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救亡運動逐漸高漲,全國人民紛紛投入抗日運動。惠州愛國商人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也積極投入和支援抗日戰爭。在惠州愛國商人中,曾任惠州商會會長的翟雨亭在宣傳抗日、救援難民、支援抗日隊伍等方面傾心傾力,展示了與國家共命運的廣闊胸懷。
人物簡介
翟雨亭 生于1881年,惠陽縣籍,居南津鄉。
●1905年 考入兩廣師范簡易科。
●1908年 應考兩廣優級師范本科,被推舉為惠州留省學會會長。
●1919年 到福建漳州任粵軍工務局總務科長,開辟公路、建設城市。
●1935年 回廣東惠州參加惠樟公路修建工作。
●1936年 創辦合利農場。
●1938年10月 惠州淪陷,把私家別墅改成東湖旅店。
●1939年 引進港資,創辦宏濟鹽業公司。
●1941年12月 任惠州商會新一屆會長。
●1942年 在東湖旅店接待從香港秘密營救中轉的愛國文化人士。
東湖旅店舊貌。陳子衿 翻拍
曾與友人積極參與惠州西湖建設
根據民國《翟氏族譜》所載《兩廣優級師范畢業生翟霑履歷》一文,翟雨亭生于清光緒七年(1881),惠陽縣籍,居南津鄉,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月考入兩廣師范簡易科。光緒三十四年(1908)八月應考兩廣優級師范本科,并被推舉為惠州留省學會會長。1919年春天,翟雨亭到福建漳州工作,任粵軍工務局總務科長,開辟公路、建設城市。
1935年,翟雨亭結束建筑公司的業務,回廣東惠州,參加由張友仁、周醒南等發起的惠樟公路修建工作。這條公路修通后,成為東江連接省港陸路的交通要道。得生行車公司應運而生,翟雨亭被推選為首任經理。
當時,翟雨亭還積極參與惠州西湖的建設。為了整治西湖風景區,翟雨亭與周醒南等人籌建西湖大酒店,選平湖門外一地方建一套園林式樓房。1936年間,翟雨亭又與張友仁、周醒南等地方人士,征得西湖南側古塘坳一帶荒山、荒田七八百畝,創辦合利農場,以期陪襯西湖風景。1938年10月,日軍侵占惠州,西湖大酒店遭焚劫,合利農場房舍被焚毀,田地遭踐踏,人員逃散,農場解體,翟雨亭整治西湖的計劃遂成泡影。
抗日戰爭時期支援秘密大營救
翟雨亭早年參與惠州地方人士發起的籌建東新橋鋼筋大橋,成立筑橋籌委會,募集資金。歷經波折后,1936年,新東新橋招標施工,于1938年洪水期前宣告落成,不幸的是,當年10月,日軍侵占惠州,將橋炸毀。
家園被毀,激發了翟雨亭的愛國與抗日熱情。為突破日寇經濟封鎖,疏通惠陽沿海食鹽積壓及緩和內地食鹽供應緊張局面,翟雨亭與周醒南合作,于1939年引進港資,創辦宏濟鹽業公司,從鹽區澳頭,經淡水、惠州轉老隆、韶關,沿途用肩挑、船運、汽車接駁等方法,打通海鹽內運通道,一時業務鼎盛。無奈日機經常沿途轟炸掃射,運輸路線時斷時續,宏濟鹽業公司不堪虧損,于1940年歇業。
1941年12月,日軍發動太平洋侵略戰爭,香港淪陷,不少香港難民經惠州逃往內地。兵荒馬亂中,客商仍來往惠州、韶關之間經商,惠州的地位因而顯得非常重要,也相應復雜起來。這時,惠州各行業公推翟雨亭出任惠州商會新一屆會長。翟雨亭接任后,積極為商戶排憂解難。每當得知日軍來侵的消息,他立即召集會員,組織疏散物資,避免物資落入敵手。鑒于每年青黃不接時期糧價暴漲、人民生活困苦,翟雨亭與曾瑞璋、魏佐翰等人組織惠陽平糶會,以救濟本邑米荒為宗旨,由商會籌集資金,在收獲季節糧價下降時收購糧食,在青黃不接時以平價出售糧食,起調節和平抑糧價的作用。
抗戰爆發前,翟雨亭在橋東東湖塘邊購置一千多平方米的荒地,建起一幢三層私家別墅。1938年10月惠州淪陷時,城內旅店幾乎全被燒光,原有的酒店和旅店無法復業,一些人將在戰火中幸存的大屋先后改為旅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翟雨亭把私家別墅改成東湖旅店。
香港淪陷后,由中共組織的秘密大營救在1941年底至1942年迅速展開。東湖旅店作為“惠州站”的一個節點,中轉營救包括柳亞子、張瀾、何香凝、鄒韜奮、茅盾等愛國文化人士數百人。相關史料記載,翟雨亭負起秘密接待之責。那段時間,翟雨亭囑咐店員不要接待其他旅客,專門接待愛國人士,并不得向外宣傳,使他們得以安靜休息,安全離開惠州。翟雨亭由此完成人生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保護”任務。(陳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