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美國八旬作家來惠尋訪蘇跡
為寫蘇東坡傳記尋找靈感和收集資料
“六年前我訪問時,建設才剛剛開始,我難以想象惠州為重建東坡故居做了多少工作。我肯定,如果蘇東坡還活著,他會搬進來住的。”2023年12月27日下午,東江之畔的白鶴峰上,一位老人來到惠州蘇東坡祠激動地說,這里是920多年前蘇東坡計劃終老嶺南的地方。
近期,美國著名作家、翻譯家、漢學家比爾·波特來惠州尋訪東坡寓惠遺址,為正在寫作的蘇東坡傳記——《遇見蘇軾》尋找靈感和收集資料,受到惠州東坡研究者和愛好者的歡迎和幫助。
美國作家、翻譯家、漢學家比爾·波特(右二)在市東坡文化協會相關專家的陪同下,參觀惠州西湖泗洲塔。
曾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比爾·波特1943年出生于美國加州,1970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讀人類學博士后,被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深深震撼。他翻譯過《道德經》《辛棄疾詩詞》,撰寫過《空谷幽蘭》《禪的行囊》《一念桃花源:蘇東坡與陶淵明的靈魂對話》等多本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著作,出版了30余部介紹中國文化的書籍,深受西方讀者歡迎。他獲得2018年美國藝術文學院頒發的文學翻譯獎,及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2023年頒發的中國出版界最高涉外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為了寫中國題材,比爾·波特多次來華采風、旅游,也與中國多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作品。如四川文藝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比爾·波特的《尋人不遇》,此前,他在中國尋訪包括蘇東坡在內的36位中國古代詩人故址。那一年,他已經69歲,卻精力旺盛,對中國文化充滿熱情。
今年10月,比爾·波特再次與四川文藝出版社簽約,決定創作《遇見蘇軾》,為蘇東坡作傳。據悉,《遇見蘇軾》項目是三蘇文化出版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三蘇文化國際化傳播的重要體現。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惠州是蘇東坡人生旅途中重要一站。雖然此前曾三次到惠州并將惠州之行寫進《一念桃花源:蘇東坡與陶淵明的靈魂對話》一書,但為了挖掘、勾勒蘇東坡更完整豐滿的人物形象和藝術魅力,高質量完成《遇見蘇軾》創作,比爾·波特決定再次來惠。
比爾·波特在惠州蘇東坡祠留影。
第四次來惠走完東坡寓惠主要遺址
來惠之前,比爾·波特和他的助理完成眉山、杭州、徐州等地采風。比爾·波特一行,受到惠州文化部門、市東坡文化協會等相關負責人的熱烈歡迎,并熱情為他在惠州采風活動提供幫助。
在12月26日到12月28日三天時間里,在市東坡文化協會相關學者介紹下,比爾·波特先后參觀惠州西湖蘇堤、朝云墓,惠州府衙太守東堂遺址、小東門碼頭,橋東嘉祐寺、松風亭和白鶴峰東坡祠,江北大云寺、惠州湯泉等地,還到了羅浮山、園洲泊頭東坡上岸處尋訪東坡足跡,將東坡寓惠主要遺址探尋一遍。惠州深厚的東坡文化讓比爾·波特感覺“非常充實”。
讓他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他說,“蘇東坡紀念館位于通往白鶴峰山頂的路旁,惠州蘇東坡紀念館的一些展品是中國同類展館中最好的。”在惠州品嘗完蘇東坡獨創的菜肴,他說“吃起來就像他(東坡)在廚房親自給我們做的一樣美味。”
按照與出版社的約定,比爾·波特將在這個冬季完成所有尋訪,然后返回美國完成《遇見蘇軾》的寫作,傳播弘揚中國文化,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劉巧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