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218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家門口”就業
大力開發兜底安置類公益性崗位 助力“百千萬工程”
12月15日上午,就業幫扶助力“百千萬工程”工作推進會暨全市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工作現場會在惠城區橫瀝鎮政府召開。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市人社局不斷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確保全市就業形勢穩定。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343個崗位,同比增長211.82%,主要涉及鄉村綠化、鄉村保潔、護田員、群團工作等公益性崗位;全市已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18人,同比增長198.63%。
就業幫扶助力“百千萬工程”工作推進會暨全市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工作現場會。
橫瀝試點,90名就業困難人員
被公益性崗位錄用
“特別感謝黨委政府有這么好的政策,讓我們這些困難群眾生活有保障,生活越來越幸福,對未來更有希望和信心。”公益性崗位代表羅小光激動地說。
今年43歲的羅小光是惠城區橫瀝鎮大陂頭村人,2004年他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合資公司做工程技術員。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7年,他肝功能嚴重異常,只好辭掉工作住院治療,直到2009年春,病情穩定的他再次出來工作進入之前的公司。然而不到一年,他的病情再次惡化,無奈的他只好再度辭工回家養病,一直到現在。
多年與疾病抗爭,羅小光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沒有了工作沒有收入,非常困難。正當羅小光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無助時,惠城區人社局工作人員及村干部找到他,鼓勵他報名參加公益崗位。
今年12月1日,羅小光順利成為一名鄉村公益崗護田員,每天上崗前到村(居)委會處進行簽到打卡,隨后在自己負責區域的農田進行巡邏,觀察作物生長情況。“現階段農戶基本上忙完收割,稻田上都是秸稈,我會在巡邏過程中關注農戶有沒有焚燒秸稈等,向他們宣傳環保知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羅小光說,作為護田員,在工作過程中既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每月還會有補貼,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羅小光是橫瀝鎮眾多公益崗位的受益者之一。為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縣鎮村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升農民就業創業質量,今年7月,惠城區人社局將橫瀝鎮作為“百名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工程的試點區域,經前期摸排鎮街和區直單位的需求,以及就業困難群眾的個人意愿,有針對性地開發了鄉村綠化、鄉村保潔、護田員、群團工作等四類崗位,共100余個,設置鄉村綠化崗位40個,鄉村保潔崗位40個,護田員崗位20個。最終按照個人申請、審核、公示、鄉鎮審批、區級備案等程序招聘,90名就業困難人員被錄用,并于12月1日統一上崗就業。
惠城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強對鄉村公益性崗位在崗人員管理,防止福利化傾向,惠城區人社局嚴格按照“誰用人、誰管理”的原則,要求村“兩委”每月對崗位人員進行一次考評,形成考核意見,作為發放崗位補貼的依據,對考核不合格人員及時進行退崗補聘。
今年全市計劃開發兜底安置類
公益性崗位400個 助力“百千萬工程”
穩就業方能保民生。今年3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惠州市關于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要“用好公益崗位等方式,提升農民就業創業質量”,進一步抓好我市脫貧人口就業幫扶工作,全力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和務工收入。
為擴大就業幫扶力度,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7月,市人社局制定印發《關于做好惠州市2023年兜底安置類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的通知》,計劃在全市各縣區大力開發兜底安置類公益性崗位400個,幫助就業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通知下發后,我們開展全面調查摸底,圍繞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和群眾需求,核實就業意愿、培訓需求、技能水平、崗位需求等詳細信息,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積極優化服務,精準布局,合理設崗,讓困難群體端穩就業飯碗,實現穩定增收。”市人社局負責人表示,通過各縣區人社部門的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18人,同比增長198.63%。
與此同時,為提高勞動者技能,市人社局還大力推進技能人才培訓,不斷加強鄉村工匠、農村電商培育,推動“送技下鄉”,為農村電商迅猛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截至目前,今年獲得“鄉村工匠”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證書 1781人次,獲得“鄉村工匠”相關專項職業能力證書268人次,已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2.6萬人次,以實際行動為“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支撐。
為解決基層人才緊缺難題,市人社局還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目前全市已累計招募派遣“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787人,既解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又為農村基層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市人社局負責人表示,橫瀝鎮的公益性崗位試點工作取得了預期的目標,為全市推進公益性崗位安置尤其是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接下來市人社局將堅持以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方案》為統領,多措并舉做好就業兜底保障工作,不斷提高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的精準性,以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助推“百千萬工程”實施,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圖:惠報全媒體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田亦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