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惠州日報社跨省采訪調研新型儲能產業,獻智惠州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原標題:

  本報今起重磅推出“跨省深調研 解碼優等生”系列深度報道

  獻智助力惠州新型儲能產業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惠州正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提出要把發展新型儲能產業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件大事、要事,搶占新型儲能發展風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全力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日前,在市委宣傳部的統籌指導下,惠州日報社全媒體采訪調研組深入“世界鋰電之都”福建寧德,實地采訪調研寧德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效,同時結合江蘇常州、四川宜賓等城市經驗做法,借助“外腦”取真經,探討新型儲能產業新發展新趨勢,積極貢獻媒體智慧和力量,助力惠州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即日起,本報重磅推出“跨省深調研 解碼優等生”系列深度報道,從產業發展、示范應用、科技創新等方面解碼新型儲能產業先進地區的發展密碼。敬請垂注。(躍文)

原標題:

惠州日報社采訪調研組跨省調研兄弟城市經驗做法
獻智惠州新型儲能產業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作為國內新能源電池重要產業基地,惠州成功入列2023年中國百強產業集群榜單,是廣東省唯一入選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的城市,也是國內產業鏈完善、品類齊全的集聚地。

  2022年,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866.7億元,同比增長22.19%。今年上半年,惠州新型儲能產業產值達590億元,預計全年產值將超1200億元。

  當前,實施“雙碳”背景下,新型儲能產業迎來萬億級藍海,國內諸多城市正積極競逐儲能新賽道。面對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惠州如何在眾多城市中快速脫穎而出,搶占產業制高點、做大做強規模,強勢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產業鏈上下貫通集聚發展、多集群協同高效形成閉環生態圈……惠州日報社采訪調研組發現,在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方面,福建寧德、江蘇常州、四川宜賓等城市各有各的精彩,不少舉措做法“英雄所見略同”。

寧德時代生產車間。

  龍頭引領聚變

  引育龍頭,以點帶面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一座城市的崛起,離不開一個戰略性、引領性、支柱性產業的拔地而起。

  采訪調研組發現,寧德、常州、宜賓等城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異軍突起的背后,是“龍頭企業”“明星企業”“產業巨頭”的帶動和引領。如何引龍頭、育產業,以點帶面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瞄準龍頭,多抱幾個“金娃娃”

  在寧德市蕉城區的赤鑒湖畔,標志性的電芯形狀大樓矗立于此,周圍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創新實驗室、人才福利房等配套一應俱全。這里是全球鋰電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總部。

  說起寧德市,寧德時代是無法繞開的話題。這家2011年才成立的企業,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已連續六年排名全球第一,全球每銷售3輛電動汽車,就有1輛搭載寧德時代電池。

  寧德時代正是寧德市引進的“金娃娃”之一。寧德時代落戶寧德,固然與創始人曾毓群對家鄉的濃厚情懷有關,更與寧德市把握產業風口,前瞻布局的戰略眼光和抉擇分不開。

  寧德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十多年前,國家剛提出鼓勵新能源車發展,當地就看到了動力電池的市場潛力,寧德時代也在此時應運而生。

  以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寧德深諳此道。

  在寧德,具有全球領跑實力的企業不止一家。青拓集團是目前全球不銹鋼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企業;中銅東南銅業公司擁有世界單系統規模最大的銅冶煉生產線;新能源科技公司在電芯、封裝和系統整合等技術方面獨樹一幟……

  寧德引進龍頭企業,有著嚴密的頂層設計和邏輯思考:一是招商政策全市域統籌,重點項目由市里帶著縣里統一談判、統一行動,市縣共擔投入、共享利益;二是產業布局全市域統籌,推進關鍵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就近配套。

  無獨有偶,在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之都”的江蘇常州,頭部企業帶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是其鮮明特征。寧德時代、比亞迪、理想汽車等在常州迅速壯大,天合光能、中創新航、蜂巢能源、萬幫數字能源等本土企業茁壯成長,37家新能源企業成功上市,3400多家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實現鄰里鏈上配套。

