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龔妍 通訊員賴新銀)近日,第十一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頒獎大會舉行,第十一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在2016至2022年間創作生產的文藝作品中評選,共評選出文學類獲獎作品30部(篇),藝術類獲獎作品66件。其中,惠州4部作品上榜,分別為:惠州市小小說學會會長申平的《馬語者》獲評中短篇小說獎;惠州市作協主席陳雪的《穿越封鎖線》獲評報告文學獎;惠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制作的音樂劇《一縷陽光》和顏敏創作的著作《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研究》獲藝術獎。
申平多年來以小小說創作為主攻方向,尤以寫動物小小說見長。《馬語者》收錄了申平36年間創作的千余篇小小說中的36篇動物小小說精品。這些作品大都以動物為原型,反映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涉獵社會人生、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內容,幾乎每篇都巧妙地與建立生態和諧世界這樣宏大的主題契合。
《穿越封鎖線》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統一策劃的《廣東紅色紀實叢書》之一,由廣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部作品真實地記錄了廣東地方黨組織和東江游擊隊履險蹈危營救文化人士的始末,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營救細節,鏈接了跨度十年波譎云詭的歷史煙云,生動地演繹了被茅盾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全過程。有專家認為,該書是目前同類題材最全面、最系統、最客觀反映這一歷史事件的長篇紀實。
大型都市愛心音樂劇《一縷陽光》以“全國道德模范”“廣東好人”、惠州市志愿者救撈隊隊長趙喜昌的動人事跡改編創作而成,曾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2017年11月1日至3日,《一縷陽光》首演3場,場面火爆。為滿足廣大市民的觀演需求,首演后又陸續加演6場,依然場場爆滿。
《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研究》一書憑借扎實的史料功夫,立足跨域融合的研究視野,選擇了具有關鍵意義的媒介作為研究通道,從媒介的三種綜合性定位——作為過程、語境、網絡的媒介確立了考察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現象的三大維度和主要線索,在搜集、整理相關傳播史料的基礎上,從總體的流變趨勢、文學文本的深層影響和華文文學生態的重建過程三個方面把握了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現象的復雜性,提煉出一些新的問題與命題,讓華文文學跨語境傳播的研究變成不斷打破既有邊界與成見的過程,是一本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的華文文學研究專著。
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設立于1981年,旨在推動廣東省文藝創作,繁榮廣東省文藝事業,是廣東省的權威綜合文藝獎項。2004年,廣東省文聯、廣東省作協決定將該獎項作為廣東省常設文藝獎長期舉辦下去,每5年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