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15周年:砥礪奮進十五載 “一”心為民續華章

原標題

砥礪奮進十五載 “一”心為民續華章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15周年記

  歲月匆匆,時光如梭,轉瞬間2023年已接近尾聲。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這一年,對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院”)而言,也是承前啟后、意義特殊的一年,就在今天,這家風華正茂的醫院迎來了自己的十五周歲誕辰。

  秉承“救死扶傷,仁心惠民”宗旨,市一院以“醫善在心,醫技在手”的價值觀服務廣大患者,15年來,在黨建品牌、學科建設、公益服務等方面亮點頻現,是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單位、國家胸痛中心、國家心衰中心、國家房顫中心、國家高血壓達標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成員單位。還獲得“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創新醫院”“醫院管理持續改進優秀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醫療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景。 本版圖片由市一院提供

  加強黨建引領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不久前,市一院急診醫學科黨支部書記李王安、機關第一黨支部書記賴玉蓮、消化道疾病診療中心黨支部書記黃文峰、五官科黨支部書記張世華在2023年“頭雁領航 雁陣齊飛”市直機關百名優秀黨支部書記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

  翻閱這4名黨支部書記的先進事跡不難發現,他們雖在不同的黨支部,但都用實際行動在工作中樹立榜樣,帶領全院上下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

  為了把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發展活力和業務實力,以黨建引領推動醫院業務發展行穩致遠,近年來,市一院黨委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圍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主線,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構建“黨委掛鉤-黨辦聯系-支部共建-黨員結對”聯系體系,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在市一院,隨處可見黨員示范崗、黨員示范窗口等紅色元素,黨建已深深融入臨床一線科室中,滲透在醫護人員服務患者的日常點滴中。據悉,市一院黨委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扛主責、抓主業,統籌加強黨支部建設,開展“黨務查房”“紀律查房”,推動“支部建在科室上”,結合學科發展、隊伍建設,為民辦事創建“一支部一品牌”,打造拳頭學科和品牌,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一桿紅旗插到底,一門心思干到底。在黨委帶領下,全院上下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醫院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近年來,市一院黨委相繼獲得“廣東省公立醫院黨建工作示范點”“市直機關先進黨組織”“市直機關黨員教育示范基地”“創建模范機關先進單位”等稱號,多次在廣東省市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獲得優異成績,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

  強化學科建設

  提高危急疑難重癥診治水平

  2018年,醫院成功創“三甲”的第二年,也是建院10周年,市一院積極進行胸痛中心、腦卒中中心、創傷救治中心建設,進一步暢通相應患者的救治流程,縮短救治時間,提高多學科協作診療的能力,達到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目的。

  時隔4年,2022年4月26日,市一院“八大中心”正式揭牌,凝聚了多學科綜合優勢的八大學科群,搭建起醫療服務的新高地。如今,涵蓋了腫瘤診療中心、急救創傷中心、心臟病診療中心、腦病診療中心、骨科疾病診療中心、消化道疾病診療中心、精準醫學中心、老年病診療中心的“八大中心”,開啟整合性診療新模式,“一體化診療,個體化治療”成為常態。“八大中心”里,多學科協作機制(MDT)打破了學科壁壘,為診治疑難危重患者提供了堅實保障。

  事實上,該院MDT機制最早可追溯至11年前,2012年11月,醫院開設了多學科綜合門診,為疑難患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疾病診斷及多學科診療服務。為整合醫療資源,提高服務能效,2023年醫院重新規劃門診MDT建設,目前醫院共有10個MDT?茍F隊。

  建設“八大中心”是市一院以病人為中心搞學科建設的體現。通過“八大中心”建設,市一院致力于打造一家有溫度、百姓信任的醫院。醫院始終把發展的核心命題從“醫院要發展什么”,轉變為“病人需要什么”,從大局觀出發,推動學科建設朝著高精尖方向發展。

  在“高峰林立”的“八大中心”,各亞?谱叱鲆粭l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聚焦新發展階段,醫院確定高水平學科梯隊建設計劃,全力構建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重點突出、梯次分明的“雁陣式”學科發展體系。目前醫院建設有省重點?9個,省重點扶持建設臨床專科3個,市重點?17個。隨著急危重癥診治能力邁上新臺階,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醫療服務。

