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項目續建,今年開展慧聰集團總部大樓等產業主體工程施工;豪恩智能科技產業項目、中潤達大廈、恒達高端智能裝備研發與制造建設工程等項目年內將投產。

  一個個產業項目,共同形成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記者從大亞灣開發區營商環境和投資促進局獲悉,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區現有規上工業企業160家,今年1~7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522.43億元,增長8.7%;工業投資完成19.5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搶抓新型儲能產業新機遇,深挖新產業增長潛能,鼓勵比亞迪電池、科達利、新明海、尼索科、環榮等5家新能源、儲能產業企業擴產能搶抓市場,5家企業上半年工業總產值增長48.6%,有效拉動上半年新興產業園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

  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1~7月完成落地項目11宗

  位于仲愷高新區的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依托現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重點發展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智能裝備和新材料等產業體系,是惠州建設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核心引擎。

  今年7月初,總投資50億元的“朗華全球智造與工業供應鏈創新中心項目”在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正式奠基,該項目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半導體、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打造全國首家、灣區最大的生產性服務平臺,對提升仲愷乃至全市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

  今年以來,仲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心在項目建設上邁出堅實步伐,通過落實“一項目一專班”“首席服務官+項目服務專員”制度,全力以赴抓項目、優服務。截至目前,園區已引進產業項目102宗,計劃總投資約792.37億元,預計達產總產值約2349.05億元。1~7月,該中心招商過會項目8宗,計劃總投資93.08億元,預計達產產值354.45億元;完成落地項目11宗,新增開工產業項目7宗,新增投產產業項目7宗,投資額近150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近550億元。今年上半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18.15億元,同比增長6.3%。

  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產業園已投入39.11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產業園在建及計劃開工道路、水系、綜合整治共60余條,道路總長約53公里,新建排澇站3座,另有安置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綜合市場、公園等在建或投入使用。隨著園區基礎配套體系日臻完善,將不斷提升“筑巢”質量,吸引八方“鳳凰”落戶,全力朝著建設高質量發展特色千億園區闊步前行。

  數說“3+7” 工業園區

  大亞灣開發區

  石化區已落戶項目114宗,總投資3252億元

  仲愷高新區

  1~7月,落地項目406宗,計劃總投資約297.24億元

  中韓(惠州)產業園

  1~7月,新引進項目40宗,計劃投資額約289.65億元

  惠城高新區

  1~7月,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40.7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61.39億元

  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

  1~7月,園區新簽約工業項目17宗,預計總投資約75.6億元

  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

  1~7月,新供地項目3宗,計劃總投資7.45億元,新簽約供地項目3宗,計劃總投資9.8億元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

  今年已落戶10宗項目,總投資約89億元

  龍門工業園

  1~7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21宗,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3.2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0.3億元

  大亞灣新興產業園

  1~7月,規上工業總產值522.43億元,工業投資完成19.56億元

  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

  1~7月,招商過會項目8宗,計劃總投資93.08億元,完成落地項目11宗,新增開工產業項目7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劉煒煒 謝菁菁

  李芳娟 朱麗婷 黃宇翔 匡湘鄂 張宇琪

  魏怡蘭 邱舒婷 通訊員林冠妙

  彭梓桐 黃怡敏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鐘暢新 湯渝杭

編輯:任己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南平市| 福海县| 汕头市| 郯城县| 花莲县| 西乌珠穆沁旗| 邹城市| 呼图壁县| 宁蒗| 兴安县| 会同县| 兴义市| 竹山县| 沙河市| 简阳市| 三明市| 泉州市| 尖扎县| 贵州省| 泾源县| 景东| 惠来县| 石家庄市| 龙井市| 克什克腾旗| 莱阳市| 冕宁县| 高雄市| 涡阳县| 杂多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华蓥市| 古蔺县| 襄汾县| 灌阳县| 郧西县| 梁平县| 平凉市| 伊通|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