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節水型社會格局初步形成
規模以上高耗水行業節水型企業建成率100%
2023年萬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降低22%、規模以上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型企業建成率為100%、市區再生水利用率達46.37%……一串串數據展現了我市豐碩的節水成果。
近年來,我市把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作為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優先舉措,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體系;聚焦重點領域,不斷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推動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農業節水增效,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惠州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基礎保障。
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我市通過強化用水管控,重點領域節水水平極大提升。2023年全市用水總量為20.77億立方米,未超省下達的控制指標21.80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為36.8立方米/萬元,比2020年降低了2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2.7立方米/萬元,比2020年降低了27%。
通過實施一大批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2023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1,農業節水能力顯著提高;火電、鋼鐵、紡織染整、造紙、石油煉制等5個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成效顯著,規模以上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型企業建成率為100%,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87%,工業用水效率顯著提高;全市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下降至7.19%,城鎮節水全面推進。
另外,我市非常規水利用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23年全市非常規水源利用量0.3408億立方米,市區再生水利用率達46.37%。
“通過強化日常監管,落實用水計劃和定額管理制度、實施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管理、建立節水常態化監管制度,不斷加強節水監管能力。”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與此同時,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節水主題活動,強化宣傳教育,全面增強全社會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水安全意識。
當前,我市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不斷強化,“十四五”期間縣級行政區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達100%。成功獲得“廣東省節水型城市”命名。市級機關建成節水型單位達80%,全市4所高校通過省級節水型高校驗收,節水型社會格局初步形成。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金福林