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啟動
全市6000多名普查人員將對26.6萬家單位、約3.7萬個抽樣個體戶入戶登記
“您好,這是我的工作證件和普查登記告知書,麻煩您配合我們開展普查登記工作,謝謝!”1月6日上午,在惠州華貿天地商場內,惠城區江北街道經普辦普查員帶著工作證和相關材料,到商場內開展普查登記工作。
1月1日,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工作正式啟動。全市6000多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將在近4個月的時間里,深入企業商戶、走訪大街小巷,實現對26.6萬家單位、約3.7萬個抽樣個體戶的數據進行入戶采集登記,為摸清惠州經濟最新“家底”,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統計保障。
普查什么內容?
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
惠州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普查對象為在我市境內從事第二產業活動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目的在于全面摸清我市市場主體基本情況、行業發展規模、經濟發展結構和效益,掌握國民經濟行業間的經濟聯系。
據介紹,普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普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生產能力、財務狀況、生產經營、能源生產和消費、研發活動、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交易情況,以及投入結構、產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資產投資構成情況等。普查時期資料為2023年度資料。
與前4次普查相比,“五經普”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最大的變化是此次普查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投入產出調查,能夠收集國民經濟行業及產品詳細的投入結構、投資結構數據,系統反映國民經濟各行業間的經濟聯系。調查單位也可以通過參與調查,全面了解本單位整個生產過程的成本費用、設備等各類資源利用情況及產品銷售情況。
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五經普”在調查內容上新增了數字經濟調查,新設數字經濟活動情況表,采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數字化效率提升業數據,新增數字化轉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問題。同時,在財務狀況表中新增部分資產負債指標,以及加強能源生產等統計調查。
“只有摸清底子,才能找準路子、開對方子。”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俊峰表示,企業將以“五經普”為契機,為企業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更好地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開展普查?
6000多名普查人員入戶采集數據
為了全面、細致做好“五經普”工作,去年單位清查階段,我市共劃分1364個普查區、5367個普查小區,標繪建筑物16萬多個,并按照國家方案要求,每個普查小區至少配備一名普查員,每5至10個普查小區配備一名普查指導員,共組織7000多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完成單位清查工作。今年1~4月是“五經普”入戶登記階段,全市將繼續組織超6000名普查人員對我市30.3萬個普查對象逐個進行入戶采集登記。
在惠州華貿天地,記者看到普查對象通過“掃一掃”普查員工作證上的二維碼,即可獲悉普查工作人員的證件號、身份證號等相關信息。“通過核對普查人員身份信息,讓我們企業對普查工作更信任、更放心。”惠州華貿天地總經理何振城說。
記者了解到,在普查階段,全市普查員均佩戴普查證件,身穿各縣(區)統一的馬甲,通過使用PAD、手機等手持電子終端入戶采集,普查對象自主填報,部門組織普查等方式采集普查對象數據。“五經普”首次采用企業微信小程序采集數據,無需普查員下載APP,應用OCR識別技術識別電子營業證照,可直接調取企業電子營業執照信息,智能識別紙質營業執照信息,減輕錄入工作量。
為了探索部門大數據在普查工作中的應用,我市還開發了“五經普智能輔助小程序”,應用部門大數據對調查對象數據進行校驗,充分發揮各部門資料的價值,提高普查數據質量。
“五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出現大量新經濟形態和主體。”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常規的行業外,此次普查還將重點關注特定行業,如數字經濟、高新企業、文化產業等填報情況,加強分析評估、核對確認。
惠城區京采商貿行是一家專注于抖音帶貨的個體工商戶。“當下,直播帶貨屬于新業態行業,是一種家喻戶曉的新經濟模式,也是經濟普查的一個難點。”商貿行負責人曾麗麗說,商貿行將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利用直播多為“五經普”宣傳,呼吁更多直播帶貨同行主動配合普查,為摸清我市經濟“家底”貢獻力量。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通訊員惠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