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2021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我市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持續加強普法工作領導,完善普法工作機制,創新普法工作形式,積極探索實踐分層分類分眾普法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學習借鑒、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
為總結經驗推廣做法,市普法辦于6月中旬組織開展了“惠州市十大普法創新項目(2021-2023年)”征集評選活動。此次活動得到各地各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共收到53個申報項目,項目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富于創新,充分展示了全市普法工作成果和實效。經初步篩選和專家評審,《惠州市醫療衛生行業柔性普法百集短片項目》等10個項目獲評“惠州市十大普法創新項目(2021-2023年)”。據介紹,這些案例針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難點、重點問題采取了有力舉措,群眾認可度高、獲得感強,在工作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創新意義。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推動構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格局,本期《普法月刊》對這10個項目進行集中報道和展示。
1 惠州市醫療衛生行業柔性普法百集短片
《衛惠》系列短片:主題曲《綻放》。 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惠州市衛生健康局
全力打造《衛惠》系列百集普法短片的宣傳品牌,包括創作主題曲、制作普法地圖及普法單位宣傳短片合集等。攝制報道范圍包括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全市衛生行業依法執業先進科室和個人。多角度宣傳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監督衛生從業人員依法執業,展現各醫療機構優勢亮點,體現我市醫療衛生行業水平及形象風貌,讓更多市民了解我市醫療資源和就醫流程,優化醫療環境,有效化解和避免醫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短片集《衛惠》,片名意義為以醫衛的科技及健康的理念守衛惠州。《衛惠》系列短片計劃制作100集,至今已完成《市中心血站專輯》《市職業病防治院專輯》《市衛生監督所消毒產品監督管理專輯》《主題曲〈綻放〉》《市醫師協會及醫師節活動專輯》等文案設計和攝制共計22集。
2 惠州市創新方式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2023年惠州市“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惠州市水利局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中國水周”。
惠州市水利局緊緊圍繞“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報紙、網絡、電視、戶外LED大屏等平臺推出水法律法規網絡競賽小游戲、“走進節水企業”網絡直播、節水護水主題兒童畫比賽、小記者參觀“節水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制作水利建設成果及碧道VR實景微視頻、錄制惠州“午間說法”“法德講堂”普法宣傳等欄目,開展形式創新、內容豐富的線上線下宣傳活動,營造全民護水節水愛水的濃厚氛圍,推動我市節水型社會建設邁上新臺階,助力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3 省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職學校 普及《民法典》途徑研究
惠陽區職業技術學校開展普及《民法典》系列講座。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惠州市教育局、惠陽區司法和信訪局、惠陽區職業技術學校
為讓民法典走進校園、走進學生心里,促進學生法治素養提升,惠陽區職業技術學校黨總支本著“依法治校 質量立校 特色興校”的理念,推出了“民法‘典’亮校園”項目。
第一,健全組織,強化宣傳隊伍。第二,注重實效,以“三個載體”增強普法氛圍:發揮媒體宣傳引導作用、發揮普法陣地教育功能、發揮文化作品滲透優勢。第三,突出創新,花式宣傳加大普法力度,如不定期召開宣傳講座,開通法律咨詢、投訴渠道,編制《民法典》案例校本教材。第四,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項目組成員通過支教,把項目研究帶到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職校,普法事跡被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在廣東惠陽和貴州貞豐兩地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4 “漫說檢察”新媒體普法
工作人員在制作“漫說檢察”漫畫作品。
●申報單位:惠州市人民檢察院、惠東縣人民檢察院
惠州市人民檢察院、惠東縣人民檢察院兩級檢察院圍繞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結合檢察職能宣傳,創新普法方式,共同打造“漫說檢察”普法項目,旨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漫畫方式開展普法,寓教于樂,提高普法實效。2021年以來,先后推出了《照妖鏡!讓TA們原形畢露吧!》《退!退!退!7大直播帶貨套路,背后真相是……》《坑!坑!坑!高考剛結束,檢察官緊急提醒》等37篇漫畫新媒體原創作品,29篇作品被最高檢、廣東政法和檢察日報、正義網等國家級、省級媒體平臺以及各級政法宣傳平臺采納轉發,取得了良好宣傳效果,擴大了法治宣傳覆蓋面。
5 創建社保征繳爭議調解處理中心 打造新時代普法宣傳教育“惠稅”樣本
惠東縣社會保險費征繳爭議調解處理中心。 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惠州市稅務局
