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前三季度惠州消費、外貿穩健增長,拉動經濟作用明顯
消費復蘇顯活力 外貿企穩展韌勁
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的其中兩駕,也是最能展現經濟發展活力和韌勁的兩扇窗口之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惠州高度重視促消費工作,今年以來,不斷通過政策支持、活動帶動、商圈升級等形式激發惠州市場活力、釋放消費潛力。消費的復蘇,在數據上得到了良好回應——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惠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8.81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排名全省第五、珠三角第三。
外貿方面,記者從海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惠州累計進出口2511億元,同比增長6.3%。6月到9月,連續4個月呈現正增長,6、7、8月更是連創近5年來的單月新高。借助在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優勢,“惠州制造”穩住了在全球市場的應有地位,惠州外貿展現出強大韌勁。
消費
一線市場回暖 迎來豐收景象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惠州消費市場也迎來熱鬧的豐收景象。
每當夜幕降臨,惠州港惠購物中心、華貿天地等商圈都會迎來一股“逛吃”熱潮;周末和節假日,惠州各景區游人如織,附近飯店、食肆甚至一房難求、一桌難求;中秋國慶假期,車展、房展上人聲鼎沸……這一幕幕熱鬧的場景,正是惠州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的縮影。
市民消費信心和煙火氣同步回歸
繼五一“假期經濟”、母親節“溫暖經濟”、“520浪漫經濟”后,今年七八月,惠州的“暑期經濟”呈現更喜人的勢頭——電子產品、餐飲、購書等方面的消費迅速升溫,炎炎夏日帶火了“清涼經濟”,更帶旺了夜經濟。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市區港惠、華貿、金山湖、水東街、祝屋巷等熱點商圈人氣爆棚,部分商家銷售額同比增長兩位數,呈現“人財”兩旺的喜人盛況。
“無需遠行,在惠州就可以感受詩和遠方。”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市民劉女士選擇“避堵度假”,吃喝玩樂一條龍都安排在惠州,“白天熱,就約三五好友到商場逛吃聊天;晚上就到水東街、美食街或清吧打卡,假期過得十分愜意。”
“在周末和節假日,取號排隊到這里吃飯的人不在少數。”市區江北一湘菜館老板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所開的兩家湘菜館的營業額同比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食客滿座也為店里帶來了濃濃的煙火氣。
“煙火氣”回歸,不僅讓商家實現了“叫座”,更“叫好”了我市前三季度的消費市場,提振了消費信心。據統計,前三季度,我市限上餐飲業、限上批發業、限上家電零售同比分別增長22.6%、28.6%、18.7%。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我市新能源車銷售持續保持正增長,同比增長37.3%,占全市限上汽車銷售24.9%,成為消費市場的一抹亮色。
各類促消費活動持續引爆消費市場
夜經濟暨暑期促消費活動、第七屆惠州購物節暨美食嘉年華、家電“以舊換新”購置補貼活動……在消費全面復蘇的背景下,我市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持續引爆消費市場。
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會長、港惠購物中心總經理秘海英介紹,今年以來,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舉辦了多場促消費活動,其中,第七屆惠州購物節暨美食嘉年華聯動多個縣(區)50多家商超、5000家商家共同參與,為市民打造了一場全方位的消費盛宴,為多家商家帶來了30%以上的同比銷售提升。
政府層面,市商務局按照“1+4+N”框架,即1個惠州購物節、4季主題活動和N項主題促消費活動,突出“政府搭臺、企業讓利、群眾受益”,為市民提供優質的消費服務和良好的消費體驗,不斷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活躍消費市場。
“隨著‘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臨近,疊加店慶活動,港惠購物中心正推出一場購物嘉年華活動。”秘海英介紹,今年港惠購物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共百余場,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取得了不俗成績——銷售額同比增長16%,客流同比增長25%,餐飲消費更是增長30%。
下一步,惠州消費將如何實現提質升級?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我市首先將按照“一城一節一IP”的要求,持續打造城市消費節日品牌,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其次將培育高品質的消費場景,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各大商圈改造提升消費場景,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我們還大力鼓勵發展首店經濟,支持我市大型商貿企業引進優質國內外品牌,建設國內外品牌消費集聚區。”該負責人說,接下來,我市還將持續培育夜間消費新場景,打造精彩夜市、風味夜食、品質夜購、活力夜娛、魅力夜游、時尚夜秀六張夜經濟名片,滿足市民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外貿
