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凝聚社會力量 合力共抗艾滋
惠州市疾控中心嚴格落實各項防治措施,進一步筑牢健康屏障
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世界艾滋病日”宣傳主題為“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是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惠州市自1996年報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來,至今累計報告存活病例近3000例,2023年新報告病例近400例,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其中以異性傳播為主,男男同性傳播占比逐年上升。全市艾滋病疫情總體呈緩慢上升態勢,整體處于低流行水平。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在惠州市公共衛生與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艾滋病防治專項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全市各部門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制定防控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大力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較好成效,進一步筑牢百姓健康屏障。
“艾滋病防治知識進校園”宣教活動現場。
落實檢測監測隨訪
展現人文溫情關懷
惠州艾滋病疫情如何進行監測?這是很多市民關心的問題。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市艾滋病疫情監測主要通過以下多個方面開展:全市129間具備檢測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艾滋病病毒抗體篩查實驗室、實驗點動態記錄匯總檢測數據;四類人群合計5個國家級艾滋病監測哨點定期監測;13間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點面向全市群眾提供免費咨詢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定期病例隨訪管理等。
據介紹,如果通過檢測監測發現艾滋病確證陽性病例,全市各級疾控中心將為該病例提供首次及后續每三個月或六個月的隨訪關懷、國家和本地防治政策宣講,并及早就近轉介開始國家免費抗病毒藥物治療。病例治療期間,為其提供每年至少一次免費CD4細胞計數和艾滋病病毒載量檢測以觀察治療效果,同時還可為其配偶提供定期免費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近年來,惠州市病例隨訪檢測率、陽性者配偶檢測率均超90.0%,市疾控中心將國家艾滋病防治“四免一關懷”政策中的檢測隨訪落到實處,為每位病例提供人文溫情關懷,切實提高其生命質量。
高效推進擴大檢測
便利可及全市覆蓋
群眾一旦發生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該怎么辦?答案是:即時就近前往惠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點(VCT點)求詢,由專業技術人員科學評估風險后作出檢測和預防建議。
為更好地實現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惠州市重視VCT點建設,近年來突破原先僅在各級疾控中心設置的局限,逐步擴大覆蓋至婦幼保健院、縣區人民醫院,現已完成各縣區1至2間VCT點的建設,特別是在2023年增設仲愷高新區人民醫院VCT點,填補了該區空白。
檢測是發現艾滋病感染狀況的首要措施,擴大檢測覆蓋面更是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防止二代傳播的關鍵一步。近年來,惠州市持續推進本地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網絡建設,從2018年全市僅有46間檢測實驗室、實驗點,發展至2023年的129間,已實現各縣(區)全覆蓋,不僅包含各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還包含部分民辦醫療衛生機構,為群眾構建了便利可及的檢測網絡。
同時,創新探索、實踐艾滋病病毒抗體篩查實驗點建設,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民辦醫療衛生機構加入全市檢測網絡,提高擴大檢測的推進效率。市疾控中心(惠州市艾滋病檢測確證實驗室)定期開展全市實驗室、實驗點質量考核工作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提供常態化技術支持和指導,保障全市艾滋病相關檢測安全、規范開展,為群眾提供科學的檢測依據。
夯實“一站式”基礎
不斷優化工作模式
近年來,性接觸傳播已成為艾滋病疫情傳播的主要方式,傳播更為隱匿。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病例晚發現、失訪、未及時治療等新老問題和難點問題并存,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防治任務更為艱巨。
為了解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新老難點問題,惠州市在2017年啟動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務”,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實施。“一站式服務”以市衛健局、各縣(區)衛健局為組織管理機構,以市疾控中心為實施督導機構,以各艾滋病定點收治醫院為平臺,將全市具備艾滋病病毒抗體篩查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凝聚為一個整體,在發現篩查陽性病例時,即時為其提供轉介服務,就近前往轄區定點收治醫院進行確證檢測和CD4細胞計數檢測,定點收治醫院為確證陽性病例提供直接入治服務。
經過努力,“一站式服務”徹底取代以往拖沓落后的工作模式,惠州市艾滋病防治踏上新臺階,成效立竿見影。接受“一站式服務”的病例入治時間較以往縮短31天,14天內開始治療的比例達到67.4%;病例首次接受CD4細胞計數檢測的比例從87.7%提高至95.1%;全市治療覆蓋比例從57.0%提高至93.3%,居于全省前列。受檢者、病例通過“首診負責” “一站式服務”獲得更便捷高效、更人性化的關懷和服務,大大增強治療信心,生命質量得到提高。
“一站式服務”也在實施過程中鞏固發展。市疾控中心和各定點收治醫院最初僅能提供艾滋病病毒抗體確證檢測、CD4細胞計數檢測,現已增加提供同步的梅毒抗體、丙肝抗體檢測,進一步完善項目,不斷優化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多元化創新化宣教
多部門合作開展干預
宣傳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舉足輕重的環節。加強和提高群眾的防艾知識、防病能力,讓群眾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負責人,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之一。市疾控中心一直以來都將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列為重點工作,長期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工作方案,積極與各部門通力合作,在各領域多平臺開展形式多樣、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工作。
為加強流動人口、社區居民、家庭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市疾控中心與各街道社區網格化管理單位、社工組織攜手開展“惠州市流動人口艾滋病宣傳干預服務項目”“防艾同行動,幸福千萬家”等系列宣教活動,在各個“知艾防艾”宣傳社區設置宣傳臺,通過派發宣傳冊、現場咨詢、健康講座、知識培訓,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開展宣教。制定《防艾知識問卷》,線上線下共同推動,提高流動人口防艾知識知曉率。2017年至今,艾滋病防治宣教“進社區、進企業、進醫院、進家庭”,已覆蓋全市4個縣(區),惠及群眾超7萬人次。
近年來,惠州市時有報告學生艾滋病病例,學生疫情防控迫在眉睫。為進一步幫助青少年學生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抵御艾滋病侵襲,市衛健局與市教育局緊密聯系,市疾控中心與各中職及以上學校持續合作開展“惠州市高校學生社團艾滋病防治干預服務項目”“艾滋病防治知識進校園”等系列宣教活動。2013年至今,全市已有超過20所學校堅持參與系列活動,部分縣(區)覆蓋至高中。活動除了舉辦知識講座,還開展“為艾加點愛手工創意大賽”“為艾而戰羽毛球賽/籃球賽”、防艾知識論壇劇場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讓防艾宣教融入學習,融入生活,在校園逐步推進和深入,覆蓋學生超5萬人次。市疾控中心還協助學校培養師生教育員、志愿者,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進校園”宣教工作。
高危行為干預始終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監管場所羈押人員、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娛樂場所特殊工作者以及性病門診就診者等高危人群,市疾控中心聯合公安司法等部門和社會組織,主要通過防治知識宣教、安全套推廣、持續監測檢測等措施,為高危人群提供干預服務,減少高危行為的發生,進而遏制艾滋病傳播。經過多年努力,全市監管場所羈押人員的新發現艾滋病病例數平穩并呈下降趨勢,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全市各級疾控中心還與社會組織合作開展干預工作,根據本地高危人群所需,逐步完善干預模式,在全市建立可持續非哨點高危人群監測工作框架,及時制定和調整防治策略,遏制疫情傳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市疾控中心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體部署,在市衛健局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艾滋病防治的道路上務實創新,銳意進取,一如既往為健康惠州保駕護航。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方蓮花 通訊員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