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初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日均減少生活垃圾處理量近300噸,先期減量率達到17%
穿上藍馬甲,戴上口罩、戴起塑料手套……11月23日晚上7時,惠城區江北街道嘉和名苑垃圾分類督導員顏學主來到小區的垃圾分類站點前,將周圍地面清掃干凈,接著指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廚余垃圾。
保潔員桶邊值守引導業主分類投放垃圾。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2020年6月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堅持收運體系四環節有效銜接,讓生活垃圾從投放、收集、運輸到處置實現完整閉環。經過3年多的不斷完善,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初步建立,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惠州日均減少生活垃圾處理量近300噸,先期減量率達到17%。
“桶邊督導”規范垃圾分類
走進嘉和名苑小區,整潔干凈的優美環境令人印象深刻,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宣傳和分類投放指引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自2021年開始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嘉和名苑小區垃圾分類宣傳氛圍濃厚,受到街道辦、社區、小區業主等表揚與肯定。2022年,嘉和名苑小區獲評惠州市垃圾分類工作優秀小區。
今年開始,惠城區開展小區廚余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10個試點小區實行廚余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定人定崗督導。
嘉和名苑小區作為試點小區開展廚余垃圾分類后,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早晚準時在垃圾桶前值守,引導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維護社區環境。
晚上7時許,來丟垃圾的居民陸續多了起來。市民朱女士熟練地將紙箱扔進可回收物垃圾桶,接著將廚余垃圾倒進廚余垃圾桶里。朱女士告訴記者,物業、志愿者、督導員已經上門宣傳過很多次垃圾分類知識,小區里垃圾分類的宣傳也很多,現在家里人都已經習慣垃圾分類,每天廚余垃圾都單獨裝袋。
“阿叔,今天的廚余垃圾都分類對了!”顏學主開心地接過居民的垃圾,幫忙將垃圾袋和袋內的廚余垃圾分開投放。他告訴記者,垃圾分類開展3年多來,一直向小區居民宣傳垃圾分類,成為試點小區后,又著重向居民講解廚余垃圾分類,大家很快就適應了垃圾分類方法,有的時候發現部分垃圾分錯了,他們就耐心解釋,居民也很快接受。
同時,小區物業、督導員還采用水印相機記錄現場分類、現場清運情況發至業主群,打消居民顧慮,逐步提高居民垃圾分類參與度、廚余垃圾分類精準度。
目前,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已顯階段性成效,居民知曉率100%,參與率80%,投放準確率70%,受到街道辦、社區、小區業主的表揚與肯定。
強化執法督導推進垃圾分類
為推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連日來,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惠城區城鄉管理服務中心、惠城區江北街道辦等多個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督導活動,推動居民動手分類垃圾。
“阿姨,垃圾袋里的剩飯剩菜屬于廚余垃圾,要倒進綠色的垃圾箱里,外層的垃圾袋屬于其他垃圾,要扔進灰色的垃圾箱里,下次記得這樣分類。”11月20日晚,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帶隊深入市區城市花園小區,在“桶邊”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價值,講解廚余垃圾收集、正確投放注意事項,讓居民會分類、能分類、善分類,把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還對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及督導員上崗情況進行巡查督導,要求垃圾分類督導員穿戴標識。同時,帶領小區物業一起開展垃圾分類入戶宣傳,掛棟入戶落實責任,以創新宣傳活動、積分激勵制度、小手牽大手等形式廣泛宣傳垃圾分類。
“我們將繼續強化部門聯動,組織專項執法力量,對市內物業企業持續開展執法檢查,對拒不履行垃圾分類法定責任、拒不整改的單位,將按照《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從嚴進行處罰。”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率先建成多個垃圾分類處理終端
垃圾分類會不會走過場,變成“前分后混”和“混收混運”的現象?惠州率先建成的多個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讓備受市民關注的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2019年7月,位于惠州市惠城區蘆洲鎮墩子林場的惠州市生態環境園“吞下”了第一口垃圾。目前,全市已建成5座垃圾焚燒廠并投入運營,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9900噸/天。
在市區的惠分類廚余垃圾生物處置工廠,記者看到該工廠利用黑水虻分解廚余垃圾,并將其轉化為油脂和蛋白質等高價值生物質。據悉,該工廠引進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先進技術,獲得2項發明專利使用授權及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通過生物轉化,將廚余垃圾變身為飼料、肥料、貓糧和狗糧。
目前,該工廠承接了江南、龍豐、橋西、河南岸等4個街道的廚余垃圾收運和處置,配置了餐廚垃圾收運車13輛,對餐廚垃圾產生單位采取定時定點的方式直接上門收運,最后集中運至惠分類廚余垃圾生物處置工廠,進行黑水虻養殖。2023年10月以來,餐廚垃圾平均每日處理量100余噸。現階段項目擁有200噸每日的處理能力。
在惠州城投資源循環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處理中心,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余浩銓告訴記者,通過破碎大件垃圾、園林垃圾,充分回收大件垃圾中可重復利用的部分,園林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可達到95%以上。
目前,該公司配備了5輛大件垃圾收運車,25名工作人員,收運范圍覆蓋城區水口、橋東、小金口、江北、江南、橋西、河南岸和龍豐等8個街道。而園林垃圾則由產生單位自行送到該中心進行處理。垃圾產生單位及市民通過“城投資源大件垃圾清運”微信小程序,可隨時上傳大件垃圾的圖片和定位,收運車輛會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確保24小時內完成收運,做到日產日清。試運營以來,每月大件園林垃圾收運量約900噸,實現了大件園林垃圾有效處理。
目前,全市集垃圾焚燒、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集中處理、大件垃圾處理和可回收物再利用于一體的垃圾處理體系已經逐漸完備。可回收物由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指定具有再生資源回收資質的回收公司統一收運和處理;有害垃圾委托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專項處理;其他垃圾由小區物業收運到轉運站,統一運輸到市生態環境園處理。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