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惠州制造”向新向實向未來
“萬億工業大市”動力強勁 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繁忙的生產車間、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現場、客商云集的展會……一年來,一幅幅火熱的產業發展場景在惠州大地上演。2023年,惠州這座“萬億工業大市”展現出強勁發展動力,惠州制造業走出一條向新向實向未來的上升曲線。
今年以來,惠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全力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持續用力建設“3+7”工業園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取得積極成效。
位于惠東的太平嶺核電項目是我國首個生態核電示范項目,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華龍一號”核電項目。
大亞灣石化區連續5年蟬聯“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向新而行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盆景變風景”
華陽多媒體HUD出貨量累計突破100萬套,成為國內首家出貨量突破百萬套的HUD供應商;今年前三季度,惠州液晶電視出口同比增長23.7%;光弘科技訂單不斷增加,積極添置設備、招聘員工……
一年來,惠州著力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入選“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傳統產業技術改造“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多點開花“盆景變風景”。惠州一方面促進家電、家具、紡織、制鞋等傳統產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另一方面,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緊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人工智能等產業鏈前瞻謀劃布局,延伸拓展產業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今年前三季度,惠州新型儲能電池產業集群產值885億元。轉型升級動力增強,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8.2%,創年內高點。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
中韓(惠州)產業園一宗宗優質項目有序進駐。
項目帶動
工業投資增速連續4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石化PTA、總投資129億元的華星光電等項目滿產達產;總投資338億元的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總投資415億元的太平嶺核電一期等項目有序推進;總投資521億元的中海殼牌乙烯三期項目動工建設;億緯動力、欣旺達、德賽等新型儲能項目加快建設投產……
一年來,惠州引進一批標志性項目落地,呈現出央企、民企、外企同臺競技,以大帶小的生動局面。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在建工業項目1569宗,總投資6880億元,超10億元項目135宗;工業投資總量居全省第2位,截至今年11月,增速連續4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亮眼的數據背后,離不開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加持。今年一開年,《惠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出臺,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5月,《惠州市工業經濟穩增長若干措施》出臺,從支持工業企業擴產增效、支持工業企業上規模、支持工業項目投產納統、支持制造業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等4個方面精準施策,真金白銀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
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
惠城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加速向前
“3+7”工業園區持續提質增效
工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也是惠州制造業的未來。大亞灣開發區,一個個世界級石化產業項目快馬加鞭建設;仲愷高新區,一批批高新電子信息產業項目緊鑼密鼓布局;中韓(惠州)產業園,一宗宗優質外資項目有序進駐……
一年來,惠州按照“萬畝千億大平臺”的部署要求,每年新增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其中70%以上落在“3+7”工業園區,3個國家級園區和7個千億級園區持續提質增效,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吸引一大批優質項目紛紛落戶。
如今,大亞灣石化區連續5年蟬聯“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集聚13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建成2200萬噸煉油、220萬噸乙烯、250萬噸芳烴年生產能力。大亞灣和仲愷成功創建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大家說
“這一年,惠城高新區欣欣向榮、日新月異,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可喜的變化:新收儲了一批土地,新修了一批道路,越來越多項目開工建設,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投產……特別是今年5月,園區高起點、高標準建成了惠城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努力做到‘企業辦事不出園’。如今,惠州惠城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市首個省級高新區,并獲評‘廣東省五星級服務工業園區’,正朝著建設成為‘現代化一流高新區’和‘推動惠州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繼續奮進。預計今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將突破500億元,到2025年將進入千億級產值園區行列。”
——惠城高新園管委會副主任劉錦聰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圖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