上汽,寧德基地。

  查漏補缺,構建產業鏈供應鏈

  抱上“金娃娃”之后,如何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補齊產業全鏈條、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寧德的做法是,產業發展不搞遍地開花,而是招商跟著龍頭企業走,以點帶面補全鏈條,聚力產業集群。

  走進寧德思客琦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工程師正在細致地調試鋰電裝備機械手。“2015年,我們為了配套寧德時代從上海過來落戶。”寧德思客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為龍頭企業配套的過程中,思客琦也迅速成為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2022年公司鋰電池模組PACK設備市場份額排名行業第一。

  “由于沒有產業基礎,當時的寧德幾乎沒有一家可以為寧德時代配套的主材生產企業。”寧德市工信局工作人員介紹,為此,政府開始和龍頭企業一起,從產業鏈各個環節逐項“查漏補缺”,分析缺少多少產能,需要引進什么配套企業。

  一個龍頭企業打造一個產業集群。

  依托龍頭企業的強大競爭力和牽引力,寧德構建起產業鏈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獨特模式,形成“產銷一體、互為市場”的良好格局。

  在“金娃娃”的帶動下,目前,寧德已有鋰電新能源上下游企業80多家,形成了上下游貫通、產業間協同、多業態融合的產業生態,龍頭企業80%的采購可就近實現。2022年,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產值達2758億元,產業規模領跑全球。

  說起四川宜賓,“中國酒都”為人們所熟知,但宜賓用了不到8年時間,打造出了“動力電池之都”新名片。從“酒都”到“鋰都”,這主要得益于宜賓引入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作為產業“鏈主”,發展出產業鏈項目100多個。宜賓動力電池產值從2020年的不足20億元,迅速發展到2022年的889億元。

  啟示

  都說“引進一個龍頭、壯大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頭部企業顯然已成為各地搶灘新型儲能產業的重要支撐。

  長沙、廣州與寧德等,被多家權威機構評為新能源特色城市。前者,作為重點城市,原本有較扎實的汽車與工業制造基礎,吸引產業鏈龍頭企業進入不算難;后者,在產業基礎、體量并不出眾的前提下成長為新能源“新貴”,給我們更大的啟發:如何打造“頭部力量”帶動儲能產業迅速做大。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惠州,同樣聚集了一大批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目前,國內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有3家在惠州設立生產基地;消費類電池3大龍頭企業,有2家在惠州設有生產基地。億緯鋰能、比亞迪、欣旺達、德賽電池、贛鋒鋰電等“明星企業”,紛紛扎根惠州發展。

  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擁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具有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集群相關企業超1000家,形成“電池制造設備—電池材料—電芯—電池系統集成—電池”較為完整產業鏈,基本形成了產業閉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支持龍頭企業爭先進位,做大體量做強帶動力。與業內專家深入探討后,采訪調研組認為,火車跑得快,全靠龍頭帶。惠州新型儲能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需要千方百計全力支持億緯鋰能、德賽電池等本土龍頭企業爭先進位,對標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做大做強企業體量和規模,打造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頭部企業。要以超常規力度和舉措,圍繞“企業需要什么,我們就保障什么”,強化土地等要素供給,結合“3+7”工業園區平臺優勢,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園區,不斷提升發展能級。在服務上做深做精,想方設法高效解決企業“堵點”“痛點”“難點”,以一流的服務解企憂、暖企心、堅信心,讓企業與惠州城市“雙向奔赴”、共同成長。

