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代表委員熱議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擦亮惠民之州品牌,突出抓兜牢底線,推動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圍繞教育、健康、基礎設施、就業保障、安全管理等建言獻策,建議著力推動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讓更多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感到幸福。
2023年我市“見縫插綠”在惠城中心區建成12個口袋公園,增進民生福祉。這是位于水門橋西橋頭北側的水門印象。
教育
高度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惠州學院附屬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陳劍建議,政府要重點打造、建設、培育一批更優質的基礎教育集群,以優促優,不僅讓學生有書讀,更要能讀好書,把家門口的學校辦成人民滿意的學校。關注鄉村薄弱學校、“麻雀學校”拆并工作,合理布局配置教育資源。未來要持續關注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幼兒園學位空余的現象,增加普惠托育保障,通過提前科學測算謀劃,讓幼兒園、中小學區域布局更合理、更均衡,充分滿足不同區域對教育的需求。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中小學教師常態化交流機制,交流比例超10%。市人大代表、博羅縣第四小學校長林翠玉建議,在實施中小學教師常態化交流機制的過程中要注重選派質量,選派交流經驗豐富和綜合素質較高的老師,起到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開展組團式輪崗,加強城區新老學校間的教師交流。
市人大代表、龍門中學黨委書記劉森權認為,中小學教師常態化交流機制是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良好抓手,除了能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的教育差距,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還有助于解決教師區域性缺編的問題。他建議探索適時推出教師退出機制,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在學生教育方面,劉森權認為,勞動教育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不僅關系到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鍛造堅強的品格,建議全市打造一批精品研學實踐基地(營地),提高學生勞動素養。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青少年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羅凱戈建議,在“升學指揮棒”的影響下,部分家長、學生倍感焦慮,出現不同程度心理問題,建議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讓孩子可以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成才。
“加強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的有效途徑。”市政協委員張宏偉建議,加強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孩子們愛黨、愛國、愛軍隊、愛國防的意識。要強化全民國防觀念,推動國防教育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村居)、進企業、進網絡。健全激勵獎勵機制,對國防教育有重要貢獻的企業,可以考慮給予減稅免稅或其他優惠政策。凝聚社會共識,讓更多有意愿有情懷的人從事國防教育工作,動員社會力量設立國防教育獎勵基金,建立國防教育志愿服務隊伍。
我市積極推動醫療體系建設。這是醫生在為患者進行診療。
健康惠州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去年我市新增三甲醫院1家、省健康縣(區)2個,新增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培育項目1個,實現“零的突破”。對此,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方快發建議,進一步加快重點優勢專科建設,突出標準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加強三甲醫院與縣區、基層醫院協調聯動,帶動優勢學科群建設,推動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的臨床重點專科“百千萬工程”順利落地。堅持全市“一盤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在全市范圍內“擴容”“下沉”,打造布局合理的醫療體系,讓人民群眾“好看病、看好病、少得病”。
市政協委員、惠東縣婦幼保健院院長王良坤介紹,基層衛生院作為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一環,存在基層婦幼保健人員缺乏、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儀器設備短缺、檢查技術相對落后等問題,這與構建“首診在基層、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診療體系目標有較大差距。
對此,王良坤建議,深化醫共體建設,發揮縣婦幼保健院的功能和職責,完善婦幼服務體系,加強婦幼保健管理工作,建立專科聯盟,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以基層需求為導向,根據轄區群眾婦幼健康需求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短板、弱項,推廣適用性、安全性、有效性的婦幼健康適宜技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的醫療保健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托育設施建設,完成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升級改造、開園運營。
市人大代表,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肖霜建議惠州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如在醫療項目、收費定價等方面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推動相關生育養育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支持婦幼保健機構適當承擔托育責任,鼓勵有條件的婦幼保健機構拓展孕產婦分娩上下游產業,開設月子中心、托育中心等。
