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市
拼出一個更高水平的法治惠州
2月18日,農歷新春第一個工作日,廣東省、惠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相繼召開,釋放出追風趕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加油干的鮮明信號,也為我市司法行政系統以高質量司法行政工作和高水平法律服務為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法治保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法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視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葜菔兴痉ň志o緊圍繞政法工作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保障、服務支撐法治政府建設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甲辰龍年,征鼓催人;葜菟痉ㄐ姓到y將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工作,統籌協調法治資源,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話成績
狠抓法治統籌,依法治市與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頻共振
全面依法治市“四梁八柱”搭建完成。2019年以來,我市召開7次市委依法治市委員會全體會議,成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四個協調小組并規范運行。統籌全市深入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不斷健全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制度,組織第一責任人累計述法485人次。
法治領域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高質量完成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全市106個復議機關職責集中整合至市、縣(區)政府8個復議機關統一行使。高標準完成公證體制改革,設立1家合作制公證機構,將公益二類、三類事業單位性質公證機構改為登記設立類事業單位,全市辦證數量從5.9萬件增至8.1萬件。扎實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下放272項行政執法職權,推動全市71個鎮街成立綜合行政執法隊,719名行政執法專項編制下沉充實基層執法力量。
2023年12月28日,惠州市司法局舉行市政府行政復議機構開放日活動,邀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企業代表、社區群眾、高校教師和學生、媒體記者等各界人士參加。
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長足進展。持續實現法律服務隊伍提質擴容。連續三年舉辦法律服務機構與法律專業人才見面(招聘)會,選拔儲備更多數量、更優質量的法律職業人才。全市現有律師事務所132家,律師2226名;公證機構8家,公證員46名;司法鑒定機構14家,司法鑒定人員130名;各類人民調解組織1560個,人民調解員10063名;各級政府單位現有內部法律顧問404名、外聘法律顧問526名。2018年“法考”改革以來,全市共計2491人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狠抓法治保障,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
政府法律顧問職能充分發揮。機構改革以來辦理市縣兩級政府各類法律事務8878件,包括重大行政決策282件,重大政府合同466件,出具其他法律意見7969件,涉及標的金額3635億元。
立法立規體系機制不斷完善。創新打造“立法直通車”小程序,實現法規規章“一鍵可查”。機構改革以來推動4部地方性法規和5部政府規章出臺,出具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審查(核)意見書399件。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邁上新臺階。在全省率先運用“非現場執法”新模式,應用非現場執法云平臺共完成案件19759宗。建立“5+2”閉環監督機制,打通政府監督5項職能(行政執法監督、行政復議、立法、合法性審查審核、法律顧問管理)與行政訴訟、檢察監督2大工作領域互動渠道。
“數字法治 智慧司法”體系建成。以數據中心和“智慧司法”綜合業務數據應用平臺為依托,建成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公示平臺、政府部門法律顧問備案系統、行政執法“一體化”平臺、戒毒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律所信息管理系統、“互聯網+”公證、惠州e普法、社區矯正管理平臺、司法隊伍智慧管理平臺等九大子平臺。
狠抓法律服務,傾力打造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打造全面精準的高效普法平臺,構建“全媒體、全天候、全覆蓋”格局。全面開展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全市167個市、縣直單位接受普法履職報告評議,優秀率達98.2%。創新打造《普法月刊》、《午間說法》、“惠州e普法”及“法德大講堂”四大普法平臺,實施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提檔升級行動,深入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推動全市744名村(社區)法律顧問與5400名“法律明白人”積極投身基層依法治理建設。
做強三大平臺,做優三大活動,公共法律服務實現提質增效。做強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高標準建成1個市級、7個縣區級、76個鎮街級、1325個村級實體平臺,實現四級實體平臺建設全覆蓋;做優“千人百場”送法律服務進基層、“普法·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周”、“12·4”憲法宣傳周三大活動。拓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服務,推出民營企業法治體檢項目,打造遍布城鄉的法治書屋,推出“1+7”法治鄉村行精品參觀學習路線,讓群眾觸手可享受多層次、多樣化的優質法律服務。
全面加強法律服務隊伍管理,行業黨建工作取得亮眼成績。深耕黨委領導、行政管理與行業管理“三結合”模式,高質量完成律師、公證和司法鑒定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任務。成立市公證協會,完成市律師協會、司法鑒定協會換屆工作,實現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機構改革以來全市共辦理公證服務37.36萬宗、司法鑒定服務6.91萬宗、人民調解服務3.65萬宗、法律援助服務6.1萬宗、律師提供法律服務27.83萬宗、開展法治宣傳活動13.76萬場。
狠抓平安建設,切實維護全市社會大局穩定