  學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多年來,醫院始終堅持“培育為主,重視引進”的人才建設思路,賦能學科發展。目前醫院已有博士14名,碩士303名,高級職稱416名,其中包括市管拔尖人才5名,東江學者1名,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3名,市名醫10名等高級人才。醫院還廣開進賢之路,近5年不斷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柔性引進專家等高層次人才。人才結構得到不斷優化,為學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得益于高技術人才的支撐,醫院在醫療技術、科研創新等方面取得佳績,已開展惠州首例肺部熱灌注治療、惠州首例淋巴瘤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惠州首例小腸鏡技術、惠州首例胸腔鏡肋骨骨折復位內固術等領先技術。

  據了解,惠州市一院持續做好教學醫院管理,致力轉變為人才培養的造血模式。今年,與廣東醫科大學、暨南大學簽訂醫學研究生培養基地,標志著市一院已能開展本-碩-博醫學人才一條鏈培養。

市一院直升機停機坪。

  服務提質升級

  打造高效溫馨人文醫院

  市一院日間手術中心,是惠州首家集約式管理日間手術中心,日間手術病種17個。這里有48張床位,通過集約化管理和服務,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縮短至1.35天,住院費用大大降低。

  早在2012年,市一院就率先設立客戶、行政服務中心,由專業的團隊為患者服務。經過10余年的探索,服務意識早已深入人心,如今,醫院內還能看到“工會愛心媽媽小屋”、便民服務站、志愿服務崗等。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醫院還推出“如何提升員工服務意識”“少排一次隊”專項行動,通過梳理就診場景進行流程再造,優化醫療服務。

  在數字化轉型新浪潮下,聚焦“智慧醫療”,醫院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醫療業務深度融合,通過信息手段精細化管理,實現醫療服務的提檔升級。為減少患者的等待,上線智慧護理項目、云膠片項目患者只需一部手機便可隨時隨地查閱檢查報告和影像資料、手術麻醉系統項目、HIS系統電子簽名等等,大幅提升醫務人員工作效率。在就醫流程方面,開啟AI導診、互聯網問診、床邊結算、移動護理、移動查房等服務,率先在惠州市實現了線上醫保預約掛號、就診、醫保處方線上報銷結算等全流程醫保線上服務,實現“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近日,市一院互聯網醫院實現全新升級,推出掛號、在線復診、在線咨詢、預約掛號、門診繳費、查詢檢查檢驗結果等功能。如今,市民通過市一院互聯網醫院,足不出戶就可以一鍵觸達專家,享受一對一的圖文問診服務。據悉,后續還將開通復診開方、在線開具檢查檢驗、送藥到家等功能,全方位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秉持公益屬性

  以暖心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公立醫院姓“公”。市一院自建院以來,始終堅持公益性,以愛心義診、支醫、醫療援助等形式承擔社會責任,真正彰顯了醫院的感恩情懷和公益力量。15年來,醫院累計派出援非、援藏、援疆及援黔人員共28人次。

  堅守初心,15年來,醫院竭盡全力搶救危急重大病患,立足本職崗位之余,在幫扶基層醫療、鄉村振興等方面主動擔當。醫院通過全面托管方式與小金口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多維度幫助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為強化基層幫扶,醫院還先后與27家基層鄉鎮衛生院結成協作關系,根據基層單位實際發展需求,提供技術援助和傳授管理經驗,讓基層單位和老百姓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之后,醫院迎難而上,堅守在抗疫一線。在確!傲恪痹焊械耐瑫r,籌建方艙醫院收治患者、協調核酸采樣和疫苗接種工作、參與重大疫情救治,僅2022年就派出44批次醫務人員,到武漢、深圳、東莞、廣州等地開展支援。

  先天的公益基因,得益于根深蒂固的醫院文化。建院伊始,市一院就確立了“救死扶傷 仁心惠民”的辦院宗旨、將“以人為本 把溫馨和關愛帶給每一位患者”作為服務承諾,鼓勵全體醫護人員積極履行好公立醫院的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譜寫發展新篇

  全力建設高水平現代化醫院

  “持續實施健康惠州行動。”是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內容之一。其中“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引導醫療資源下沉、均衡布局”“打造布局合理的優勢學科群”作為其中重要方向,關系著千千萬萬惠州人民的生命健康。