國家稅務總局惠州市稅務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市創建“楓橋式”社保征繳爭議調解處理中心,推出微陣地、微平臺、微機制、微服務工作模式,完善納稅人繳費人權利救濟和稅費爭議解決機制,抓實社保征繳爭議高效處理和快速化解,切實解決老百姓在社保征繳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市稅務局創新打造“云端調解”平臺和“1+9+17+N”工作矩陣,由以往的糾紛“處理難”到如今的“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一條龍服務”,助力社保爭議快速處理化解,社保爭議案件平均處理時長縮短70%,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保費綜治格局日趨完善。2022年,市稅務局被中共廣東省委授予“廣東省依法治省工作先進單位”。
6 “馬警官”反詐攻堅隊
“馬警官”宣傳反詐知識。 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惠陽區公安分局
惠州市公安局惠陽區分局精心打造了以“馬警官”為品牌的立體化、全方位的反詐宣傳攻堅隊。“馬警官”借鑒省內外各反詐中心的優秀課件,制作契合“六進一擺”的本地化定制的課件8個,打造了一款“公安反詐宣講通用PPT”,給各單位用于開展反詐宣傳和“斷卡行動”普法宣傳,供各單位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解。“馬警官”反詐攻堅隊認真總結工作實際,傾力研發“斷卡精靈”打擊涉案銀行卡、電話卡平臺軟件,省公安廳反詐主管部門專門前來調研并作經驗推廣,榮獲2021年度公安部、全國總工會“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國公安基層技術革新大賽一等獎,并作為主創人員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7 青少年法治情景劇普法
惠東縣青少年法治情景劇大賽現場。 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惠東縣司法和信訪局
為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惠東縣創新推出了青少年法治情景劇大賽。大賽作為該縣首創的“云普法·云競賽”法治宣教模式的延伸,通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親自參與法治情景劇創作,以參與式教育,把法治宣傳與藝術表演有機結合。目前,已成功舉辦三屆,參與比賽的學生隊伍近70支,評選出優秀作品近30個,累計吸引全縣青少年觀看參與達9萬多人次,評論轉發達58萬次。此外,該縣請專業律師對獲獎的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并制作成普法視頻,在“云普法·云競賽”和融媒體法治惠東等平臺上進行輪播,同時將視頻資源發送至各學校,作為各學校法治課堂、開學第一課等法治教育資源。
8 普法劇場音頻《“董”法奇遇記》
博羅縣司法局推出普法劇場《“董”法奇遇記》。 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博羅縣司法局
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法律知識的需求,擴大普法受眾面,博羅縣司法局著力打造具有博羅特色的普法宣傳品牌,深耕普法宣傳載體,聯合縣融媒體中心,創作普法小劇場——《“董”法奇遇記》,并依托羅浮新聞APP、“博羅融媒”視頻號和抖音號、“鄉村大喇叭”頻道等新型普法平臺,以聲波的形式傳遞法律知識,讓法律知識走進千家萬戶。截至目前,《“董”法奇遇記》已更新15期,宣傳內容涵蓋憲法、民法典、國家安全法、禁毒法、法律援助法、安全生產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播放次數達1260余次。此種宣傳模式,打破鄉村傳統單一的擺攤設點、法治講座等宣傳方式,讓普法“潮”起來、“活”起來、“興”起來,讓法律知識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9 龍門縣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龍門縣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龍門縣人民檢察院
為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2022年3月,龍門縣檢察院向縣林業局制發檢察建議,與多部門聯簽兩項生態保護刑事司法、行政執法、社區矯正銜接機制,建成全市首個融“黨建示范、智慧共用、訴源治理、鄉村振興、科普教育”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林業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目前,基地建設經驗、成效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省政府官網刊載;工作獲權威媒體報道,知曉度日益提高。2023年上半年,基地貫徹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部署,完成670畝主題林建設及休閑、研學區規劃,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
10 大亞灣開發區“和美網格+普法”實踐
大亞灣開發區將普法工作延伸到一線。 惠州市司法局提供
●申報單位: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政法信訪辦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探索“網格+普法”工作模式,強化“和美網格”治理抓手作用,充分發揮綜合網格員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先手棋”作用,將普法工作延伸到一線、下沉到前沿。
“和美網格+普法”工作實施以來,普法工作成效顯著。一是拉近了村(居)民與村(社區)法律顧問的距離;二是經多次召開工作會議,梳理村(社區)村規民約的工作正平穩有序進行;三是“民法典宣傳月”期間,“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到網格的成效初顯,大亞灣區各單位積極依托綜合網格開展普法工作,通過派發宣傳冊、現場宣講、走村入戶、解答疑惑等方式,普及民法典相關知識,推動民法典深入人心。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鄧北黔 通訊員余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