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象嶺村設計村標和農產品包裝、為惠城區汝湖中心小學畫墻繪……自“百千萬工程”啟動以來,惠州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主動尋求鄉村振興與學校學科專業的契合點,把學校的專業優勢和鎮區的特色、資源相結合,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文化的傳承。
惠州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把學校的專業優勢和鎮域特色、資源相結合。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張申
博羅縣柏塘鎮是廣東省十大茶鄉之一,為推動柏塘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惠州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第二黨支部為柏塘山茶設計IP形象及周邊產品,吸引更多人關注、了解鄉村。
博羅三嘉村主要以大頭菜、水稻、蓮子、藕粉及荷的衍生產品為特色產品,但限于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因素,當地農產品包裝比較簡陋,同時缺少代表村整體形象的村標;葜莨こ搪殬I學院信息工程系第二黨支部深入考察調研,發揮專業優勢,為三嘉村設計村標和一批具有當地農產品特色的包裝。
在博羅石壩的象嶺村,惠州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組織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積極分子,參與為象嶺村設計村標和農產品包裝設計,集智聚力。
在惠城區汝湖中心小學,積極分子在黨員老師的帶領下開展暑期墻繪實踐活動。他們設計了包括二十四節氣、醒獅文化、農田景觀、農民勞動、體育鍛煉、萌寵涂鴉等系列圖案,引導孩子認知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暑假,該校“濃‘墨’重彩”社會實踐團隊在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開展井蓋美化活動,隊員們通過一幅幅農民耕作、田園瓜果豐收圖,宣傳墨園村傳統農耕文化特色,實現藝術彩繪助力美化鄉村環境。實踐團還在黨員教師的指導下,對墨園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老書室”進行現場勘探,并對墨園村傳統鄉村文化進行調研,后續將會運用數字技術推動文物保護、傳承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