深化社區矯正“六化”工作模式,推進“智慧矯正”建設。持續深化矯正工作一體化、矯正場所標準化、矯治隊伍專業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矯治工作人性化、學習教育常態化“六化”工作模式,全面成立市、縣(區)、鎮(街)三級社區矯正委員會。成功研發“一人一檔”全生命周期閉環矯正管理平臺,加快推進“智慧矯正”體系建設,實現調查評估、入矯報到、學習教育、日常管理、請銷假、違規處理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模式。機構改革以來共接收社區矯正對象9239人,解除社區矯正8393人。社矯對象再犯罪率保持在0.2%以下。
惠州市2023年“12·4”國家憲法日活動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舉行。
完成統一戒毒模式改革,打造全國先進戒毒所。高質量完成司法行政統一戒毒模式改革,完成“四區五中心”(“四區”指生理脫毒、教育適應、康復鞏固、回歸指導四個功能區,“五中心”指戒毒醫療、教育矯正、心理矯治、康復訓練、診斷評估五個中心)規范化運行,市強戒所獲評全國戒毒系統先進集體。建成青少年禁毒預防教育基地,積極開展禁毒普法“六進”活動。
狠抓隊伍建設,聚力鍛造過硬司法行政鐵軍
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及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被省司法廳記“集體二等功”。五年來有32個單位集體、42名干部獲省部級以上表彰。著力推進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機構改革以來共組織各類政治輪訓、業務培訓80余場,完成參訓1.2萬余人次。去年,我市全面開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服務,兩批引進5名港澳律師到我市執業,實現大灣區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引進“零的突破”。
謀未來
推進“四級同創”,爭創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接下來,我市司法行政系統將立足法治建設和司法行政職能,統籌協調法治資源,以高質量司法行政工作和高水平法律服務為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法治保障。
加大依法治市工作統籌協調力度。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商請有關部門參照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圍繞便利辦事、嚴格文明執法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惠民利企措施。參照省里做法,設立依法治市、縣(區)委員會依法行政協調小組,將編辦、財政、發改等職能部門納入法治建設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更好推進“一規劃兩綱要”要求的制度建設、職能優化、行政決策、行政執法、矛盾糾紛化解、權力制約監督等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任務。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落實鎮街黨委(黨工委)承擔法治建設工作的主體責任,明確鎮街負責統籌協調基層法治建設工作的內設機構。
深入推進法治建設“四級同創”活動。以爭創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目標,牽頭各級各部門組織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培育、守法普法示范縣(區)、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示范鄉鎮(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創建工作,充分發揮法治建設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全面提升市縣鎮村法治化水平,支持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科學立法立規的保障作用。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主動作為、整合資源,完善政府立法工作高效協同機制,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精心組織實施政府年度規章制定計劃、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計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營商環境、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的立法需求,出臺具有惠州特色、針對性強的規章政策,加強法律和制度供給,推進政府立法立規與改革決策更好銜接,充分發揮立法立規引導、推動、規范、保障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升級“5+2”閉環監督機制,做好“行政復議官”試點工作
強化法治督察和行政執法監督。升級市縣鎮三級聯動的“5+2”閉環監督機制,發揮信訪、復議訴訟、特邀執法監督員的“哨點”作用,針對重點領域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不嚴格不規范不文明不透明等突出問題,精準開展專項整治,針對社會熱點輿情加強重大法治事件督察,健全與紀檢監察、檢察監督等方面的協作機制,形成法治監督合力。
做實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在市委政法委的支持監督下,市委依法治市辦牽頭各成員單位持續做好“惠州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的實質化運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分類處置、督促整改、定期研判等工作機制,加強宣傳推廣,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我市行政執法和司法活動中損害營商環境、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類案件進行協調和督辦,研判提出意見和建議,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加強科技支撐,深化“惠州市減證便民行政執法一體化應用平臺”建設,推動“粵執法”與“粵平安”、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系統的信息互通和業務聯動,加強執法監督協作。
發揮行政復議倒逼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全面實施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暢通行政復議申請渠道,建立涉企重大項目行政復議基層聯系機制,推行涉企案件“容缺受理”機制,實現“應收盡收”“存疑先收”,及時糾正影響公平準入、妨礙平等競爭的違法行政行為和“小過重罰”“類案不同罰”等明顯不當的行政行為,督促各級各部門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按照上級部署,做好“行政復議官”試點工作,建立行政復議官任命、評價、培養培訓、責任追究等制度機制,計劃于6月底前完成首批行政復議官任命。
