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第4場集中采訪,5名市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產業賦能“百千萬工程”
1月17日上午,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市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惠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工作進行了總結回顧,對今年全市經濟社會工作進行了安排,并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以及重點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
當天下午,市“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第4場集中采訪,5名市人大代表結合市政府工作報告,圍繞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招商引資、“百千萬工程”等熱點話題,為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言獻策。
關鍵詞:服務體系
招商引資要注重引進高端服務業
在采訪中,代表們首先談了聆聽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體會。
“聽了市政府工作報告,內心很受感動,更受鼓舞,讓我對惠州和自己企業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市人大代表、偉樂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技術總監鄒偉華說,在經濟環境相對復雜困難的情況下,惠州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殊為不易。他對報告中提到的“3+7”產業園區建設、“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實施招商引資提效行動”等內容感觸最深。他表示,工業進園區,意味著企業有更好的服務、更大的平臺,也有利于園區企業之間互相合作。從軟的方面來說,政府構建的優質企業服務體系越來越好,企業辦事越來越便利,“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所言不虛。
鄒偉華。
對于惠州的招商引資,鄒偉華建議,在招商時,不要一味地看重項目的產值,還要看它的技術含量、人才強度等,以及它可能帶來更多的人才、技術聚集和消費增量。同時,也要注重引進高端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等企業,這也和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廣“制造+服務”等內容不謀而合。
“報告求真務實,站位高遠,令人非常振奮。”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惠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慧文說,作為一名來自農業戰線的代表,她重點關注的是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作為“頭號工程”力度實施的“百千萬工程”。過去一年,她深切感受到政府對農業農村領域的投入力度很大,無論從政策還是其他服務方面,都是想企業之所想,接地氣,又很有效率。
李慧文。
李慧文表示,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等提法,對從事農業發展的“農人”來說,真的很受鼓舞。
關鍵詞:“百千萬工程”
打造一批鄉村產業品牌推動產業鏈發展
過去一年,我市以“頭號工程”力度實施“百千萬工程”。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頭號工程”的力度和勢頭,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興起“百千萬工程”建設熱潮,推動各個縣區比學趕超、賽龍奪錦。
“在實施‘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基層要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做善為抓落實,當好一線施工隊長。”市人大代表、惠陽區鎮隆鎮黨委書記陳吉表示,在實踐中,鎮隆以抓好三產融合發展為切入點,因地制宜,著力提升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內在價值。
陳吉。
陳吉以鎮隆的拳頭產品荔枝為例介紹,在“一產”方面,鎮隆在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的前提下,著力把鎮隆農業品牌做強做大,特別在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方面下功夫,把小特產做成大產業,聯農帶農富民興農;在“二產”方面,按照工業典型鎮培育的標準把規劃落實好,同時做好現有企業服務工作,為企業排憂解難,助力增資擴產,同時做好標準廠房招商和連片土地整理工作,深挖發展潛力,做強做大經濟總量;在“三產”方面,結合美麗圩鎮建設,規劃好謀劃好整個鎮域第三產業的補鏈延鏈工作,并做好人居環境提升和商業服務配套工作,打造好東坡荔鄉農業觀光示范帶,加快補齊服務業短板,推動鎮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李慧文表示,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近年來,惠興公司立足自身優勢,通過培育農村科技特派員、以村企合作盤活閑置土地和復墾耕地、整合各村資源挖掘農村優質產品等,倒逼村級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積極推動自身產業布局與實施“百千萬工程”有機銜接、深度整合,有效提高了當地及周邊科學種植水平及經濟效益。她建議,惠州可深入研究現有特色產業,著力優化農村投資環境,出臺更多利好政策,以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打造一批鄉村產業品牌,以品牌效應推動產業鏈發展,帶動村集體和農戶積極發展自主產業,增強內生“造血”能力。
市人大代表,惠東縣巽寮濱海旅游度假區欖涌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范丁文表示,欖涌村坐擁潔白的沙灘、7.8公里海岸線、五星級酒店群、國際游艇會,以及歷史悠久的古村落、上千畝良田,在發展旅游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接下來,欖涌村將緊抓實施“百千萬工程”機遇,大力推進人居環境再提升,打造康養、農業文旅休閑區,努力把資源變成資產,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民增收、農業興旺、農村綠美。
范丁文。
“過去一年,惠州‘百千萬工程’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這是有目共睹的。”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愛樹文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煒添說,在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惠州在硬件方面投入比較多,希望接下來更注重軟件方面的建設,注重優秀人才和優秀企業的引進,為“百千萬工程”繼續賦能,保持良性的可持續運營發展。“百千萬工程”實施也給鄉村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改善,希望借此契機大力支持發展鄉村旅游,引入優秀的民宿品牌進行運營,振興我市北部龍門山區的旅游業發展。
謝煒添。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駱國紅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羅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