  ——圍繞“鏈主”企業,做強行業產業鏈。龍頭企業抗風險能力強,創新能力和帶動力也強,縱觀全球市場需求、供應鏈運轉和產業合作,均由龍頭企業主導資源配置。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要圍繞“鏈主”企業,做強整個惠州新型儲能行業產業鏈。龍頭企業要什么,產業鏈就招什么。要主動對接龍頭企業供應鏈需求,梳理當前產業鏈重點發展環節,深挖上下游薄弱環節和關鍵鏈點,大力實施“定點招商”“精準招商”,吸引更多關鍵配套的“鏈核”“鏈上”企業落戶,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就近配套率,從而提供更穩定的供應鏈體系,持續增強惠州新型儲能產業鏈的根植性和競爭力。

寧德時代公司生產車間。

  產業閉環蝶變

  從單一集群縱向發展往多個集群橫向拓展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這個樸素的道理,同樣適用于產業發展。

  采訪調研組發現,加速集聚,構建開放、協同、共享的產業生態系統,已然成為各地產業快速壯大的“法寶”。和國內其他城市相比,寧德等城市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呈現出“龍頭引領有力、鏈條上下貫通、集群協同高效”的特點,集聚效應明顯。

  全鏈條閉環是產業現代化的大趨勢

  從寧德時代出發,驅車3公里,就到了上汽寧德基地。走進基地車間,現代智能化工廠映入眼簾。

  “基地擁有亞洲最大的總裝車間,每小時可以生產60臺車,平均每分鐘一臺車。”上汽寧德基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基地生產的名爵、木蘭等多款全新純電動車型,遠銷20多個國家。

  作為上汽集團的重點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上汽寧德基地周邊配套有一二級供應商40多家,涵蓋汽車內外飾、電池包、座椅、車身底盤、空調系統等零部件,就近生產的零件體積約占整車的80%。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龍頭企業則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鏈長”。

  近年來,寧德相繼引進包括寧德時代、上汽集團、青拓集團、中銅東南銅業等“金娃娃”,從單一集群縱向發展向多個集群橫向拓展,培育形成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并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吸引了200多家產業鏈頭部企業落地發展,形成了“全閉環產業鏈”。

  在寧德,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了高度融合的生態系統——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不銹鋼原材料紅土礦中的鎳、鈷是鋰電池的重要材料,銅產品又是汽車和鋰電池制造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

  不同產業鏈集群相互融合產生裂變反應:2022年,寧德四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增長31.5%。

  如果說,寧德主攻四大主導產業,常州則是圍繞“新能源”持續深耕布局,初步構建了“發儲送用”全鏈條產業閉環。

  “我們在發電、儲能、輸送、應用四個環節布局,打造生態閉環是常州搶抓新能源風口的著力點。”常州市工信局工作人員介紹,在光伏發電領域,常州電池片及組件產能約占全國10%,基本覆蓋了除上游硅料環節的全部產業鏈制造環節。儲能領域,動力電池全球裝機量前十企業中有四家落子常州,產業鏈的完整度達97%,動力電池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輸送領域,變壓器產業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應用環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27.19萬輛,同比增長130%,總量位列江蘇省第一。

  2022年,常州新能源領域產值超5100億元,支撐工業規模總量突破2萬億元,新能源整車產量和動力電池產銷均占江蘇省一半。

  按圖索驥,產業鏈是最好的招商砝碼

  2022年,寧德入選全國首批12個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是寧德的“秘訣”之一:先繪制“產業鏈全景圖”,梳理產業核心主材配套缺口情況、智能制造裝備發展重點、生產服務新業態發展方向,列出產業鏈重點環節項目清單,編制招商目錄指南,然后開展專項行動,點對點上門招商。

  補鏈、強鏈、延鏈,配套、協同、聚合。今年1~4月,寧德新簽約寧德時代電船、星云電子儲能、威海財金電解液生產、長盈新能源電芯結構件等產業鏈項目13個。

  “雙碳”時代,新能源產業站上了風口。對常州來說,新能源產業成為城市能級提升的競爭地。

  常州的“秘訣”,則是市區聯動、協同發力。例如,常州鐘樓區圍繞“補鏈、強鏈、延鏈”做文章,回答好“新能源產業鏈上我們有什么、缺什么,可以引進誰、撬動誰”這一現實問題。

