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惠黔協作同心謀發展 山海呼應同走共富路

原標題

惠州市黔西南州深入推進東西部協作

惠黔協作同心謀發展 山海呼應同走共富路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惠州市和黔西南州,一個位于南海之濱,一個地處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兩地相隔千里,但再遠的路也隔不斷惠黔兩地一家親。

  2021年,根據中央對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工作的決策部署,廣東省結對幫扶貴州省,其中惠州市與黔西南州結對。從此兩地心手相牽,聚焦“黔西南所需、惠州所能、優勢互補”,圍繞“組團式”幫扶、產業協作、資金扶持、人才交流、勞務協作、消費幫扶等領域不斷深化雙向合作。三年來,惠州共安排使用10.64億元協作資金,實施514個有規模、有效益、帶動足、利長遠的協作項目,為黔西南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勁助力。

  如今,這場跨越山海的奔赴,已從牽手同行變為深情相擁,惠黔兩地也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同心聚力譜寫共同富裕的美麗新篇章。

  山海同心

  頂格推動深化合作

  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是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以來,惠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與黔西南州的密切聯系,迅速構建起協作新機制。

  兩地黨政領導高層對接,積極落實協作任務。協作工作開展以來,惠州始終帶著感情和責任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前往黔西南調研,開展對接活動。同時,黔西南州委主要負責人也帶領黨政代表團來惠考察交流,簽署東西部協作協議。兩地黨政領導共商協作、共謀發展,并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協作磋商,就共同做好產業、勞務、消費協作及民生事業協作等進行研究部署。 

仲愷·安龍共建工業產業園,一棟棟橙白相間的標準化廠房并排林立,園區道路寬闊,綠草如茵,散發出勃勃生機。

  在兩地黨委政府的高位謀劃、強力推動下,兩地協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2021年6月,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黔西南工作組一行20人進駐黔西南州,開啟惠黔東西部協作的新征程。市、縣(區)兩級均成立東西部協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工作專班,形成了“黨政推動、東西互動、部門聯動”的協作機制。惠州市積極對接黔西南州聯動施策,相繼出臺《惠州市東西部協作“十四五”規劃》《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推進東西部協作工作實施方案》《惠州市東西部教育協作2022年實施方案》等一攬子政策文件,為兩地協作提供了有力的機制和組織保障。

  為高質量推進兩地東西部協作工作,惠州還組織7個縣(區)與黔西南州7個縣(市)開展結對,在深化產業合作、勞務輸出、消費協作、教育醫療幫扶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在安龍縣昌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惠州市和黔西南州結對以來,兩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召開聯席會議5次,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調研對接2717人次,7個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每年均赴黔西南州對口幫扶單位對接交流,共同寫好東西部協作這篇大文章。

  目前,惠州258所學校、53家醫院、62個經濟強鎮(街道)與黔西南州277所學校、62家醫院、85個鄉鎮實現結對,惠州市148個強村(社區)、177家企業、49家社會組織與黔西南州470個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

  兩地頂格推動、高頻互動,不斷深化合作,為兩地推進東西部協作勾畫了新藍圖、指明了新路徑,推動兩地從最初的攜手同行變為深情相擁,從單向幫扶變為雙向奔赴。

  山海相依

  產業幫扶精準高效

  走進仲愷·安龍共建工業產業園,一棟棟橙白相間的標準化廠房并排林立,園區道路寬闊,綠草如茵,散發出勃勃生機。在安龍縣昌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總投資5.33億元的仲愷·安龍共建工業產業園,于2023年8月建成開園,目前園區正式入駐企業2家,意向入駐企業10家。該園區是仲愷高新區與安龍縣結合各自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實現互助發展的有益實踐,更是惠黔兩地深化產業協作取得的可喜成果。

  推進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要不斷提升認識、明確重點工作和強化落實舉措。

  結對以來,惠州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圍繞“黔西南所需、惠州所能”深化產業協作,立足產業優勢、要素稟賦,找準資源有力結合點,加強與黔西南州對接,合力打造產業發展平臺,共同布局建設“7+1+2”產業園區,推動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合作”。

  大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廣東省的先進經驗之一。惠州堅持把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鄉村振興的“牛鼻子”來抓,立足黔西南州茶葉、中藥材、食用菌、薏仁米、林下菌藥等特色農業,惠州7個縣區在黔西南7個結對縣(市)各協作共建1個農業產業園,發展富民鄉村產業、促進農戶持續增收。 

惠州堅持把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鄉村振興的“牛鼻子”來抓。圖為冊亨魔芋種植基地。

  利用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春茶全國采摘最早的優勢,惠州市龍門縣與黔西南州普安縣協作共建茶產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共同打造“貴州綠茶”第一采首采園項目。2022年1月1日舉辦“貴州綠茶”首采活動后,農戶茶青價格在上一年基礎上提升了30%,價格達每斤300元以上,有力促進了當地茶農增收。