  “八大中心”經過2022年全力打造,目前已初見成效。其中腦病診療中心全年手術量超過1500臺,血管造影、支架取栓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腦動脈搭橋等技術市內領先,DNT時間僅30分鐘(國家標準為50分鐘內),最短達到6分鐘,挽救了無數生命;骨科疾病診療中心是省重點?,加強脊柱外科、關節、運動醫學科等亞?平ㄔO,其中脊柱微創、關節置換及運動醫學專業技術在惠州居領先地位,多項技術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同時深耕數字化骨科,在醫療產業、科研、臨床治療具前沿性;急救創傷中心是省內首個廣東省二級創傷中心建設單位,搭建省內首個市級“公眾-基層-高級”三級創傷培訓體系,牽頭成立惠州市創傷中心聯盟,重癥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遠高于國際水平,多地醫院慕名前來交流;消化道疾病診療中心能開展所有內鏡診療技術,是惠州市內率先能開展小腸鏡下微創治療的學科;市一院精準醫學中心是惠州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一代測序技術和二代測序技術的實驗室,在惠州率先開展肺癌基因甲基化早篩等準確項目;腫瘤診療中心集化療、靶向免疫治療、介入治療、放射治療為一體的綜合學科,被列為廣東省衛健委13家腫瘤優質資源下沉醫院之一(惠州唯一一家)……學科建設的這一張張成績單,見證著市一院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歷程。

  今年,我市制定實施《惠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惠州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全力提升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其中,《實施方案》支持一批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市一院發展精準醫學納入其中。12月9日,一臺全球領先的Elekta Infinity直線加速器“上崗”,市一院腫瘤放療科正式開科,不僅意味著該院診療實力邁上新臺階,更象征著我市在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跨出新步伐。該院腫瘤診療中心不僅是醫院重點建設的“八大中心”之一,還被納入2022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我市建設健康惠州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2023年民生實事項目中,市一院項目建設就是其中一項。

  縱觀市一院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不論是醫院項目建設,還是學科的發展,很多“大手筆”“大動作”不僅是醫院發展中的一環,更是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衛生健康局部署下,惠州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立起重要里程碑,更為惠州醫療高質量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市一院砥礪前行的15年,也是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落實全市民生項目建設,助力惠州衛生健康事業脫穎而出的15年。

  在過去的15年,醫院始終以提高醫療實力和改善醫療服務為核心、以學科建設為抓手,以醫學創新為動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星光不負趕路人,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走在新的“趕考”路上,市一院將秉承“謙和進取,至誠仁愛”醫院精神,牢記為民服務初心,以更強烈的責任擔當、更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力書寫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答卷,為健康惠州建設作出新貢獻。

  數說15載高質量發展

  2008年12月16日,市一院在惠城區江北三新南路20號正式開業。根據規劃,醫院建設項目總投資近5億元,這是當時我市衛生健康領域的“大手筆”工程。從此,在“一院人”的不懈努力下,在時代的洪流中,市一院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條救死扶傷,仁心惠民的鏗鏘醫道。15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在全體“一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市一院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以不懈奮斗實現飛速發展。

  醫院職工從建院初期的數百人發展到如今2000多人的強大隊伍;

  總建筑面積從最初的6.8萬平方米擴張到13.8萬平方米;

  年門急診量從建院之初的8萬余人次增至如今的170萬余人次;

  開放床位從最初的705張,擴充到如今的1500張;

  硬件從原始普通的醫療儀器到今天擁有全球領先的Elekta Infinity直線加速器、荷蘭核通后裝治療機、256排CT、3.0T磁共振、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DSA)、德國邁柯唯體外循環機(人工心肺機)等一大批高精尖醫療設備;

  急診科、骨科、心血管內科、腦血管病科、消化內科、腫瘤科等47個特色科室各具亮點。

  每一個光輝足跡,都見證了這家年輕醫院的飛速成長。經過15年的發展,市一院已打造成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惠州第一醫院、惠州市急救創傷中心及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所在地,綜合實力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升華。

  春秋代序,歲月崢嶸。市一院的發展歷程,是一部艱苦開拓的創業史,更是一部全心全意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奮斗史。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王運廣 鄭海燕

編輯:羅秋玲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峨眉山市| 屏山县| 惠水县| 团风县| 平远县| 潍坊市| 瓦房店市| 冕宁县| 海安县| 浦城县| 库伦旗| 安阳县| 林甸县| 商都县| 鄢陵县| 且末县| 温泉县| 恩施市| 昭觉县| 沈丘县| 舒兰市| 湖州市| 收藏| 和平区| 刚察县| 闻喜县| 东海县| 镇原县| 秦皇岛市| 淳安县| 仪征市| 乳源| 佛山市| 萍乡市| 潞西市| 类乌齐县| 林芝县| 精河县| 锦州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