  按圖索驥,為企業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鐘樓區“碩果累累”。“‘螺螄殼里做道場’是我們的拿手好戲,就是以項目推進、龍頭帶動、產業扶持為抓手,從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優入手,把新能源配套產業做精做細、做成閉環。”鐘樓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啟示

  作為萬億級工業大市,惠州著力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集中力量加快建設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值分別突破6000億元和8500億元,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

  ——聯動貫通,構建活力共生的城市產業鏈。采訪調研組認為,惠州“2+1”現代產業集群具有獨特優勢,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與新型儲能產業關聯度高,無疑將給我們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惠州要基于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的優勢,以新型儲能產業為牽引,上游與石化能源新材料拓展融合,中下游與電子信息產業深度互嵌,培育形成更多高度融合的細分產業集群,形成良性循環發展的產業生態圈,大力推動產業生態化,構建起集聚發展、充滿活力、和諧共生的城市產業鏈。

  ——延伸拓展產業鏈板塊,打造城市新增長極。市場決定產品,產品引領市場。作為全國重要的儲能電池產業聚集區,惠州新型儲能產業能級提升需要更大的下游終端市場承接,形成集產、供、銷于一體的全產業版圖。可瞄準新能源整車制造、大型無人機、電動船舶、電動自行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引龍頭企業,進一步延伸拓展城市產業鏈板塊,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打造城市新增長極。

  創新合作謀變

  多元化合作培育產業發展新增長點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行遠。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已力困筋乏,多元化、合作共贏逐漸成為企業快速搶占市場、尋找新增長點的突破口。

  采訪調研組走訪調研發現,寧德、常州等城市通過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借助資本力量助力企業快速成長等方式,不斷做大做強產業鏈。

寧德時代科技大樓。

  合縱連橫,成立合資公司拓展市場

  位于寧德市霞浦縣的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是寧德時代、中國一汽、東風智新科技、長安新能源合資成立的動力電池合資企業,項目總投資80億元。

  2020年9月,時代一汽首條產線投產,隨著一期、二期產線陸續投產,產能實現快速攀升,已為一汽、東風、長安超過10款新能源車型提供高鎳體系等優質動力電池產品。2022年,投產兩年即產值超百億元,成為霞浦縣首個取得此項突破的重要項目。

  “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對市場的嗅覺最為靈敏。

  在時代一汽相關負責人看來,時代一汽緊抓新能源發展窗口期,積極導入股東方技術和經驗,持續提升合作水準,為國家在汽車工業領域實現全面電動化貢獻力量,為地方經濟發展積極發揮牽引和帶動作用。

  除了寧德市的時代一汽外,在國內眾多城市都可以看到以“時代”命名的合資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如時代上汽、時代吉利、東風時代、時代廣汽、時代長安……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已經拿下了國內車企的“半壁江山”。

  寧德時代與車企的合資建廠等綁定模式,恰好說明產業分工協作的發展邏輯。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動力電池廠商,寧德時代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高質量電芯上。進一步推進寧德時代電池技術發展,有益于寧德時代從整車角度進行技術的更新與迭代。而對于車企而言,可以保證動力電池供應安全,將更多精力和資金投入于整車產品的研發設計與制造,降低電池電芯采購成本。

  借風使船,資本助力企業迅速成長

  常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投資并不是最早的,但其前瞻布局、搶抓風口,收獲了豐厚回報。中創新航和理想汽車的發展足以證明這一點。

  中航鋰電最為典型。此前,以商用車動力電池為主的中航鋰電,發展遇挫,連續出現大額虧損。

  在此情形下,看好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常州市金壇區,通過資本運作一舉實現“抄底”,并推動中航鋰電由央企三級子公司變為了常州地方國資控股企業。2022年,完成更名的中創新航登陸港交所,成為內地第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動力電池企業。