  依托黔西南州義龍新區良好的配套環境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優勢,2022年來惠州每年安排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1000萬元支持園區有機更新,合力打造州級共建工業園區。同時,仲愷高新區和大亞灣開發區分別與結對的安龍縣和晴隆縣共建工業產業園,圍繞重點工業產業、主導產業及龍頭企業進行補鏈強鏈延鏈,推動從“單向幫扶”到“雙向合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安龍縣食用菌基地。

  既精心筑巢,也積極引鳳入“黔”。惠黔兩地配合出臺了《黔西南州與惠州市產業合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試行)》《惠州市關于消費幫扶與產業幫扶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等一攬子支持產業協作的優惠政策,并改變以往“奔襲式”“游擊式”招商思路,創新“陣地式”招商舉措。

  2022年6月,在貴州省舉辦了廣東·貴州東西部協作粵企入黔共建產業園區“雙百”行動——“惠企走進黔西南”活動,促成了43個協作項目簽約,目前43個簽約項目已落地39個。三年來,惠州多措并舉共協助黔西南新增引進落地東部企業251個,實際到位投資約104億元,完成情況位居全省前列。

  企業落戶投產,不僅帶動當地發展,還能解決就業問題。在產業協作中,惠州重點關注萬人以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扶持和產業項目配套就業需要,盤活安置區閑置資產興建幫扶車間,促進群眾實現就近就業、穩定增收。

  2021年落戶在望謨縣蟠桃街道蟠桃安置區的黔西南凱源鞋業有限公司,就是惠東縣協助引進落戶的,“我們總公司在惠東,專門生產鞋子,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剛好安置區里有大量勞動力。”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幫扶車間每個月生產8~10萬雙鞋子的鞋面,目前帶動了60多人就業。

  精準高效的產業幫扶,切實有效增強了黔西南州發展的“造血”功能,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山海互惠

  協作領域不斷拓展

  9月22日,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黔西南州系列活動豐收成果發布會在黔西南州興義市落下帷幕。本次豐收成果發布會,發布了“貴州菜心”公共品牌及團體標準,旨在擴大“貴州菜心”品牌知名度,推動其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種植、品牌化銷售、市場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為了打造“貴州菜心”品牌,惠州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黔西南州氣候區位、蔬菜(菜心)種植歷史和品質等優勢,幫助制定并印發了《黔西南州菜心產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規劃按照“大壩區搞單品求突破,小壩區搞多樣保供應”思路,以優勢菜心單品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菜心種植,串聯黔西南州5個縣(市)全力打造“興義-安龍-冊亨-望謨-興仁”菜心產業帶。

  在品牌建設的同時,惠州不斷開拓大灣區消費市場,開展“粵黔協作 黔菜廣進”系列推介活動,增強產銷地的合作與連接,搭建了貴州蔬菜集中展示、行業交流、品牌宣傳和貿易采購的平臺,助力貴州蔬菜從山間田地“坐”上“直通車”,到達都市餐桌。

300多種黔西南州特產登陸惠州多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或商超專柜。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王建橋 攝

  “黔菜”進粵是惠州、黔西南開展消費協作的一個縮影。結對以來,惠州堅持“東部市場+西部產品”模式,織密立體消費網,通過建基地、暢渠道、創品牌“三部曲”支持“黔貨出山”,協助黔西南州申報認定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8個、農產品“圳品”3家,打響黔西南農產品品牌,同時創新實施軍地聯手推進“黔貨出山”,聯合駐惠部隊開展駐村幫扶和“黔貨進軍營”等活動。三年來,共幫助黔西南銷售農特產品達80.36億元。

  冊亨山茶油、貞豐雜糧、安龍刺梨、晴隆核桃、興仁薏仁、普安紅茶、望謨板栗……現在,已有300多種黔西南州特產在惠州多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或商超消費幫扶專柜可以買到。

  此外,結合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作出“康養勝地、人文興義”的城市定位,開展“惠客走進黔西南”活動,利用“5·19中國旅游日”,協助黔西南在惠舉辦“夜郎對縛婁的問候”古代文物特展、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快閃等系列活動。同時,結合當地資源稟賦,推廣東部經驗,建設美麗鄉村,打造了冊亨壇坪村、安龍梨樹村、貞豐縣花江村等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兩地在協作過程中,通過文旅融合引領消費,助推消費幫扶取得實際成果。2023年1~9月,黔西南州接待國內游客同比增長24.87%,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33.91%。

