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持續改善公共停車環境緩解“停車難”
去年市區新建20座智慧停車場
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停車難”成為居民出行一大“痛點”。2023年,我市將“持續改善公共停車環境”納入十件民生實事項目,提出縣(區)結合實際新建一批公共停車場。
截至目前,惠城區已新建20座智慧停車場、新增泊位5000個;惠陽區新建公共停車場6座、新增泊位2073個;博羅縣新建公共停車場3座、新增泊位338個。
車位多了、體驗變了、秩序好了。記者從惠州交投智慧停車投資有限公司獲悉,自2019年啟動以來,智慧共享停車系統項目已接入停車場502座,泊位數約22萬個,通過“一盤棋”規劃建設運營智慧停車場,我市逐步形成停車資源日益豐富、停車設施日趨便利高效的停車環境,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
開發資源
市區新增5000停車泊位
“很喜歡這里的大草坪,而且停車很方便,周末沒事都會帶著孩子來玩。”市區市民樂園內,市民張先生帶著妻子和兒子在公園草地上玩耍。經過改造提升后,市民樂園環境變得更好,停車也容易了,市民和游客紛至沓來。
惠州市民樂園智慧停車場設置453個停車位,其二期創新嘗試“公園+停車場”建設模式,通過生態修復、合理規劃、精準建綠等方式,整合利用周邊環境,讓這里成為人們觀景休閑、生態停車、運動健身的好場所。
在該片區周邊,還有科技館、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惠州文化藝術中心等場所,有了該停車場,市民到這些地方的停車難問題得到了緩解。
過去,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市區特別是老城區居民。為此,我市從2019年開始啟動智慧共享停車系統項目,對現有公共停車設施進行信息化升級改造和經營管理,涵蓋路邊臨時泊位、公共停車場和智能停車樓多種停車設施,一批智慧停車場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
惠州交投智慧停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永安介紹,2023年該公司重點聚焦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與醫院、學校、大型綜合體、民企等企事業單位合作,開拓“需求重,小而精”停車項目。目前市區計劃的20座停車場已完成建設,增加停車泊位5000個。新建停車場有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簡易式立體停車設備以及地下和地面自走式停車場等,更加適應市場化需求。
在惠陽淡水老城街區的橋頭市場,三至五層全新的智慧停車場已試運行多月,234個停車位大大緩解周邊停車壓力;博羅縣老干部活動中心停車場2023年5月投入運營,新增的190多個停車位讓市民停車更加方便……不只在市區,各縣(區)停車場建設、投入也在加快推進中。據統計,2023年,惠陽區新建公共停車場6座,增加停車泊位2073個,博羅縣新建3座停車場,增加停車泊位338個,有效地緩解公共場所周邊的交通秩序和停車問題。
“多了很多停車場,不用再兜兜轉轉找停車位,心情都變好了。”市民鄧小姐說,看著這幾年智慧停車場的不斷增多,明顯感覺停車更方便了,交通秩序也更好了。
優化服務
智慧化人性化精細化服務提升效率
“劃了停車格,大家自覺在格內停車,不僅停車位多了,環境也好了。”市區江北金寶江畔花園智慧停車場,看著整齊有序停放的車輛,小區居民馮先生點贊。
過去,金寶江畔花園小區門口經常出現車輛亂停亂放情況,車難停、路難行長期困擾著小區居民和門口商戶。2023年,惠州交投智慧停車投資有限公司通過與小區業主方合作,開展共享停車場建設。該停車場統一規范了機動車和電動車進出與停放管理,不但提供196個車位,還疏通道路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系統,場地秩序變得更加干凈、整齊、有序。
破解老城區或人員密集場所停車難問題,如何科學管理優化資源,利用一些小規模的城市邊角地、零星地塊挖掘停車位,讓車位“物盡其用”是關鍵。金寶江畔花園智慧停車場的建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其不僅盤活城市空間資源,緩解停車難問題,還升級改造小區外圍環境,增強了附近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聚焦市民停車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建設一批小而精的剛需停車場。”任永安介紹,通過“一盤棋”規劃建設運營智慧停車場,智慧共享停車系統項目科學利用臨時商業用地、學校、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地上地下空間,以及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建設運營智慧停車場,逐步形成了惠州獨有的建設運營模式。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惠州市智慧共享停車云平臺搭建工作,包括自營、社會化停車場在內,接入停車場502座,泊位數約22萬個。
任永安介紹,在推動停車場建設過程中,該公司還不斷改善用戶停車體驗,增設線下客服中心、改造停車場設施、設置無障礙停車位,同步打造候車室、取車休息區為車主提供候車服務,不斷推動停車服務人性化、精細化,依托大數據分析,科學分配和引導停車停放,并貫徹落實惠民便民宗旨,以機械設備效率、取車流程、管理服務和停車引導四個方面為切入點,提升存取車速度。
如今,隨著智慧停車場不斷增多,我市正逐步形成停車資源日益豐富、停車設施日趨便利高效的停車環境。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張恒 肖連鵬 王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