“惠州制造”受捧 企業搶單積極
外貿方面,商務部早在年初就提出,今年外貿壓力明顯加大,要把強化貿易促進、密切供采對接擺在優先位置,并全力支持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重點辦好恢復實體展、用好新業態、發掘新需求、支持企業“走出去”四件事。
記者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各專業展會全面恢復線下展,作為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重鎮,惠州企業在香港電子展(春、秋)、廣交會、上海車展、深圳電子展以及全球其他專業展會上大放異彩,接單效果普遍良好,企業走出去搶單奏響了惠州強音。
需求回暖帶動“惠州制造”走俏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惠州機電產品出口占同期惠州市出口總值超七成,液晶電視、鋰電池、電腦等出口增長較快,其中,液晶電視、鋰電池出口分別增長23.7%、9.3%。
惠州是首批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2022年,惠州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產業規模居廣東第3位。
TCL集團是惠州生產、銷售機電產品的代表性企業之一。在該集團旗下,TCL科技、通力科技、TCL王牌電器、TCL茂佳科技等企業的主營產品都在機電產品領域,比如半導體顯示、智能裝備、電視機等。今年前三季,惠州液晶電視出口同比增長23.7%,作為電視產銷大戶,TCL旗下的王牌電器和茂佳科技功不可沒。
隨著市場對大屏娛樂和高質量影音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彩電行業大屏化和高端化趨勢日漸成為主流。TCL發布數據顯示,受惠于“中高端+大屏”路線及“TCL+雷鳥”雙品牌戰略,TCL電子全球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今年前三季度TCL智屏全球出貨量達1772萬臺,同比增長6.6%;其中,TCL智屏在國際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8.2%,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貨量位居前列。
惠州也是國內新能源電池的重要產業基地,新能源電池集群入選了“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含電池、原料、配件及相關制造裝備、新能源光伏等)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條上都有重要影響。
億緯鋰能是鋰電池制造的龍頭企業之一,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5.29億元,同比增長46.31%。其三季報披露,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秉承高質量發展戰略,在繼續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力度的同時加速開拓海外市場。伴隨新工廠、新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公司主營業務實現快速增長。
專家分析認為,終端動力和儲能市場需求有所修復,是鋰電企業盈利趨穩及海外市場不斷拓展的重要前提。一個顯著的事實是,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為電池企業帶來更多訂單和需求,提高了其銷售額和毛利率。
當然,這個市場機遇除了對億緯鋰能、德賽電池、贛鋒、欣旺達等鋰電池生產企業是一大利好,對于利元亨、拓邦電氣、藍微電子等眾多產業鏈條企業也同樣受用。
惠企參展廣交會規模連創新高
在外貿領域,除了開拓新市場、上馬新產線,億緯鋰能還攜旗下各類電池新品,奔赴全球各類展會,既展示了新品、新技術和企業品牌,也贏得了訂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參加展會、博覽會等超過20場,足跡遍布多個國家,覆蓋電池、汽車、能源、儲能等10多個領域。
今年以來,惠州企業積極主動走出去尋找合作訂單,億緯鋰能正是一個縮影。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在今年的兩次廣交會上(春交會、秋交會),惠州參展企業規模連創新高,其中春交會105家企業參展,秋交會126家企業參展,在此之前,惠州參展企業總數從未超過100家。
“今年前三季度,威林科技的產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約30%。”廣東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積極走出去尋找機遇的惠州家電制造企業。該公司董事長葉景濃說,今年以來,公司通過主動出擊、產品創新等手段積極搶抓機遇,“逆勢”拿到了不少海外訂單。他介紹,公司連續參加春季、秋季香港電子展,以及春季、秋季廣交會等專業展會均獲得成功,訂單數超過預期。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機遇青睞了我們這些有準備的人。疫情那三年,受各種因素影響,不少中小企業都在研發領域‘做減法’,但威林堅定信念,集中有限的資金和人手,一方面選準賽道,一方面在研發方面‘做加法’,堅定以技術、產品創新來打開市場。”葉景濃說。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劉煒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