  2016年4月,常州武進產業基金參投了理想汽車的7.8億元融資。此后,理想汽車“投桃報李”在常州設立工廠,并發揮“鏈主”作用,助力完善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近兩年,常州全市47家新能源企業獲得私募股權投資超500億元。多家頭部和私募基金落戶常州,IDG資本在常州設立國內首只百億級零碳科技基金,國電投、瑞華控股、云啟資本設立新能源主題基金,紅杉資本、中金資本、毅達資本、國投創新、小米長江基金等紛紛來常州投資布局新能源產業。

  產業鏈和資本鏈共構創新生態圈。常州市、區兩級共設立主投新能源的基金27只,總規模264億元,累計投資常州本地新能源項目70個,投資總額118億元。得益于資本助力,星星充電、蜂巢能源、小牛電動等一批企業迅速成長為“獨角獸”。

  啟示

  為加快新型儲能產業發展,今年,惠州相繼成立了新能源產業聯盟和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聯盟。產業聯盟集合了億緯鋰能、德賽電池、贛鋒鋰電、比亞迪電池、藍微電子等數十家新能源企業,而技術創新聯盟則由東江實驗室、惠州學院以及新型儲能產業科技領軍企業聯合成立。

  采訪調研組認為,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充分整合現有科技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資本市場等社會各類資源優勢,創新合作方式方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形成產業發展強大合力。

  ——政企聯手擴大合作“朋友圈”。充分發揮好新能源產業聯盟和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聯盟優勢,用好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不拘一格創新合作方式,推動本地新型儲能產業鏈企業緊密合作、抱團發展,構建“產業鏈內循環”。同時,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推動本地企業與國內關聯行業深度合作,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資本賦能企業跑出“加速度”。惠州具有資本賦能制造業發展的濃厚氛圍和優勢,充分借助惠州百億母基金及產業基金集群優勢,聯合國內優秀投資機構和龍頭企業,通過基金和價值投資的模式,為專精特新等“小而美”企業裝上“加速器”,挖掘更多細分賽道上的“潛力股”,培育出更多的“小巨人”“獨角獸”,助力新型儲能產業鏈做精做強。

  他山之石

  宜賓

  高位推動,舉辦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促招商

  今年6月,以“綠色新動力 世界新動能”為主題的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舉行,參會嘉賓從去年900余名增加至今年的1700余名,參展企業從去年287家增加至今年的338家,進一步提升了宜賓市在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的影響力。

  大會期間,宜賓共簽約項目64個,簽約總金額達1063億元,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配套,構建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圈再添新動能。

  而宜賓招商引資的成功,不得不提宜賓“高位推動、分級調度”的創新體系機制。據了解,宜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部署、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建立完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定期調度、市縣區領導分級分類調度機制。堅持市縣“一盤棋”共同發力,推動動力電池、光伏等產業鏈項目向縣(區)延伸布局,全市各縣(區)都有新興產業賽道選擇,都有重大項目落地,縣域綠色發展動能和后勁正加快集聚。除此以外,宜賓還把重點產業招引作為一把手工程,市縣主要領導親自部署,一手抓招引、一手抓落地。

  如今,宜賓已形成了以三江新區為核心,以相鄰工業園區為支撐的“1+N”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

  寧德

  以服務搶速度,推動產業從零基礎到領跑全球

  走進位于寧德霞浦的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先進的電池制造車間科技感滿滿。更讓采訪調研組印象深刻的是,項目從建設到投產實現產值超百億元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這不是孤例。在寧德,17個月實現中銅項目試點火,17個月實現上汽寧德基地投產,比原計劃3年工期提前1年多……在產業發展中,寧德人用“寧德服務”,不斷刷新“寧德速度”,彰顯“寧德溫度”。

  近年來,寧德把打響“寧德服務”作為牽引全局的“一號工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辦事速度最快、辦事流程最簡、一趟不用跑”的標準,對服務流程進行系統性重構、數字化再造,對標借鑒先進,加強改革創新,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減跑動,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我們不斷完善主導產業專班服務機制,為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寧德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寧德建立“一企一策一專班”,成立四大主導產業工作專班。

