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日子里,總會讓人緬懷“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老大半輩子都在與水稻打交道,最關心的,就是與水稻和糧食相關的事。他曾4次來惠,考察雜交水稻試驗田和糧食生產情況、超級稻種植情況等。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踐行是最有力的傳承。致力于推廣雜交水稻的袁隆平團隊,來到惠州龍門、惠陽,與當地企業合作,帶動村民種植綠色優質雜交水稻新品種,傳承延續袁老精神和“禾下乘涼”夢,推動惠州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隴上谷滿,歲月生香。
袁隆平團隊助力惠州種植水稻增產增收。(采訪對象供圖)
隆平農場龍門基地種出優質大米
走進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全智能控制的生產車間里,金黃色的稻谷經過全自動加工生產線和包裝生產線,變成一袋袋“袁隆平大米”。
“袁隆平大米”生產線。
“袁隆平大米”外包裝上,印有國潮風圖畫,高山流水中的農民耕種在田野,配有廣告詞“吃飽吃好”和產地“隆平農場龍門基地” ,一款高品質的大米,從龍門發往全國各地,走上人們的餐桌。
隆平農場龍門基地是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一部分,而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該產業園實施主體。該公司董事長劉俊鵬一直希望把更多的優質的龍門絲苗米送到千家萬戶。
“一次機緣巧合,我們了解到袁隆平團隊在推廣袁老‘“吃飽更要吃好”’的理念、在全國尋找優秀的產糧區,于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對接,并向他們介紹了龍門水稻種植環境及自然條件。”劉俊鵬說,后來,袁隆平團隊多方考察,將龍門縣龍田鎮鄔村納入首批“隆平農場”選址。
2019年,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正式在龍門縣龍田鎮鄔村設立隆平農場龍門基地,種植“袁隆平大米”。該水稻種植基地,也是全國三個優質水稻種植基地之一。
隆平農場龍門基地種植的“袁隆平大米”以絲苗米為主,雙方圍繞現代特色農業發展要求,在種植、品種、技術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保證“袁隆平大米”具有更高、更穩定的品質。目前,該基地種植“美香粘2號”水稻,種植面積約300畝,畝產達800斤左右,在產量與品質有了顯著提升。
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惠陽撂荒地變示范基地,專家全程指導種稻
同樣,在袁隆平團隊的指導下,惠陽區秋長街道官山村也享受到了增產增收的喜悅。
“自引進袁隆平團隊以來,我們的水稻種植和產銷情況都有了顯著的改善。”惠州市山湖拱秀實業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張樂說道。
去年開春,官山村湖秋忽村民小組與惠州市山湖拱秀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引進袁隆平院士深圳創新團隊,共建袁隆平院士深圳創新團隊成果示范基地,實現村里約150畝農田全部復耕復種。
來自袁隆平院士深圳創新團隊的技術員,從水田平整、播種育苗到后續的施肥、收割、晾曬等環節,全程線上、線下指導,實現科學種稻。
原本撂荒20年的水田,播下了“科技”的稻種,慢慢地,稻田里竄起綠油油的水稻,結出了金燦燦的稻谷……稻田里滿是豐收的喜悅。
去年至今,團隊通過指導農戶種植高產、高抗性、高品質的水稻品種,指導實施一系列創新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實現水稻畝產1200-1500斤,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生產出來的大米,在市場上也頗具競爭力,廣受大眾歡迎。總體來說,水稻產銷情況呈現出積極的增長趨勢。
在水稻種植、生產的過程中,袁隆平團隊不僅提供了種植方面的技術支持,還積極與公司團隊合作,開展培訓和技術交流。專家定期來訪,與公司員工分享最新的農業科技和最佳實踐,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袁隆平團隊的加入,為我們注入了新的動力和信心。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創新精神對我們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們的參與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在農業領域不斷前進的信心。”張樂說。未來,他們將繼續與團隊合作,不斷探索和應用新的水稻種植技術,還計劃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開發更多的品種,以滿足市場需求。
稻田與官山村百年圍屋拱秀樓相映成趣,好一幅鄉村振興的和美畫面。(采訪對象供圖)
農旅融合推進鄉村振興,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農村不能掉隊,這就需要發展現代農業。袁老在惠考察時曾建議惠州繼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走出一條具有惠州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之路。
如今,在山清水秀的官山村,每到水稻即將收成的季節里,青黃相接的稻田與村里百年圍屋拱秀樓相映成趣,好一幅鄉村振興的和美畫面。
在袁隆平團隊的支持和幫助下,惠州市山湖拱秀實業有限公司積極推動農旅項目,以豐富農業體驗和吸引游客,以農旅融合推進鄉村振興。
公司依托本村建筑物資源,打造水稻博物館,規劃已通過三輪設計審稿,館內設計提供了一個展示水稻種植歷史和技術的場所,讓大眾更好地了解傳統農耕文化。農耕研學體驗項目也同步開發中,開發期還吸引了學校和社區團體的參與。此外,正開發農場周邊的餐飲和民宿設施,以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選擇。通過農旅融合,促進農業旅游發展,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更好地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開辟專區紀念袁老,傳承推廣袁老精神
在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龍門絲苗米文化體驗館內,不僅可以看到“袁隆平大米”產品展示,還可以看到袁隆平超級水稻的模型展示和展板介紹,該館還設立了袁隆平的展示專區,袁老的雕像安然矗立,手持稻穗,目光深邃地凝視遠方。雕像背后是水車和浮雕拼圖,間有田野圖案,將袁隆平躬耕田壟、科研攻堅的瞬間定格,引人注目和遐思無限。
龍門絲苗米文化體驗館。
“我們公司入駐產業園、在投產前,曾邀請袁老前來參加開園儀式,他答應了,沒想到他先走一步。”回憶起與袁隆平團隊的交往,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羅麗金感慨地說。
“我們從小對袁老的認知從課本開始,‘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對他是充滿無比的敬佩之心。”作為“新農人”,劉俊鵬認為,努力將龍門隆平農場建設好,不斷優化技術,種植出更好的水稻,是對袁老最好的紀念。他和公司將繼續秉承袁老的精神和“禾下乘涼”夢,踏踏實實去種好每一份田,以務實的精神做好每一個工作環節,同時,加大科研的力度,用科技的力度推動糧食的增產贈收,加大加工的投入,保證產品的質量,將袁老的精神傳承推廣。
統籌 惠報全媒體記者陳春惠
文字 惠報全媒體記者侯縣軍 香金群 陳春惠 通訊員李俊鵬
圖、視頻 惠報全媒體記者羅劍業 (部分由采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