同時,肖霜建議以滿足嬰幼兒家長需求為導向,從供給側改革精準發力,加快推動我市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發展,不斷降低家庭養育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切實解決群眾生育、養育后顧之憂,進一步釋放生育潛能,積極營造婚育友好社會氛圍,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全市疾控體系改革,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做好重點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做到多病同防。對此,市人大代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科海扶微無創治療中心負責人李楓光建議,將孕產婦配偶/性伴侶納入享受免費艾梅乙(艾滋病、梅毒、乙肝)篩查范圍,進一步降低兒童先天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率,提高婦女、兒童的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
就業保障
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勞務派遣用工監管,推廣電子勞動合同平臺,建好用好市勞動關系風險和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系統,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市人大代表、龍門縣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陳葳說,在辦案中,檢察機關發現,建設工程領域農民工欠薪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存在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等問題,這類問題通常較為隱蔽,如果不是發生拖欠工程款、拖欠工人工資或者工程質量出現問題,一般不會暴露出來,從而較難監管。
“對這類問題,關鍵就要在源頭上加強監管,首先,施工總承包單位必須要按規定開設或者使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并對分包單位勞動用工和工資發放等情況進行監督。”陳葳建議,政府部門也應該及早介入、同時跟進,尤其人社、住建、城管等部門應加大源頭監管,特別是加強對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的監管。
針對在建工程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永卓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行政經理、工會主席鄢運濤建議,規范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建立農民工工資核查機制,其中重點核實三個方面:一要查是否存在多層級違規發包的情況;二要查勞務合同是否全覆蓋;三要查工資每月發放情況是否真實,通過規范管理和建立機制,確保農民工工資“有錢發”和專款專用,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
我市致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這是改造后的小區一角。
基礎設施
推進城鎮居民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縣城補短板強弱項行動。市人大代表、廣東參合律師事務所主任鄧志聰提到,博羅縣博西片區主要有園洲鎮、石灣鎮、福田鎮等鎮區,地理位置優越,但目前該片區沒有一個上規模的中心區域。“建議規劃建設博西片區中心區域,建設綜合商業體,打造集商業、辦公、居住、餐飲、文娛等于一體的‘城中之城’,促進當地消費結構和生活方式改變,促進區域產業定位和升級。”鄧志聰建議,規劃建設博西片區的道路,做好車輛分流,提升當地居民出行安全指數,助力博西片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城鎮居民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是保障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環,也是關系百姓生活品質的民生實事。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巫民慧建議,我市項目改造專項資金向二次供水傾斜,并出臺一些政策爭取社會資本參與。在成熟的居民小區、學校、商城,加快城市直飲水工程建設,推動城市直飲水直接入戶,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安全管理
加強危化品運輸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要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能大意,務必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現一些無物業管理小區的房屋、無小區管理的自建房、沿街商鋪等在裝修裝飾過程中,存在野蠻施工、砸掉承重墻等安全隱患問題。”市人大代表,惠城區橋西街道南湖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張東玲說,針對這類型的安全隱患,建議加強限額以下(工程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下或建筑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下)房屋裝飾裝修的安全管理。
張東玲建議,由主管部門統籌開展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房屋、無小區管理的自建房、沿街商鋪等的摸排核查工作,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建立檔案信息數據庫,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通過地方立法,全面實施備案登記手續,建立健全事前報備機制,形成合力監管,防范安全事故發生。
“石化產業已成惠州的重點支柱產業之一,應該進一步加強危化品運輸管理,消除超載、交通事故等各類安全隱患。”市政協委員、廣東三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國安建議,建立通行證黑名單制度,按照違法違規類型、數量、情節,采用一定時間內取消備案資格、停用、停辦通行證等約束措施,倒逼各危化品運輸企業、運輸駕駛員落實主體責任,形成“人人都清楚危化品嚴管、人人都自覺執行監管規定”的局面,推動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加快建立風險動態監控機制和隱患排查與治理制度。
鐘國安建議,積極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在加強對運輸企業監管的同時,提升服務企業的水平,探索運輸企業車輛、駕駛員、押運員動態備案機制,在保證車輛、人員歸屬企業的前提下,賦予企業更大的調度空間,打通應急、交管等部門的危化品服務與管理系統,統一查詢碼,一碼可查車輛所有信息。
市人大代表、市生態環境局龍門分局水生態環境股負責人劉淑華說,當前,老年人和青少年群體比較容易在電信詐騙、網絡游戲詐騙“中招”,這種情況在農村地區更為突出。“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普法宣傳不夠到位,甚至存在盲區。”對此,劉淑華建議,要多措并舉加強對老年人、青少年等對象的普法宣講,把有針對性的真實案例認真梳理分類,著力擴大普法宣傳面,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平臺加強宣傳,保證詐騙警鐘時時敲響。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駱國紅 劉煒煒 李燕文 譚琳 侯縣軍 劉豪偉 游璇鈺 謝寶樹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