持續推進“產業鏈+法律服務”惠企惠民專項行動
進一步加強法治服務黨委政府依法履職的能力。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機構的職能,為黨委政府提供高質量法律服務。把好重大行政政策出臺前的法律關,加強招商引資惠企政策措施全面審查。規范政府重大合同管理,實施政府重大合同線上備案機制,將合同合法性審查情況納入我市法治監督考核范圍。重點評估近兩年政府重大建設項目合同的履行情況,對承辦部門未落實政府合同審查論證主體責任、未按規定落實政府合同管理等問題,采取提醒函、約談、督察等措施。探索應用“市人工智能政府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類)審查支撐應用系統”,對全市近3年建設領域合同開展審查,進一步提高政府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進一步加強社會面普法。實施精準普法,提檔升級“惠州e普法”,研發法律AI機器人,提升《普法月刊》時效性、可讀性、悅讀性和融媒報道能力,擴大宣傳范圍,提升宣傳效果。充分發揮“一園兩基地一陣地”普法矩陣功能,打造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高標準運維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增強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擦亮法治底色。
進一步加強生產性法律服務。持續推進“產業鏈+法律服務”惠企惠民專項行動,積極培育與產業布局相匹配、與產業體系相融合、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現代法律服務體系,為我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務。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處針對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2+1”現代產業集群等重點領域加強法律研究和服務投入,針對“3+7”產業園及石化、科技信息、鞋業等我市特色產業推進建立法律服務工作站,積極開展企業“法治體檢”與合規審查,讓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法治紅利。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加大涉外法律服務領域投入力度,培育一定數量的涉外法律服務示范機構,深入開展律師服務支持“五外聯動”行動,為我市涉外企業提供優質涉外法律服務,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進一步加強法治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積極運用法治措施助力我市各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預防性化解糾紛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后半篇文章”工作機制作用,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拓展“智慧”法律服務運用,助力“百千萬工程”
加強司法行政機關政治建設。嚴格執行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持續深化落實第一議題和“首題必政治”制度。切實開展政治督察,推動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建好用好意識形態形勢“五位一體”聯席研判、意識形態應急處置、意識形態分析研判等機制,加大對官網、公眾號、學習平臺、惠州e普法等宣傳陣地的管理力度,守好意識形態陣地。
以信息技術賦能法治建設。堅定不移踐行數字政府與法治政府建設融合發展,進一步建立健全“1+9”(1個數據中心+律師、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強制戒毒、行政復議、行政執法、立法和規范性文件審查等9個業務系統)司法行政大數據網絡體系,實現本地數據匯聚和業務系統整合,打通信息共享壁壘,增強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應用能力。探索開展“互聯網+法律服務”中心建設,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普法,拓展“智慧”法律服務助力“百千萬工程”的運用,向群眾和企業提供全新的公共法律服務體驗。
全面加強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法治政府建設人才保障,加強政府立法立規工作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通過全員輪訓、跟班學習、工作交流等提升業務能力。加強市、縣(區)行政復議能力建設,確保行政復議機關人員配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加強律師、公證、調解等領域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業務培訓和交流,積極推動高層次法治人才建設納入市人才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省“粵律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打造涉外法律服務新高地,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我市法律服務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啟新程。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惠州司法行政系統將以實際行動不斷推動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設和司法行政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努力“拼”出一個更高水平的法治惠州,用法治擔當護航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榮譽榜(部分)
●2019、2021年法治廣東建設考評獲評優秀等次;
●2022年“以三大平臺、三大活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提質增效”項目獲評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2022年惠州市司法局獲評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工作單位;
●2023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公正執法司法工作在法治廣東建設考評中得分與廣州等市并列第一;
●2023年惠州市獲授廣東省首批“一星平安鼎”,龍門縣獲授首批“平安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宮曉磊 通訊員余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