  由于長期在外務工,深得身邊務工人員信任,黔西南州望謨縣樂元鎮拉么村的黃龍之被認定為本村“蜂王”。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黃龍之主動發揮領頭作用,近年來共帶動本村200多名勞動力轉移就業。目前望謨縣共培育像黃龍之這樣的“蜂王”250多人,累計帶動全縣8萬多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充分發揮勞務帶頭人“蜂王”作用,助力做好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組織、穩崗、增收等方面工作,惠州用好東西部協作機制,不斷擦亮“引蜂、育蜂、筑巢”的“蜂王行動”勞務品牌。

  2022年,惠州推出穩崗就業新措施,充分利用協作資金制定定向就業激勵政策,對到廣東、惠州穩崗就業3個月以上的勞動力,分別給予補貼1000元、1500元。同時,擇優選取惠州各縣(區)用工需求大、能夠帶動黔西南農村勞動力就業多的優質龍頭企業作為合作對象,推動黔西南7個縣(市)在惠州“一縣一企”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基地落實。目前7個就業基地已吸納貴州籍勞動力7000余人。

  山海情深

  組團幫扶亮點頻出

  2023年4月15日,剛在北京參加完一個論壇活動的李雪松博士,連飯都顧不上吃,立刻趕往機場,奔赴近兩千公里外的冊亨縣。身為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他要趕到冊亨縣人民醫院為患者做一臺高難度的手術——顯微鏡下腦腫瘤切除術。

  這不是李雪松第一次到冊亨給患者做手術了。他與冊亨的緣分,始于“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鄉村振興重點縣,是中央組織部牽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幫扶地區教育醫療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

  黔西南州的晴隆、冊亨和望謨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惠州把“組團式”幫扶工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選派24名人才“組團式”幫扶6所中學、1家醫院,加大幫扶資金向幫扶學校和醫院的傾斜力度,僅2023年就向“組團式”幫扶6校1院提供2000.6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用于學校醫院的硬件升級,短板提升等,做到扶志、扶智相結合。

惠東榮超中學副校長方海波帶著妻兒走進了黔西南州的大山里,掛任望謨縣實驗高中校長。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對口幫扶冊亨縣人民醫院,并派出幫扶團隊通過幫助打造龍頭學科、升級重點學科,培養骨干醫生、成立博士名醫工作站等方式,助力冊亨縣人民醫院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讓群眾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的故事,不只發生在醫療衛生領域,也出現在惠州“組團式”幫扶的6所學校里。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原副院長周南江,在掛任晴隆縣中等職業學校校長期間因滿60周歲辦理退休手續,但放心不下“山里的娃娃”的他,仍然選擇回到晴隆,繼續掛職生涯,為職校學生點亮人生的夢想。

  為了讓大山里的孩子通過教育找到更好的出路,惠東榮超中學副校長方海波帶著妻兒走進了黔西南州的大山里,掛任望謨縣實驗高中校長。從一個人支教到一家三口共赴望謨,是方海波堅守為黨育人初心、踐行為國育才使命的生動寫照。

  實施“青藍工程”、開展“一課雙師”教學、開辦“廣東班”……隨著一個個教育幫扶工作品牌的推行,6所大山里的學校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提升,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增加了,回流的學生多了,職校學生參賽拿大獎了……

  大山里的孩子們也因為老師們的到來有了不一樣的變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在給老師的紙條里這樣寫著:“你是閃閃發光的老師”“你是我遇到過最特別的校長,非常喜歡聽你用故事給我們講道理”“感謝你教會我們在機遇面前‘迎風起舞’,在挑戰面前‘見招拆招’”……

  在晴隆、冊亨和望謨開展“組團式”幫扶的同時,惠黔兩地突出“共建協作示范學校、醫院”建設,不斷擴大學院、醫院結對幫扶覆蓋面。2021年以來,共高標準選派746人次教師、醫生、社會工作、科技等專業技術人才,協助推進當地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值得一提的是,大亞灣開發區在晴隆縣易地搬遷點創新開展黨政牽頭、醫教同行、社工攜手的“兵團式”幫扶模式以及“山海同心”工程兩項經驗,均被全國東西部協作工作推進會作為典型案例推廣。

  山有所呼,海有所應。結對三年來,協作之花已在兩地多彩綻放,兩地心手相牽,揚優勢補短板,創新聯動舉措、永續協作情誼,共同繪就了惠州市黔西南州東西部協作美麗畫卷。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大同市| 普洱| 尼勒克县| 张家港市| 横峰县| 库尔勒市| 射洪县| 怀仁县| 丰城市| 龙口市| 临澧县| 安义县| 阳西县| 姚安县| 宣汉县| 淄博市| 牡丹江市| 杭锦后旗| 忻城县| 高安市| 新密市| 湘潭市| 安国市| 桃园县| 徐闻县| 卫辉市| 海南省| 通辽市| 绥德县| 沭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醴陵市| 纳雍县| 西吉县| 商南县| 成安县| 马龙县| 凤冈县| 克什克腾旗|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