  對發展的渴求,是打響“寧德服務”的原動力。

  “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作風,“大干晴天、搶干陰天、巧干雨天,干好每一天”的“四干精神”,在寧德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也映照出福建人“愛拼才會贏”的拼勁。

  搶抓產業風口,用服務搶速度,也給寧德帶來豐厚的回報。隨著寧德時代、上汽寧德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的投產見效,寧德幾乎從零開始,一躍成為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

  常州

  提升產業能級,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

  常州市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近年來,圍繞重振產業雄風、再創城市輝煌的歷史使命,常州統籌謀劃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

  今年年初,常州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領域產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到2035年,產業規模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基本建成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創造代表常州城市特征的新地標”。同時,常州進一步細化“新能源之都十條”,推進政策的直達快享。

  當前,常州全市上下掀起如火如荼的“新能源之都”建設熱潮。在全國率先推進《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促進條例》地方立法,以高質量立法護航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依托“發儲送用”全鏈條閉環的產業基礎,以及集聚度全國第五的先發優勢,強化產業鏈和基金精準招商,前瞻布局儲能、氫能、第三代半導體等產業;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龍城科創發展基金,賦能新能源產業全生命周期發展;積極建設“光儲充檢”一體化示范項目,探索新能源開發應用場景,統籌推動住宅小區充電設施建設,促進綠色電力消費……一系列務實之策、創新之舉,讓常州把不可多得的發展之“勢”轉化為不可替代的競爭之“能”。

  記者手記

  快馬加鞭競逐新型儲能新賽道

  “產業風口來了,發展慢了就是退步。”

  “我們企業在研發創新上很有緊迫感,整個行業的技術還在快速升級迭代,生怕一不小心就跟不上。”

  ……

  連日來,在寧德采訪調研中,無論是寧德的黨員干部還是企業,等不及、慢不得的緊迫感,讓采訪調研組印象深刻。

  當前,新型儲能行業競爭愈加激烈,產業風口稍縱即逝,容不得一絲懈怠。對搶抓新型儲能這一萬億級藍海的各大城市,亦是如此。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在你追我趕的產業發展浪潮中,發展慢了就會被其他城市超越。如同長跑一般,跑贏了起步階段,更需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快馬加鞭、乘勢而上,在引育龍頭企業、推動大項目落地、優化營商環境上下苦功夫,力爭跑好下一程,領跑全賽程。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對身處新型儲能黃金賽道的企業來說,更需要增強危機感。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研發創新沒跟上節奏,就有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只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創新突破,才能與世界一流企業同臺競技。如今的市場競爭,已經從大魚吃小魚,轉變為快魚吃慢魚。快速應變、以快制快,方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短短的數日采訪里,先進地區的產業蓬勃發展生動證明,夢想是奮斗出來的,事業是干出來的。時刻保持一股拼勁、闖勁、干勁,我們就一定能在新型儲能賽道中闖出一片新天地。

  總策劃:臧守祥 
  總統籌:王昆發 
  統  籌:李朝榮、李亞平 
  執  行:張旭華、嚴藝超、楊振輝 
  文  圖:袁 暢、謝寶樹、張藝明

編輯:小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西安市| 东山县| 巴彦县| 城市| 抚宁县| 临夏县| 林州市| 隆尧县| 麻城市| 六安市| 甘德县| 阳江市| 台山市| 同江市| 临夏县| 武宁县| 龙陵县| 正镶白旗| 鸡东县| 白城市| 庄浪县| 嘉善县| 高邑县| 区。| 凌海市| 靖宇县| 泸西县| 万宁市| 吉隆县| 蒲城县| 顺平县| 屯昌县| 民勤县| 丹凤县| 郸城县| 竹山县| 祁门县| 远安县| 高台县|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